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政治:經濟力、地方力、政治力再結盟

何亞威
user

何亞威

1990-12-15

瀏覽數 10,700+

政治:經濟力、地方力、政治力再結盟
 

本文出自 1991 / 1月號雜誌 第055期遠見雜誌

陳浩中時晚報副總編輯經濟力、地方力、政治力再結盟

進入九一年後,國內政治雖然不會像過去變化那麼劇烈,但會是養精蓄銳、重新結盟的一年。過去從蔣經國去世到李登輝正式當選總統,過程中展現的是國民黨高階層的重新結盟,原則上這場整合已經以提名郝柏村為行政院長收場。

但下一階段,因為九二年將舉行選舉,會造成另一種現象,這也會是以後幾年最重要的現象,就是民間經濟力和地方力量、主要政治力量的再結盟。

發生這種新結盟後,長年以來中央對地方和對地方派系的控制可能會不再行得通。以前台灣是中央刻意壓制地方,壞處是地方不容易成熟健全;好處是整體經濟、政治不至於和無效率的地方體系混雜。

但重新結盟後,地方會透過選票選出和地方利益結合較密切的人選,對未來大政策會作何反應,現在還很難預料。但我想情況也許很糟,下次選舉買票、金權的結合會更嚴重,政治運作會以我們一向不喜歡,或是不習慣的原始面貌、毫無規範的面貌出現。

兩岸關係新動力

再結盟現象明顯出現,會影響到未來政治走向、體質和結構,甚至影響到國民黨透過選舉產生中常委,使得國民黨的體質也發生變化。

談到未來兩黨關係,就一定會談到統獨問題。相對於美麗島系,新潮流系是「革命」組織,動員能力強,他們相信的非常「合理」,以前把台獨當作最終目標,現在可以把台獨講成是達成中國統一的手段,聽起來就更「合理」,當然能不能實現是另外一件事,但讓人不能不承認它的講法很有號召力。

兩岸未來政治關係的發展會很複雜,雖然未來一年不會明朗化,但它可怕處也正在此。基本上大陸對台灣的邏輯並未改變,還是要把台灣收入它的管轄,中間不允許有太多過程,也不允許過程超出範圍,例如不會允許台灣以獨立為手段,不允許台灣在國際上有更多自主權,我認為最令人擔心的還是未來兩岸關係,短期內雖不會有太多戲劇性的立即事件,但會不斷在小事上累積,造成新的動力,動力的方向並不清楚。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九一年對外關係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不過如果未來兩韓關係改變,勢必會牽動台海兩岸關係,可能迫使當局者不得不很快地和大陸接觸,以取悅人民,但我想兩韓關係還不至於轉變太快。

此外,我們的外交高層次決策官員似乎相信中共不會把台灣逼到死角,例如把台灣與二十多國的邦交關係統統吃掉,因為那只會迫使台灣走上台獨。沒有邦交的年代雖然不會在短期內發生,但這個噩夢一直都會在,而且會愈來愈大,台灣的不安全感也會愈來愈深。

尋找確定感的一年

民間熱中政治的狀況正與日俱增,基金會紛紛成立,壞的發展是本來就不太用功的學術界又參加更多的茶話會(Tea Party),學術討論會變成意見發表會,基金會變成利益的吸取者和集結者;好的一面則是可能透過對外的接觸和集結,吸納各方意見,作出更好的政策主張。

當然現階段只是試驗期,如果證明這些團體有力量,未來才能繼續存在。

在這種狀況下,未來台灣的資訊必定是極其混亂的,有人認為社會上有多元聲音就好,但目前是知識力量依附於政治力量,被尊重的是政治力量,而不是知識力量,基金會可能又加強了這種趨勢。

至於媒體部分,在報紙方面可說第一波的競爭已有結果,可預見下一波將以電子媒體受到的衝擊較大,但開放的速度和幅度如何,還是要看挑戰多大而定。

基本上,對施政者或對台灣整個社會而言,一九九一年應以增加確定感、減少不確定感為指標;對經濟發展的狀況是更確定,還是更不確定;對政治結盟關係造成影響的好壞是更確定,還是不確定;兩岸關係會走的更讓人安心,還是更充滿不確定感;在東北亞局勢、國際關係對台灣的影響上,是更沒有方向感,還是方向較確定等。

(何亞威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