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嚴重的是,台灣原有美食產品王國的美譽,出口許多加工食品到大陸、香港、星馬與越南等國家與地區,現在因為劣質豬油事件,而使美食王國的美譽大受影響。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全體台灣人民的健康,因為食用了劣質豬油而不知道受到了多少的傷害。這種僅僅是為了少數廠商追求私利,而造成全國人民的重大損失,當然會讓所有國人都無法忍受。
企業追求利益 更要考量永續
自由經濟學派大師佛利得曼(Milton Friedman)曾說:「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追求最大利益。」但是,追求利益的同時,應該要遵守政府法規,讓企業活動與社會活動在有規範的情況下運作,而遵守政府法規只是企業必須遵守的最低道德而已。
其實如果談到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這些現代企業必須遵守的各種規範,可能要遠遠超過這些使用劣質豬油的廠商。當然,當我們所謂企業應該在不違反法規下要追求最大利益時,指的是長期下的最大利益,而不應該只是短期下的利益。
也就是說,企業要追求利益,也要考慮永續經營的目標。而我們認為企業在考慮社會責任時,他們在追求的就是企業的商譽與長期永續經營的最大利潤;換言之,企業社會責任與追求長期利潤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
在先進國家的標準中,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勞工保護、與排除性別歧視等都是非常重要而基本的企業社會責任。
比方說,當歐盟的先進國家在考慮把碳足跡當作進出口商品課稅的重要標準時,我們的廠商是否真的有認真考慮過,生產過程中所產生二氣化碳的多少?
當7-ELEVEn要在蘭嶼設站時,有人反對因為可能會破壞環境。但是,7-ELEVEn應該回應說,設站並不會破壞環境,是設站的建築是否能與當地環境相容,而不是設站本身的問題。也就是說,一方面要以合理的價格提供社會需要的商品及便利的服務,另一方面,也要維持當地的環境,如此才能永續經營,也才有可能維持長久的利潤,這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國人消費時 常僅以便宜為考量
另一個相關的話題就是,在洛桑管理學院IMD提出的國家競爭力指標中,有一個中項指標叫國民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複雜性,也就是說當一個國民在購買商品時,不能只考慮價格,也必須同時考慮產品品質、是否用童工、是否汙染環境等諸多因素?
很不幸的是,台灣在這一個項目的得分,是遠遠落後其他國家的;也就是說,我們國人在消費商品時,經常是以便宜當成唯一的考量,而忽略商品應該要有的品質、企業是否支持環保、企業是否沒有使用童工等應該要有的基本社會責任。
當鬍鬚張要把魯肉飯的價調上調5元時,有人在網路上反對,且有一堆的鄉民支持,導致鬍鬚張不敢調價。其實鬍鬚張應該說明的是,為什麼要調價?因為他用的是正牌的油品?或是,因為他要調漲員工薪資,所以才要漲價!當國內的工資長期停滯時,如果有些企業能夠宣布帶頭加薪,這是否也可以看成是企業的重要社會責任之一?企業的長期商譽是否也可以因此增加,而使得企業的長期獲利有所助益?
我們覺得最痛心的是,當先進國家的企業在考慮生產過程中,應該要去尋找造成二氣化碳排放最少的方式來生產,既使因此而造成生產成本較高,但是為了減少排放,也只能遵守政府的規定而採用較高成本的生產方式。而我們的廠商卻為了追求最低成本的生產,竟然還把餿水油、飼料用油、甚至工業用油,都拿來生產成為食用油,供國人使用。這不但毫無企業社會責任可言,甚至讓台灣從原來的美食王國,一下子退回到第三世界國家水準,甚至連第三世界國家都還不如!台灣的人怎麼可能嚥下這一口氣?
類似GMP產品標章仍該推行
最後,我們要順便一提的是,其實所有的食品都應該要有檢驗標準,油品當然也是。而為了讓國人食得安心,確保這些食品沒有問題,因此經濟部推出了GMP食品標章,農委會也有吉園圃標章等。這些標章都是很重要的訊息,讓民眾在消費時能有一個重要的辨認,即使因此付出較高的價格,但如果能保證食品的安全無虞,我們相信許多國人應該還是會願意多付出一些費用。
而在這一次劣質豬油事件中,另外一個讓國人失去信心的地方就是,經濟部花了大量精神與費用推動的GMP標章,並不能保證食品的安全性,這是非常令人難過的地方。如果連政府提供的資訊都無法保證的話,那麼社會上又如何去取得更多的信任呢?
為了重建國人對於政府的信心,以及重建社會上對於企業的信任,我們覺得類似GMP產品標章的制度仍然應該要推行。而且,重要的是,政府應該要加強GMP企業的認證,而且要大大提高認證的標準,讓只有經過努力而且符合高標準認證的企業才能獲得GMP的認證。而企業為了追求商譽與永續經營的目標,就算是為了達到符合GMP高標準認證,而必須支付許多的成本與代價,他們也會願意支付。
如果企業把提供與維護食品安全當作最基本的企業社會責任,而付出更高的代價,我們相信在長期下會得到大多數國人的認同,因此在商譽建立下,即使他們產品的價格略高,國人也應該可以接受。如此一來,也許未來我們的食品產業才能真正走向「高食安、高品質與高價格」的正向循環。
(作者為政大經濟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