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李登輝:記者遠來香?

林蔭庭
user

林蔭庭

1990-12-15

瀏覽數 10,550+

李登輝:記者遠來香?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1 / 1月號雜誌 第055期遠見雜誌

一九八九年三月,李登輝總統訪問新加坡期間,接受「國際前鋒論壇報專訪,表達我國繼續推動彈性外交的決心。

同年五月,李總統接受日本「獨賣新聞」專訪,首度澄清我國參加北平亞銀年會之立場。

一九九0年四月十日,日本「文藝春秋」月刊刊出李總統暢談「台灣經驗」的專訪。

同年九月二十三日,「亞洲華爾街日報」刊載李總統專訪,說明國統會成立宗旨。

自三年前繼任總統迄今,李總統已多次透過國際媒體,闡揚政策理念。然而,國內新聞界除了在三次記者會中面對總統之外,一直無緣像「文藝春秋」一樣,對國家元首進行專訪,細談國家大政方針。

根據本刊的獨家民意調查顯示,有五二.三八%的民眾認為,總統對媒體這種溝通方式「並不合理」。

事實上,國內新聞界爭取採訪總統的努力一宣未曾停止,而從總統府方面最常得到的答覆是「恐怕擺不平」(其他媒體)。

總統府新聞秘書焦仁和,日前在一次座談會中表示,國內各媒體求「獨家」心切,總統府曾多次協調,無法決定先接受那一家專訪。甚至有某位報社採訪主任半開玩笑地揚言,如果不能拔得頭籌,「就從總統府樓上跳下來。」

免除二手傳播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資深記者、現任聯合晚報社長張作錦對此不表同意地說:「總統請誰吃飯,應該由他自已做決定。」如果不求突破,自然永遠只能接見外國媒體,「有傷自己國家的尊嚴。」

中國政治學會理事長擎魏鏞甚至說,總統接受採訪,「應該以納稅人的媒體為優先。」

總統府為建立與新聞界溝通的橋樑,免除「二手傳播」的弊端,於九0年四月間首設總統府發言人制,例行舉辦記者會,並適時向外界發布消息,曾獲得好評。

不過,理當不遺餘力為總統闡揚政策、抒發治國理念的發言人,也有三緘其口的時侯。據一位新聞工作者的經驗,當遇到敏感而微妙的時刻,總統府發言人室也會百般迴避,甚至對媒體的採訪任務採取「不樂觀其成」的態度。

民進黨主席黃信介、證嚴法師、兒童代表都曾是總統府座上賓;立法委員、大學教授、媒體經營者也曾應邀出入總統府,但對國內記者而言,到總統府之路,似乎無比遙遠。聯合報探訪主任周玉蔻甚至指出:「最大的問題,在於總統不須民選,制度還在保護著他。」

本刊進行的民意調查題示,五四.七%的民眾認為李總統應為一九九0年春天的政治不安負部分責任,李總統個人是否同意?他又從這段慘烈經驗中體悟出什麼為政之道?

憲政改革工程龐雜,不論執政黨或反對黨都意見分歧,李總統對於如何統合百家之見,為憲政方向定案,總統的權利是什麼,義務又是什麼,是否已胸有成竹?

大陸政策方針,政府是否已有前瞻性的藍圖?

諸如此類問題,台灣的記者沒法向總統發問,恐怕仍只能請紐約時報、時代雜誌這些外國媒體代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