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經濟/跑贏經濟越野賽

林全
user

林全

1990-11-15

瀏覽數 8,550+

經濟/跑贏經濟越野賽
 

本文出自 1990 / 12月號雜誌 公共工程動起來!

最近幾個月來,在工資與物價上升、能源危機隱然若現,以及貨幣供給萎縮的諸多「利空」因素衝擊下,國內股市與房地產市場價格一蹶不振,社會上瀰漫著對未來經濟景氣的悲觀看法。而在同一時間,財經當局匆匆提出一套振興景氣方案;冀圖藉此扭轉經濟衰退趨勢,並消弭國人焦慮的情緒。

自不量力的作法

然而,在面對國際經濟出現衰退,加以過去兩、三年來,中央銀行釋出大量貨幣,引發如今的通貨膨脹壓力下;此一振興景氣方案所能產生的效果,委實令人懷疑。

就以該方案中的重要融資政策來看,金融當局如果真的對企業採取融資措施,則它勢必只有兩種途徑。

其一是放寬銀根與降低利率,採取全面紓困辦法。不過,這樣做必然會導致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而利率下降與通貨膨脹惡化同時發生,無異表示存款大眾在補貼少數有能力向銀行貸款的人。它不僅會產生經濟不公平的問題,而且惡化的通貨膨脹,也終將打擊出口競爭力,讓日後的經濟更行蕭條。

金融當局的另一種作法,是針對個別企業採取選擇性融資。不過,究竟要選擇那些「有潛力」的企業,恐怕又很難判斷。結果則不免是選出幾個樣板企業,做為宣傳政策效果的代表。此種作法仍然無濟於景氣振興,而且也會產生另一種經濟不公平。

其實,像台灣這種所謂的「小型開放」經濟體,它的景氣變化,完全取決於國際景氣榮枯。所以,企圖利用政府的財政或貨幣政策,對抗景氣循環,根本就不適宜,而且是自不量力的作法。政府也許有能力以財政或貨幣政策,改變國內消費或投資水準於一時,使經濟景氣短暫回復,但絕無法長期置身於世界不景氣之外,而仍能繼續維持國內景氣。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提出長程方案

有了這種認識,我們就應該瞭解,政府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真正需要做的,其實並不是犧牲納稅人或其他潛在大多數人的經濟利益,去補貼部分或全部搖搖欲墜的企業。

政府此時應該積極去改善經濟環境,以提升產業競爭能力,因為景氣也好、不景氣也好,這種外在環境所產生的有利或不利衝擊,對我國和其他國家的影響都是一致的。過度依賴有限的政策去迴避不利影響於一時,往往在日後會付出更高的代價。

各國間在經濟發展上的競爭,其實就是一場永無休止的越野賽跑。經濟不景氣對每個國家而言,就像逆風和上坡對賽跑選手的打擊一樣。冀圖以金融或財政政策調節經濟景氣,多少像是給面臨逆風和上坡的選手,只打一針強心劑一樣的短視。為什麼我們不從長遠著眼,設法改善選手的體格,增強他的競爭能力呢?

所以,在面對經濟不景氣的今天,政府除了提出振興景氣方案外,也應該想到如何增加基本建設來提高私人投資利潤?如何開放金融、通訊、保險,以及其他公營或獨占事業的經營機會?還有如何改革土地制度、賦稅制度與農業政策?甚至如何在未來的政治改革中,一舉切斷當前政治與金權掛勾的種種管道。這些工作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長程影響,遠比振興景氣更為實際,也更有意義。但我們的社會,似乎對前者所投注的關心,遠少於後者。

(林全為政大財稅系教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