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流動的新媒體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2014-05-29

瀏覽數 13,100+

流動的新媒體
 

本文出自 2014 / 6月號雜誌 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

我問:員工幾位?他說創業初期主要是他一人;再問:如何營運?回答:有一些企業家會贊助,幾千人民幣吧!

今年5月,黃浦江上「新媒體夜談」。主持人紀中展,是「老紀讀書」微信的負責人。老紀每天一早8點,準時發出一本推薦書,現在已有16萬書友付費參加這個網上讀書俱樂部。

老紀說他每天要讀十幾本書,除了讀書微信,他還有「商業評論」微信,討論商業大事;以及「老紀育兒」微信,是關於70後的父親與2000年後出生兒子「蹲下來一起長大」的心得交流。

老紀的商業模式是:小額捐款,也收點擊廣告,還做商業代言。

這就是「自媒體」:我記錄、我創作、我發布、我評論。

5月21日台北捷運殺人事件,大家從電視、報紙看到那位紅衣青年濫殺的鏡頭,都是當時在捷運上乘客用手機拍下。

科技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更關鍵的是改變了我們的思惟、想法。

「持續創新媒體時代」正開始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民國100年,文建會曾委託我們出版《願景2030》。回頭看看當時媒體人如何預測:雙向傳播、營運能否靠基金會、記者渴望成為公民記者。才幾年間,手機取代了PC,App取代了網站和電視平台;新聞、節目都「碎片化」了。

中國大陸由於人口多、市場大,轉變遠超過台灣,「後發先至」成了他們的特質。2012年底,他們已有5.64億網民,手機超過電腦,光是微博用戶早就超過3億戶。

浦江新媒體夜談的另一位主角楊暉,十多年前,她還任職湖南電視台,製作過不少當紅的談話節目。後來她離開傳統媒體,自創唯眾傳媒。這個以原創性電視內容為主的公司,可以眼觀科技的變化(資訊從定點到移動接收),耳聽觀眾的反應和需求,隨時保持應變狀態。

面對中國大陸4、5億人有移動載具,其中又有九成左右看影視和新聞的現狀,她在夜談中說,「我不得不提大視頻時代」,由於大數據時代來臨,就得重視細分:內容要細分、渠道(手機、電視、iPad)和時段也要細分。

面對移動式載具、碎片化的趨勢,她把內容做得更精更好。原創性是她的特色,因此掌握的合作權更多;可以上傳統電視,更可以成「自媒體」,上手機視頻。最近她正和騰訊合作,獨播「你正常嗎」節目,三集下來點擊已達1.3億,一季下來「破5億不是問題」。她更預測,未來電視節目和創業、商業結合,更是無限商機。

看看這個新媒體趨勢,與其說「新媒體時代」來臨,不如說「持續創新媒體時代」正開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