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社會主義才是金牌大贏家

李 怡
user

李 怡

1990-10-15

瀏覽數 14,150+

社會主義才是金牌大贏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0 / 11月號雜誌 王永慶縱橫金三角

亞運會閉幕,作為主辦國,中共可以說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用到「空前」這個詞,不是因為整個亞運會的過程沒有出現騷動這類的嚴重事端,這在過去歷屆的亞運會也能做到;也不是因為各地前往參觀的人數「空前」,遠方面如有「空前」的話,大概是外來旅客空前地少;更不是門票、廣告收入的「空前」,這方面如有「空前」的話,也是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之後的空前地少。 說這次亞運會,中共取得空前的成功,主要足指中共所得到的金牌數目,居然超過金牌總數的一半,緊隨其後的南韓,遠大陸的零頭都遠不到。通過這次亞運,中國大陸已成為無可爭議的亞洲體育超級強國,其他國家實在無法望其項背。

不過,大陸取得如此超越的成功,卻不是山於中華民族的體質比亞洲其他國家優越,而是山於中國大陸所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這不是反話,而是有事實根據的判斷。而且這種體育競賽的優越性,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一樣具有。自由國家和地區,包括同是華人汁會的台灣、香港、新加坡並不具有這種優越性。

以職業對業餘

社會主義優越性,在體育比賽中的最重要體現,足它以職業選手對其他國家的業餘選手。無論奧運或亞運,雖然都規定選手必須是業餘的,但社會主義國家卻能以業餘為名而職業為實的選手參賽。以職業對業餘,自然是占盡優勢。

例如在中國大陸,有許多體育學院、體育學校,在這些學院、學校「就讀」的學生,每天的「課程」,絕大部分都是從事比賽的訓練。試想若有這樣的學校開在台灣,有多少家長願意讓子女去「讀」?

自由社會也有職業性的運動,那主要足球類比賽,如足球、籃球等,觀眾多,從中可以賺錢,才會有職業隊伍存在,但像體操、跳水這類運動怎麼可以培養出職業選手呢?然而,我們看中國大陸的體操運動員,十三、四歲就就拿冠軍,顯然是五、八歲開始就像訓練雜技演員那樣被訓練的。

以自小受訓的雜技演員,同中學後才以業餘時間練習的運動員比賽,當然有很大的優越性了,這次高台跳水冠軍孫淑偉,只有十四歲,據報導他去年入國家隊,而在這之前六、七年就開始接受訓練了,而且獨沽一味、不涉其他使他分心的事情,自然能在年長的業餘運動員中得到優勝。

只有球類運動、在中國大陸,基本上是以選拔賽的方式組成,而資本主義國家也有職業隊,社會主義優越性才不那麼容易發揮出來,不過由於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是屬於國家的,因此,國家球隊到各地選人,及命令他們集中訓練,仍然比資本主義國家方便得多。

受用不盡的出路

社會主義優越性,在體育比賽中的另一表現,是有運動潛質的人,自己及家人大都很樂意被選為職業選手參加訓練,並視之為可以使全家人一輩子受用不盡的出路。這在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國家與地區,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事。

筆者一位朋友,有一個十歲的女兒,被香港某體育會力邀參加每週四次的游泳訓練,她父母都反對,怕地耽誤學業,因為游泳再好,一般自由社會,特別是富裕的人都不認為這是畢生事業,何況有許多運動員在職業化以後據說都會使壽命縮短。因此,運動好,只有在很偶然、很少數的情形下,會給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帶來畢生幸福,大多數只是一次閃電式的榮光,甚至連這樣的榮光也沒有。

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一旦選進體院、體校,尤其進了國家隊,至少食物、營養都高人一等;若得了金牌,那更是可以參賽、做教練地沿這條路走下去。而其他的出路,色括當教授、工程師,生活、待遇都比不上一個金牌運動員。

社會主義優越性,在體育比賽中的第三個表現,是可以集中財富搞體育訓練。一般資本主義國家,體育的發展,是同經濟的發展成正比的,但社會主義國家卻不是這樣,很窮的國家,也可以通過國家的權力,去集中財富來搞體育運動。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此所以德國統一前儘管東德比西德經濟落後許多,卻能夠在奧運會上凌駕大多數比東德富裕的國家。此所以蘇聯個人所得遠遠落在西方發達國家之後,而體育比賽卻一直領先。

這吹亞運會,中國大陸以平均國民所得三百多美元的國力,卻能把貧窮國民的財富「集中」,去訓練運動「尖子」,而亞運金牌的成績,遠勝平均國民所得比中國大陸多數十倍的香港、新加坡、台灣、南韓、日本。

集中財力得金牌

社會主義優越性,在體育比賽中的第四個表現,是國家用了這麼多錢培養運動尖子,國內並沒有反對的聲音,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有民主、政治、有權力制衡、有言論自由的國家,都不可能在國家財政預算中,讓體育經費多於教育經費。倘如此,執政者非被攻擊得體無完膚而被迫下台不可。獨有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可以讓體育經費多於教育經費,而無人敢發出反對的聲音。

中國大陸文盲的增加,與體育金牌的增加,成為正比。運動員每領一面獎牌,意味著不知多少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對這一點,大陸無人敢批評;海外陶醉於民族主義金牌榮耀的中國人也不覺得難過。這真是中共統治大陸的「偉大成就」。

社會主義優越性,在體育比賽中的第五個表現,是國家主義與集體精神的勝利。集體精神,在這裡可不是指團隊精神,後者是指在一次團隊參加的比賽中的合作爭勝精神;前者是指為了國家,為了「集體」而犧牲個人的精神。

六十年代中國乒乓球隊中有一位早就可以拿世界冠軍的許紹發,他為了國家、集體,自願不去參賽,而努力去學世界上各種打法來作為靶子,去訓練國家隊的成員。

一九八五年,中共乒乓球員李富榮為了讓莊則棟連取三次世界冠軍以永久保住獎杯,在決賽中故意輸給莊。許多中國大陸的運動員,可以用疲勞戰術去消耗外國運動員的體力,而使自己的隊友順利晉級。這種為了國家榮譽、集體榮譽而犧牲個人的精神,在白由世界自然是看不到的。

「讓賽」在資本主義價值觀念中,被認為是違反體育精神的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卻止是國家至上的表現。

超級老人的堅持

中共,憑著社會主義優越性,通過這次亞運會,成了亞洲超級金牌大國。由於蘇聯、東歐的巨變,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已愈來愈少了,因此,到九二年奧運會,中國大陸很有希望成為世界超級金牌大國。

資本主義國家中,除了愛好體育、民族性喜好爭勝的美國仍會領先之外,其他不具有上述優越性的國家、肯定會落在社會主義中國大陸之後,而蘇聯、東歐、也隨著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的發展,不可能再具有上述的社會主義優越性,九二年或許這些國家還有點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殘餘,到九六年奧運會,多會落在社會主義中國大陸之後。當然,前提是那時候中國大陸仍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光是金牌所帶來的榮耀感,就足以使中南海的超級老人不願意放棄「四個堅持」了,至於大陸的老百姓及大陸以外的中國人,儘管仍有不少人為大陸運動員取得如此多的亞運金牌而驕傲,但已有愈來愈多的人認識到,這些金牌的背後所付出的代價了。

(李怡為「九十年代」總編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