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景氣對策信號九月再亮藍燈,政府財經部門能否力挽狂「藍」仍是個未知數;但是,台灣的消費大眾似乎已經不約而同省吃節用,減少開支,默默響應無形的「看緊荷包運動」。
面對不景氣的浪潮,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危機處理辦法」。積極的辦法是「開源」,消極的辦法是「節流」;肯冒險者會不斷去嘗試,謹慎的人則謀定後動,至於保守一點的人,只有以不變應萬變,設法度過難關。
少吃少喝以防萬一
對於一般消費大眾,省吃儉用是應付不景氣的「基本動作」。台北市民盧修詮以往下了班,很喜歡約三五同好小酌一番,到了週末,啤酒屋更成為他和朋友的最愛。現在,他一下班便趕緊回家報到,「免得又要在外面花錢,」他說。
其實盧修詮自從三個月前換工作後,待遇提高將近一倍,但是不景氣時刻,寧可少花費多儲蓄,以防萬一。喜歡名牌服飾的他,目前改穿地攤一件二百五十元的襯衫,買東西也「貨比三家」,不像從前「喜歡就帶回家」。
景氣不好,大家吃的比平常差一點其實無妨,不過這樣一來,卻叫餐飲業者叫苦連天。 台北市松江路一家專賣葡萄牙菜的高級西餐廳,最近結束營業,因為「年初房租高漲,年中生意日漸清淡」。主持店務的葡萄牙人羅沙已退回澳門,距他到台灣投資經營不過一年。
分析現狀,經濟不景氣倒也還未惡化到民生蕭條。台大經濟研究所教授陳博志指出,目前的不景氣,對於公務員或領固定薪資的員工影響較小,民生用品行業(如超市、雜貨店)受到的衝擊也較輕。不過,經濟不景氣還是會影響靠某些行業維生的人,如證券、汽車銷售、旅遊、房地產買賣、貿易……等。
甚至計程車司機的生意都明顯不如昔日。
乘機轉行創業
下班時間,計程車司機洪滄田指著迎面而來、亮著空車燈的另一部計程車說:「從前這時候那裡看得到空車,」話剛說完不到兩分鐘,又有四部「空車」錯身而過。空車率提高,洪滄田每天得延長營業一小時,才能維持往日收入水準。「開計程車不是長久之計,有機會想轉業。」他最近常做此打算。
但對於一個事業心強、又具有冒險精神的人,經濟不景氣反而是轉行創業的大好時機,因為「比較不會有一窩蜂的惡性競爭。」剛創業不久的林國仁表示。
林國仁半年前離開台北一家百貨公司的職位,南下台中市賣豆花。賣豆花的點子是在一次閒聊中聽朋友提起:「景氣再差,總不至於連一碗一、二十元的豆花都吃不起吧!」說做就做,再見面時,朋友反而訝異他真的賣起豆花來了。目前林國仁的豆花生意十分穩定,個人月入十萬元以上,不景氣下的轉行創業,讓他「十分景氣」。
有這種觀念和衝勁的人並不只林國仁一個。林冠維本來是進口汽車的銷售經理,景氣不佳,銷售業績低得驚人,手下業務員甚至有二個月才賣出一部車的紀錄。林冠維年近四十,手頭也有一些積蓄,乾脆辭去現職,和朋友合資投身倉儲業。目前倉儲廠房用地已在台北縣新莊附近竟妥,他也滿懷自信,開張之期指日可待。
這一波經濟不景氣的原因,根據台大教授陳博志的分析,主要是產業界外銷出口競爭力降低,經營困難,以及年初以來股市疲軟不振。
股票族伺機而動
今年股市大跌,股票族受創頗深。一位中年獨身婦人將退休金投資股票,雖曾經獲利過二千萬元,但目前幾乎千金散盡。僅一個月的時間,證券營業員再見到她,已被那黑髮全變白髮的憔悴容貌嚇了一大跳。「我該怎麼辦……」婦人不斷喃喃低語。
台灣證券交易所一位研究員形容,股票套牢的投資人很多不得已由「投機變投資」。
也不是所有股票族都被困住,對於某些人而言,仍隨時準備「重返戰場」。吳美黛玩股票二年不到,曾經是存款七位數、朋友眼中的小富婆。股市大跌後,「以前賺的,這次全賠進去了,」她說。 吳美黛現在從事英語教學工作,收入穩定,但她總覺得「股市獲利像玫瑰花般迷人,」甚至相信:「玫瑰花凋謝了,還是玫瑰花。」「總有一天我會重新進場。」她語氣堅定的說。
旅遊業者蘇華光也對景氣不振大吐苦水。尤其發生日月潭翻船事件後,業績差得如同「天天吃粥,勉強度日,」他說。不少公司行號原先預定招待員工的旅遊計畫,現在大多寧可損失訂金,違約取消。
旅遊業向來靠景氣吃飯,今年,誰也不敢保證景氣何時好轉,「就是等嘛,還能怎麼辦呢!」蘇華光吐露業者無奈的窘境。
其實,不管是「伺機而動一或是「靜觀其變」,台灣目前有許多人確實只能以「等待」應付經濟不景氣。就像蘇華光的感覺,「做了十幾年旅遊業,還能再轉那一行呢?」他嘆了一口氣。
冷眼旁觀,產業界受這一波經濟不景氣波及最大,影響時間也最早,商人的反應及命運也各不相同。
從事禮品製造外銷的楊浴復,前年業績還差強人意,可是去年上半年營業額已比前年同期減少一半。
楊浴復當機立斷,首先將工廠遷到東南亞,降低營運成本,並在香港設立子公司,負責接訂單、交貨品,總算解決公司營運危機。「如果當時不採取遷廠措施,現在局面就很難說了。」他輕笑自信的回答。
老闆變夥計
比較不幸的黃先生,原是國內藤製家具業者,去年也因為考慮營運成本,征泰國曼谷附近買了五甲地,準備遷廠,由於泰國法律規定外國人不得持有土地,他經人介紹,利用一位泰國「人頭」買下上地。不料,買賣完畢,「人頭」先是托詞避不見面,最後,乾脆把五甲地暗中賣掉,捲款他去。
雖然損失頗鉅,黃先生不顧及人勸阻,念頭一轉又到中國大陸投資設廠。起初一切順利,也和大陸商人簽訂合作契約,誰知道過了許久,各項相關證照始終未獲核發,而早先籌備時所花掉的二百萬台幣,也就泡湯,從泰國到大陸,他前後賠了數千萬元。
黃先生目前重新踏回台灣社會,服務於一家外貿公司,幾乎繞亞洲一圈,身分卻從「老闆」變「夥計」,談起這段往事,令他苦笑不已。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預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只有五.二四%,低於經建計畫預期目標七%,也創下七十二年以來最低紀錄,若再加上經濟領先指標下挫,產業界如果體質不夠健全,要在經營上尋求突破,並非易事。
今年八月,台灣失業率二.一%,創下七十六年以來最高紀錄,首次突破二%失業率警戒線,加上消者物價指數上漲率也有攀升趨勢,使國內「痛苦指數」(失業率加物價上漲率)逐漸提高;如果石油危機進一步引發「停滯型通貨膨脹」,即失業率和物價上漲率同時上升,對於上班族或公務員的影響,更是不利。
忍耐度過黑暗期
政大財稅系教授林全認為:其實這一波經濟不景氣才剛開始。從行政院主計處對明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第一季五.一一%,第二季五.五六%,似乎景氣要復甦,最樂觀也是明年底的事,而悲觀一點推測,甚至要到二、三年以後。
對於台灣社會大眾而言,景氣再不好,都得咬緊牙根撐過去,富隆證券公司總經理丘靖博語重心長的表示:「人總要有希望嘛!」
如果明年、甚至後年,經濟不景氣的情況持續下去、或者惡化,不論工商界或消費者,或許真的需要多一點樂觀,才能耐心度過這段「經濟黑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