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新納粹火苗愈燒愈烈

蕭 蔓
user

蕭 蔓

1990-04-15

瀏覽數 23,150+

新納粹火苗愈燒愈烈
 

本文出自 1990 / 5月號雜誌 民主地震後…

十年前,他們是一群剃著光頭,使用暴力,主張嚴刑厲法,激烈反對知識分子及和平主義者的人。

幾年後,他們的年齡層擴大,更有組織力,更具政治色彩,而且更不隱藏對「希特勒」的崇拜,甚至隆重的為這個歷史罪人慶祝誕辰紀念日。

今天,他們是醫生、工程師、公務員,不僅成立了合法黨派,有的甚至被選為議員、市長,並且進一步積極出馬競選總統職位。

「趕走移民!」

在歐洲,這一群人被稱為「新納粹」(Neo-Nazis),因為最近幾年得到愈來愈多選民的支持,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在法國,「新納粹」早已脫離少數歧異分子偏激鬧事的形象,而成為政治檯面上異軍突起的一方角頭由勒本(Le Pen)領導的「國家陣線」(FrOnt NatioInal),就在上一次國會和地方選舉中,靠著一句「趕走移民!」的政見口號,躍升為法國第五大黨。

在西德去年一月的國會大選中,大爆冷門的也是由新納粹組成的「共和黨」,他們不僅贏得七.五%的選票及十一個參議院席位,同時又在五個月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獲得六個席次。

而東德的新納粹則早在多年前,就隔著鐵幕與西歐的戰友們相互呼應。他們攻擊法西斯暴行受難者的追悼會,暴力恐嚇猶太人團體的負責人,惡劣破壞猶太人公墓……,同時用醒目的油漆,在牆上塗寫「希特勒萬歲!」

他們最近在西德新納粹組織的金錢援助下,大肆招兵買馬,同時也在支持東、西德統一前景上,再三提到法西斯時代,德意志民族「光榮」而「偉大」的事蹟。

在北歐,新納粹的行動主要是反稅制、反移民。挪威與丹麥的新納粹組織都命名為「進步黨」,前者在去年的地方選舉中,得到一二%的選票,後者則在兩年前,就占了十六個國會議員的席位。

甚至連盧森堡這種彈丸之地的小國,都有一千名左右的新納粹成員,代表他們的政黨是「國家聯盟」,在去年歐洲議會選舉中,也奪得將近三%的選票支持。

希特勒的陰影魅力

新納粹在政治選舉中連連告捷的事實,已經引起歐洲人普遍的擔憂。一位著名的法國記者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莫過於在把票投給新納粹政黨時,卻說:「我並不是在支持法西斯主義。」因為這正如同當年,四0%德國人把票投給希特勒時,也並不知道自己日後會變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屠殺猶太人的幫凶。」

今天的「新納粹」,正如同二次世界大戰前支持希特勒的德國人,他們大多數並不比任何人邪惡、狠毒,只是被經濟危機嚇得不知所措,又對無法預測的未來充滿恐慌,再加上無知與自私,才激烈地排斥外籍移民,誇張種族歧視,並且製造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然而問題是新納粹經常用暴力行為來表達心中的憤恨。例如一九八八年四月,法國的一名新納粹分子,就無緣無故地用棒球攻擊正在街頭更換海報的三名非洲外籍勞工,其中一名還是身體有缺陷的殘障者,理由只是因為他討厭所有的非洲黑人。

另一名曾經當過二十七年軍人,又光榮退伍的新納粹「國家陣線」黨員,因在咖啡館與人談論政治意見分歧,竟拔槍殺死一名僅是對「社會主義」稍微表示好感的過路客。

新納粹不只崇尚暴力,也經常不問青紅皂白的固執己見。例如他們堅持失業問題,完全是由於外籍移民搶走了所有的工作機會;至於那些不贊成把移民立刻趕走或「幹掉」的人,則一定是不忠貞愛國、阻撓經濟發展的左派或共產黨。

正如同他們對待罹患愛滋病人的態度。他們認為唯一避免被傳染的方法,就是把這些人像中古世紀處理麻瘋病患一樣,全部送到深山隔離起來,任其自生自滅。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私心合理化

新納粹不僅強烈排斥非洲黑人、愛滋病患,同時也嫌惡阿拉伯人、拉丁美洲人及亞洲人。法國「國家陣線」的領袖勒本,最著名的一句競選口號就是:「把法國還給法國人!」他不僅完全不認為外籍移民也對這塊土地有感情、有貢獻,反而主張「所有外籍移民都應該馬上滾出去,不能再把法國當做免費旅館。」

當然他們也有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排斥外籍移民,是因為怕年輕人面臨失業的困境,或者是為了在升學考試中,減少外國學生競爭的壓力;而這種將私心合理化的解釋,往往能夠抓住年輕人單純的心。

東德將近有二0%的年輕人參加新納粹的組織活動,在柏林及萊比錫等大城市中,人數更超過六%。比利時代表新納粹政黨的國會議員布勞克(Vlaams Blok)竟只有二十五歲,是比利時國會中年紀最輕的議員。

在法國甚至有十二歲的小孩子參加新納粹的集會,他們多半受到父母的影響和鼓勵。今年才十九歲的學生于格,五年前就參加了「國家陣線青年團」,成為新納粹的忠貞新生代。這位臉龐還長著青春痘的少年,接受記者採訪時卻一派老氣橫秋:「我不能活著眼看我的國家被移民侵占!」而于格眼中「侵占」國家的移民,則是法國以往因為勞力不足向國外徵募的外籍勞工。

新納粹對「異己」的仇恨,使得歐洲原本無戰事的和平寧靜氣氛,如同埋下一顆顆隨時會被引爆的定時炸彈--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正是肇因於這種因經濟利益分配不均而引發的種族抗爭。

硬碰硬的抗爭

凡是對歷史稍有記憶,見識過法西斯血腥暴行的歐洲人,都不免對新納粹的勢力竄升感到恐慌與無力,但一位法國記者認為,在這個強硬派勢必騎在溫和派頭上的世界,對付強硬派的作法就是硬碰硬。於是,歐洲各國知識分子紛紛成立「反法西斯」組織,動用法律人才,翻找所有「新納粹」分子的公開談話紀錄、競選演說,企圖從中找出挑撥種族仇恨和煽動暴力的證據,甚至不惜循法律途徑,以遏止新納粹勢力的無限制擴張。

其中一例,就是在法國南部一位參加地方議會選舉的候選人,雖然獲得四八%選票而當選,卻在最近被法院判刑,原因就是他曾在競選演說及宣傳資料中,煽動民眾的種族仇恨,甚至呼籲採取暴力手段。

雖然歐洲各國知識分子都在急著撲滅「新納粹」越燒越烈的火苗,但是在歐洲經濟困頓、政治動盪的陰影籠罩下,愈來愈多年輕人因利益受侵而加入極右派陣營;這陣滅火行動到底能有多徹底,就看人類能否真正向歷史學習。

法西斯代言人--勒本

從三十四年前就代表「極右派」,當上法國最年輕國會議員的馬利.勒本(Jean-Marie LE PEN),是八0年代法國政壇最受「非議」的一個人物。

他在政治演說中,經常宣稱自已生命中最敬愛的兩個女人,是「聖母瑪利亞」和「聖女貞德」。可是他幾乎從來不上教堂,而且因為長年暴力毆打老婆,前妻在與他離異後,憤而替「花花公子」拍裸照以示報復。

七0年代,當整個世界充滿和平主義思潮,反越戰,反獨裁、反專制……時,勒本卻標榜法西斯軍國主義,並且大肆歌頌希特勒的「豐功偉業」,並曾經因為出版希特勒時期的軍歌唱片,被法國法院以歌頌戰犯的罪名判刑。

一九七二年,他創立「國家陣線」(FN),並且自封為黨魁,從此提供極右派法西斯分子一個合法的參政機會,目前黨員已經超過七萬人。

乘亂奪權

一九八四年法國國會大選,勒本聰明地利用電視媒體強大的影響力量,同時抓住當時法國左、右派權力鬥爭的混亂時機,熱烈抨擊執政黨的軟弱無能與在野黨的爭權奪利,結果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局面下,區區小黨的「國家陣線」竟異軍突起,首次贏得四%選票及六個國會議員席次。

(取材自週四新聞雜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