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傳統媒體解禁,使閱聽群眾變得更分散。以前只有三台、兩大報,大家不是看黃俊雄、就是聽鳳飛飛。現在光電視頻道就上百台,流行產業的「造神運動」不再容易施展,難以塑造萬人仰望的共同巨星。「這代表偶像霸權被解放了!」陳建志指出,「是整個環境體制都變了。」
二來,網路的普及,每個無名小卒都有機會變明星,在網路上成立社群、養粉絲,「甚至可以崇拜自己,當自己的神!」
創作方面,新世代擅長拼貼與借用,如周杰倫的暢銷歌,經常向經典老歌致敬、取經。恰如年輕人從網路搜尋,到處拼貼後,再混搭出自成一格的作品。
令陳建志疑惑的是,這個世代似乎少了團體聚會的場所,習慣上網聊天、自我娛樂,缺乏面對面交流與分享的場合。很多人約出來吃飯,卻在餐桌上各自玩起手機,聚焦在自己的小螢幕,表面上接近,心裡卻是疏離的。
當傳媒文化愈來愈發達、誘人,也使年輕人容易陷入「第二人生」,寧可沉迷偶像劇、電玩、動漫、電影等虛擬世界情結,無法回到現實的第一人生中。
但經過幾十年的豐衣足食,培養出具美感與品味的新生代。年輕人習慣於消費服裝、美食、旅遊,對時尚、設計、美感不再陌生,有能力彰顯自我風格。「他們徬徨的是,沒有對等的賺錢能力,好維持嚮往的生活品質。」
對此,近年大行其道的創意市集與文創產業,就是年輕人最有機會的新興產業,「精緻文化才是台灣未來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