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求職也有「城鄉落差」。當都會區的大專畢業生,為僧多粥少的白領工作,拚得你死我活,中南部卻有批弱勢青年得不到雇主的關愛。
剛滿20歲的曾仲賢,就是這樣的邊緣青年。目前每天7點天剛亮,家住屏東縣林邊的曾仲賢就出發,騎半小時腳踏車到東港的瓦斯驗瓶廠,上班到下午5點。雖然做的是體力工,日薪900元,台北人可能嫌少,但他已很滿足,因為可以幫助他安頓包括兄長、阿公、阿嬤等一家子,還能支付每月2000多的學貸利息。
在北部就讀高職時,曾仲賢因建教合作,曾到林口洗衣工廠上班一年,每天從早上8點加班到凌晨,月薪2.5萬左右。
回鄉求職碰壁 做臨時工養家
畢業後,他選擇回到家鄉,卻挨家挨戶地遍尋不著工作,讓他經歷超過一年的待業生涯,苦嘗「畢業即失業」。不管是工廠、餐廳、還是飲料店老闆,總以「再聯絡」打發他。妙的是,他回鄉碰到的國中同學,不少人不但沒繼續升學、也沒工作賺錢,「很多人都還在流浪,整天騎摩托車玩,」曾仲賢苦笑。
在一場就業博覽會上,熱心的就服站外展專員鍾秀美接觸到曾仲賢,開始幫他介紹,幫忙勸說雇主,最後總算應徵上目前的瓦斯廠臨時工。「很多老闆一看到,還以為是未成年的孩子,」鐘秀美觀察,由於個子瘦小,讓曾仲賢很難得到青睞,加上沒有汽機車駕照,更讓求職範圍受限,「但這個孩子很乖,態度很積極,很肯做。」
不過,搬瓦斯可不是輕鬆活兒,第一天下班回家,他累得倒頭就睡,手腕不時出現痲庳症狀,幾個月來不免出現放棄念頭。「但一想到工作歹找,還是努力做下去!」他靦腆地說。縱使阿公也反對他做這份危險的工作。
雖有強烈的工作意願,但曾仲賢最近也感受到景氣萎縮。原本常需加班、每週只休一天,現在不定期放起「無薪假」。他想趁有收入時還清學貸,至於能做多久,只能隨遇而安了。當企業嫌年輕人缺乏動力,是否可給曾仲賢這樣具備工作意願的弱勢青年,多一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