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受挫苦〉畢業上工難,低薪難還債
跨不出工作的第一步,是許多社會新鮮人的頭號煩惱。他們擔心,不順利的職場起步,是否連帶影響往後的人生?面臨低薪又苦勞的職場現實,該如何因應?
23歲的林吟珮,是南部工廠裡少見的女大學生,他任勞任怨做了半年多粗活,想要努力適應職場環境,但最後還是撐不下去。會到工廠扛粗活,是因為用商業設計的本科學歷求職,她找不到相關的美術或設計職務。
剛滿20歲的曾仲賢,北部高職畢業後,選擇回屏東老家照顧家人,他說自己什麼都肯做,也很認真找工作,卻經歷超過一年的待業日子。要償還50萬學貸十分辛苦。
這些困難有些真的是就業機會少。但會不會有些又是自己的選擇不切實際才引起?
職場漂流淚〉看似無限可能,卻缺乏穩定性
即便找到工作,青年在適應過程中,又充滿不耐與焦躁,讓社會上出現大批的職涯「游擊隊」,但其實在尋覓過程中,青春時光也隨之消逝了。
居住屏東、已屆而立之年、擁有商專資管系學歷的顏愷辰,就服員前後推薦給他20多份差事,他總看不上眼,即便上工也做不了幾天。他理直氣壯地說,「既然老闆不珍惜我這個人才,那我就換老闆!」
甚至,以往被視為「鐵飯碗」、等同穩定一詞的教職,近年也出現了流浪的非典工作者。
白天在中學特教班擔任導師的郭筱君。因為差了一張「教師證」,每年開學前都得重新應徵,淪為一年一聘的代課老師,畢業至今10年,幾乎走遍台北各區學校,彷彿進行教育界行腳的「集點」遊戲。但要取得教師證,真的不容易。
追夢苦哈哈〉要無悔追夢,還是與現實妥協?
在鼓吹「有夢最美」氛圍下,許多青年都有亟欲追逐的夢想。但在實現過程中,該不該和現實妥協,停下追夢的腳步?總令他們進退失據。
30歲、在大賣場裡打工的呂維晉,為實現多年的編劇夢,情願只領每月萬把塊,也要把其他時間都用來寫劇本。
「逐漸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走這條路?天分是不是不夠?」他露出苦澀的笑容。
另一位夢想當音樂家的楊登淵,也因為浪漫性格,不願與現實妥協。收入曾達六位數,到最後離婚又陷入經濟困境。其實,實踐夢想從來都沒有容易的路。他們也算學到了這一課。
小薪難養家〉買房、育兒,年輕人不敢?
即便工作稍微穩定,在都會區過活的小資一族或年輕夫婦,也感受到大得令人透不過氣的生活壓力。
每天抬頭看日益攀升的房價與養育成本,再低頭看到不動如山的薪資單,還有成堆的帳單,不少青年就不敢結婚、生子、買房子了。
結婚2年多的謝坤廷,今年剛生下第一胎,為了預備買房,夫妻倆省吃儉用,希望趕快存到200萬頭期款。前陣子,爸媽還特地從屏東北上幫忙照顧新生兒,讓兩夫妻安心工作。但何時能安心生第二胎,夫婦兩個就很猶豫了。
雙薪家庭都如此辛苦了,遭逢失婚的婦女,如何撐起一個家?36歲、頂著台大碩士學歷的蘇怡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兩年前她結束婚姻,為養育兩個年幼的女兒,白天上班外,每晚還得上「大夜班」,兼差翻譯補貼家用。如何脫困,目前還看不太出來。
愛拚卻不定贏〉努力拚生活,為「青貧族」發聲
不過,還是讓我們看見許多勇敢追夢,即便每天爆肝工作,還是勇於買房、生子。曾參選2010年市議員選舉的李盈萱,並非政治世家子弟,當時主打「青年貧窮」議題的他,竟拿下4939票的第二高票。家人一開始並不支持,後來都變成超級助選員,讓她相當感動。
身為這時代的微青年們,雖然起步不算順利,但不少人還是肯保持樂觀、不放棄追夢。因為也正是要靠這種態度,才是未來翻身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