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郭美絲(Antonia Álvaro Gómez)是典型的西班牙奶奶,她一人獨居,卻身體硬朗,喜歡幫兒孫做飯,還會裁縫,孫女今年5月結婚,她就是穿著自己做的衣服,參加盛會。
20年前,丈夫過世,她過了幾年傷心日子。後來,交了個男朋友,兩人一起看山看海,男友在去年因為腦癌過世,她又回到一個人的世界,所幸兒孫住得很近,還能打起精神面對往後的歲月。
像郭美絲這樣的八旬長者,在西班牙有243萬人,占總人口的5.2%。隨著醫學進步,歐洲人民壽命逐漸延長,西班牙女性平均壽命也增加到85.3歲,在歐盟居冠,男性平均壽命為79.1歲,和瑞士、冰島、列支敦士登等國名列前茅(表1)。
人口老化速度 全歐洲最快
西班牙可說是歐盟最長壽的國家,駐西班牙代表侯清山認為,這可能和當地氣候、飲食有關。西班牙人一天至少要吃五餐,晚上10點半才吃晚餐,生活習慣和台灣不同,地中海型飲食的蕃茄、橄欖油、葡萄酒,或許也是長壽原因。
根據歐盟統計局資料,2011年西班牙65歲以上人口有17.1%,雖然還不是老人最多的國家,可是在2031年,預計增加到23%,將近四個人,有一個是退休老人,這樣的老化速度,是歐洲國家最快的。
西班牙科學研究委員會(CSIC)首席人口學家德爾加多(Margarita Delgado)表示,到了2049年,37年後,每三個迎面而來的西班牙人,幾乎有一個是老人,每十個人就有一人超過80歲!
在失業率高居不下的西班牙,這些老人泰半不會有工作,得靠政府的退休金過活,然而,欠債累累的西班牙政府已到了捉襟見肘、寅吃卯糧的地步。
根據統計,目前西班牙老人退休金每年吃掉西班牙GDP的8.4%,隨著老人增加,在2050年,這個比率將上升到15.7%。美國作家泰德‧費雪曼(Ted Fishman)在《當世界又老又窮》就說:「人口老化對經濟的影響要比經濟衰退更令人恐懼。」
退休制度現在尚佳 未來堪慮
觀察此刻,拿到退休金的西班牙老人快樂度日,經濟衰退的事似乎離他們有點遙遠。
來到馬德里最大的Atocha車站,可以感受西班牙老人過得不錯。
這個在2004年遭蓋達組織攻擊、造成191人死亡的車站採三鐵共構,是重要交通樞紐,裡面的熱帶植物園是一大特色,吸引許多民眾觀賞。
每天傍晚5點多,老人便三三兩兩來到植物園,看到熟人,熱烈地打招呼,「我媳婦是日本人,會講五種語言」「他太太死了,要找個中國女朋友」「他是舞棍啦」,老人彼此你一言我一語,互相開起玩笑。
「我沒事做,每天都來這裡,」70多歲的阿方索(Alfonso)說,植物園裡設有植物生長所需的暖氣,相當暖和;旁邊又有派出所,十分安全,加上家住附近,所以,他每天都來。「我不擔心拿不到退休金,也不怕歐債危機,」可見他很滿意現在的日子。
好一派輕鬆度日的老人,但是,人口學家沒那麼輕鬆看待。德爾加多就說,目前每四名15到64歲的西班牙工作人口養一名老人,到了2049年,只有1.7人養一名老人,長久以往,退休金制度無法維持。
西班牙老化嚴重,原因之一是長壽。第二個原因是少子。西班牙人快要成為歐洲人中最不願意生育的國家。
2010年西班牙生育率是1.38,和拉脫維亞等東歐國家排排名倒數,當地生育率從1975年的2.78向下滑落,和婦女教育提高有關。
缺乏支持系統 女性想生不敢生
隨著婦女教育普及,進入職場,並延後結婚、生子;到了1990年代之後,因為失業率一度超過兩成,婦女擔心家庭經濟,降低生子,生育率一度降到1.19(表2)。
「這不表示婦女不想生!」德爾加多分析。2006年,西班牙對職業婦女進行調查,她們平均希望生2.16個小孩,可是,政府、企業沒有提供足夠協助。
49歲的尤拉莉亞(Eulalia Domingo)就是如此,她想生兩個小孩,因為專注藝術教育事業,想生第二個小孩時,已過了生育年齡,因此在四年前到大陸領養殘障棄童,一圓夢想。
看來現在的年輕人月薪約1000歐元,這點錢養不起小孩,西班牙要提高生育率,難上加難。
外來移民是否有助人口增加呢?
「人口老化的最終解決方法要靠生育,引進移民也解決不了!」德爾加多語重心長地表示。
觀察西班牙移民趨勢,和房地產發展正相關。2007年正值房市榮景,有451萬移民,總人口增加70萬人。
不過,隨著房市泡沫,工作機會減少,外來移民人數跟著降低。德爾加多表示,若要達到2.1的人口替代率,需要相當多的移民,而且平均每個移民母親要生11個孩子,才能達到全國的人口替代水準。
任誰都知道,提高生育率的根本解決之道在於經濟成長,創造工作,政府設置完善的育嬰制度等。只是危機當下,一切談何容易?
西班牙老化、少子、高負債的狀況,也正是台灣逐漸邁向的道路,我們該如何引以為戒?
只剩15個居民〉
昆卡省歐美達村 40年沒有新生兒的老人村 賣地找人住
西班牙又老又窮,來到這個舉世聞名的老人村,感受更鮮明。
從首都驅車一個半小時,來到距離160公里的昆卡省歐美達村(Olmeda de la Cuesta),尋常的歐洲鄉村景致裡,竟是全西班牙平均年齡最高的村落。
這裡有戶籍的居民37人,實際只有10名婦女、5名男子,共15個長住人口。他們之中有寡婦鰥夫,其中,八成以上超過65歲,最年長的是94歲男子,44歲的中年男子在這裡變成了年輕人。由於居民大量外流,40年來,整個村落沒有一個嬰孩出生,也沒有舉辦過婚禮。
45歲的村長雷加秋(Jose Luis Regacho)不願意看到人口持續凋零,於是想到妙方:低價拍賣村內土地,並且向全世界召喚,希望有外來人口攜家帶眷,搬來這裡和老人做鄰居,讓村子注入新活力。
這裡是西班牙8200個村莊中的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自從雷加秋在2011年宣布賣地後,就聲名大噪。一年來已有600多個外地人到此詢問土地價格,表達購地興趣,甚至連西藏拉薩的喇嘛都特地造訪,《遠見》也成為第二個前往的亞洲人、第一家採訪報導的亞洲媒體。
沒有超市 只有15個居民的小村
歐美達村位於一片平原中,景色秀麗,遠離塵囂,空氣清新,房屋大多是石頭砌成的舊式農舍,街道狹小。僅剩的15個居民,彼此熟識、信任,甚至擁有彼此的鑰匙,可以自由進出對方的家。
80歲的薇維娜(Valvina)和同年齡的米蘭娜(Millana)、81歲的比妮娜(Benigna),穿著農村婦女的傳統服裝,裝扮宛如歐洲童話人物,頭上的白髮,臉龐布滿皺紋。當她們看到少見的亞洲人時,無不瞪大眼睛好奇詢問,露出了和藹的笑容和大大的牙縫。
這裡沒有超市,村民年紀都大了,怎麼採買生活用品呢?
每週三有人會來賣魚,每週六,一個名叫耶穌(Jesus)的吉普賽人開著小發財車,載著甜椒、洋葱、香蕉、青椒、蕃茄、胡蘿蔔等多樣蔬果,到這裡兜售。當他透過擴音器高喊,「賣菜的來了」,就是全村大集合的時間。
「村民給我取了『維他命小子』的外號,」留著鬍子的耶穌有著黝黑的皮膚,到村子賣菜已經八、九年,一大群老人都把他當兒子看。
90歲的喬治歐(Gregorio)在這裡出生,和太太過著恬靜的農村生活,一兒一女搬到馬德里。11歲開始務農的他,至今仍開著耕耘機,下田種橄欖樹和麥片。他剛從田裡回來,紅潤的臉頰還沾著泥土。
1973年 最後一所學校被迫關門
「我有信心能活到100歲!」喬治歐慶幸住在鄉下,擁有健康的身體能繼續務農。
他回憶,過去村裡還有500多個居民,但後來年輕人大舉離開鄉村,到城市求學、工作,從此,人口愈來愈少,1973年,最後一所學校因為沒有學生而被迫關門。
雖然村民外流,週末假日,遷到城市中的孩子們還是會帶著孫子,回來探親,只有這時候,才能聽到兒童的嬉笑聲。公園設有鞦韆等兒童遊樂設施,就是為了外地的子孫而設。
55歲的璜‧馬努埃(Juan Manuel)在這裡出生,目前在距離數百公里的瓦倫西亞,從事水電工作。兩年前,他在老家開設假日酒吧,每星期六一早,開著三小時的車返鄉,中午打開酒吧的門營業,周日才回瓦倫西亞。
璜‧馬努埃的酒吧成為村民聯誼場所,地方政府在酒吧旁邊蓋了全新的民眾活動中心,可以唱歌、跳舞、烤肉,老人到酒吧裡玩牌、喝咖啡、啤酒、聊天。在互動當中,讓他成為全村的訊息中心。
他分享,最年長的村民最近住院去了,有些老人過世後,住在外地的子女無法管理家產,導致老屋破舊,雜草叢生,影響環境衛生,到了夏天,還容易引起火災。地方政府希望整頓環境,不少過世老人的子女也大方把房子、土地捐給村子,才讓村長靈機一動,想到拍賣土地、不花成本的絕妙點子。
賣地吸引外地人 避免村子消失
「土地拍賣價從1500歐元(約5萬7000元台幣)到2500歐元(約台幣9萬5000元)起跳,」璜‧馬努埃表示,這只是整地的成本價,拍賣土地面積小從100平方公尺,到最大的250平方公尺。
舉例來說,150平方公尺的土地可以蓋個小房子,再加個小花園或露台,拍賣價從2000歐元(約台幣7萬6000元)起價,目前已有15筆土地進入拍賣程序,將由政府執行,所得將作為全村的經費。
「如果不賣地,沒有外來人口,我們村子會在10年內消失,」璜‧馬努埃帶著無奈的表情說著。
走在村裡,可以看到有些舊房子正準備拆掉,牆壁剩下一半,旁邊停放著怪手;也有人翻修舊房,粉刷新的油漆,為老舊的村落帶來些許新氣息。
村長的媽媽巴冰娜(Balbina)觀察,希望賣地的消息讓更多人注意歐美達村,現在每逢週末就能吸引遊客前來,以後應該會有更多人想遷居這裡。
今年82歲的她有六個孫子,但沒有一個住在村裡,由於歐美達村只能種橄欖和麥片,沒什麼工作機會,適合喜愛自然的年輕藝術家、作家。
巴冰娜指著村子裡的一角,矗立著已有400年歷史的教堂,她說,隨著歐美達村人口減少,到這座建於17世紀的教堂做禮拜的村民也愈來愈少,為了村民的聚會,牧師得從外地特地開車過來。
在這座年代悠久的農村教堂,門口掛有天主教宗的標記,裡面的聖母瑪麗亞、耶穌雕像依舊不變,每張座椅都擺著詩歌本,唱詩班也保持在二樓的位置,只是村民變少,教堂顯得愈來愈大了。
15個村民的寧靜生活會不會因為賣地政策,而開始改變?他們能不能和外來的人和善相處?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這模式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