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傳產界的大膽派, 從物流面打造螺絲王國

晉禾企業

高宜凡
user

高宜凡

2012-03-02

瀏覽數 72,700+

傳產界的大膽派, 從物流面打造螺絲王國
 

本文出自 2012 / 3月號雜誌 服務,啟動新中國

被稱為「工業之米」的螺絲,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零件產品,單位價不過幾分錢,以往常是拿來比喻「微小」的形容詞。不過,即便如此微不足道的產品,台灣也有辦法做出驚人的成績。

位於岡山的「晉禾企業」,堪稱螺絲業的龍頭。全世界5萬多種螺絲產品,晉禾可供應多達2.5萬種,每年創造300億元營收,破百萬噸的產能,更高居全球之冠!

打造螺絲王國的主角,是蔡永龍、永泉、永裕三兄弟,三人分別負責大陸(晉億)、東南亞(晉緯)、台灣(晉禾)的生產據點。2007年在上海A股掛牌時,還成為中國第一檔「緊固件概念股」!

即便最近外銷慘淡,許多同業只能減產、減班,但晉禾依舊在維持例行的年度調薪。排行老三的晉禾董事長蔡永裕翻開去年財報:逼近15%的毛利、近三成營收成長,絲毫沒有傳統螺絲業給人艱困產業的印象。

三兄弟不僅經營事業有成,更是地方上的大善人。今年春節,蔡永裕免費發放3萬包白米給地方上的弱勢團體。「我認養1萬包,同仁們認養1萬包,再請供應商幫忙1萬包,」他娓娓說來。 除了行善受人注目,蔡家三兄弟還打算用一套物流中心的投資計畫,一方面協助螺絲業升級,更想藉此解決南部的失業問題。

成功1〉大膽投資 一條龍生產

1980年代起,台灣便有「螺絲王國」的稱號,至今仍穩居全球前三大扣件(包含螺絲、螺帽、螺栓等產品)出口王國地位,2010年扣件出口值超過35億美元,外銷占全球13%市占率。

而介於高雄、台南之間的岡山與路竹,更是有名的「螺絲窟」,國內上千家螺絲工廠,其中便有400多家齊聚於此。包括春雨、聚亨等老字號,大家幾乎都在同條街上比鄰而居。

能在歷史悠久的螺絲業稱霸,蔡家三兄弟靠的是大膽的投資策略,以及一條龍貫徹到底的生產體系。

1980年,三人從彰化老家來到岡山,湊了10萬元買機器創業,就在家中客廳開起螺絲工廠(晉禾)。只是初期雖然賺到了錢,但也很快發現這一行的經營瓶頸。當時螺絲業所需的線材原料,皆由中鋼配額供應,拿到多少量便決定了事業版圖。

為擺脫受制於人,三兄弟總是領先同業進行投資、甚至勇於跨出台灣,每次的投資魄力,總讓業界嘖嘖稱奇。 1988年,他們先砸下11億元,到有鋼材原料的馬來西亞設廠(晉緯),1995年更到對岸砸下上億美元,打造全球最大的一條龍生產廠(晉億),就此奠定霸主地位。

當時,這些投資額都是晉禾年營收的好幾倍,一旦失敗,等於「不成功、便成仁」。蔡永裕苦笑,「習慣了啦,同業常說我們三兄弟是肖郎(瘋子)!」

2〉產品升級,賣會動的螺絲

除追求產能,晉禾在產品面也力求升級。1998年便著手研發用於貴重機具及交通設施的高階扣件,擺脫以往僅用於建築、五金、汽車等領域的低階路線。

2005年美國發生卡崔娜風災,為解決災區的供電中斷問題,美國急需1200萬噸電力用螺絲,等於該項產品全世界一整年的用量。當時這筆龐大的急單,便由晉禾在一個月內獨家供應,讓公司大大地出了風頭。

而自從搶下青藏鐵路的訂單後,這幾年,他們更打進中國重大公共建設的供應鏈,去年還被捧成「高鐵概念股」,和德國的Vossloh是唯二的中國高鐵扣件供應商。未來更打算搶攻輸電網絡、風電機組等高強度緊固件市場,目前留在台灣的工廠,便是高階產品的生產重鎮。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蔡永裕妙喻,「我們賣的都是活的、會動的螺絲!」如高鐵和高階機具上用的螺絲,都是鎖上後還得動來動去的昂貴設備,極度強調安全,才能賣得高價。

一位分析師觀察,螺絲業種類有多達80%是標準化產品,因此殺價競爭是常態,「要專攻高單價的客製化螺絲,才能拉高毛利。」像晉禾這種可拿下指標工程訂單的,在螺絲業算是少有。

雖然已坐上世界第一的寶座,但蔡永裕仍然樂觀看待未來成長。「全球每年鋼鐵產能有13億噸,拿去做螺絲的只有2%,而我們最大客戶(螺絲代理商)每年營業額有100億歐元,你說市場空間大不大?」他如此反問。

未來1〉建物流中心 升級螺絲業

這兩年,晉禾還打算在岡山投資百億元,建大型自動化倉儲中心,做螺絲業的全球發貨中心。

螺絲業以往有兩大致命傷,一是上游材料都由中鋼配給,二是多為中小企業,不僅產能有限,甚至連倉庫也沒有。雖然形成聚落,但經營格局始終難突破。

「現在中龍(中鋼子公司)的產能開出來了,以後台灣每年有300萬噸的線材,但(本土)螺絲業只能用掉150萬噸,其他怎麼消化?」蔡永裕著急地說。

晉禾的想法是,打造一個規模30萬噸的倉儲中心,供所有同業使用,每年賣五個cycle(循環),即可消化。蔡永裕拍胸脯保證,「生意好的時候,大家盡量外銷,生意差的時候,就來租庫位,或把貨賣給我都可以,」而且只要從這邊出貨的,晉禾負責品保跟售後服務,等於建立一個台灣螺絲業的共同品牌及物流中心。

「現在台灣應該開始自產自銷,而不是一味幫人代工!」他點出這個計畫最核心的概念。倘若成真,晉禾大可將大陸及東南亞的生產線移回來,把工作機會留給國人,屆時岡山螺絲業產值可望突破千億,製造約10萬個就業機會,避免外移的命運。

然而,計劃提出至今,進展依舊有限。儘管他多次向總統、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建言,還是等不到要求的50公頃土地。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倉儲中心多半以接近市場或客戶為考量,「像賣汽車零件,倉庫就該設在北美,因為靠近大車廠,」在台灣蓋全球發貨中心,對配送到各國的運費與交期,反是負面。 不少同業也不看好晉禾的擴張,認為貿然衝高產能與庫存規模,風險太高,一旦預測失準只能認賠殺出,或者是落入低價競爭的紅海。

2〉籲政府以就業扶植產業

面對這些質疑,晉禾也有自己看法。 首先,若廠商不想賺微薄「製造」利潤,便得設法賺「服務」財,而物流中心可協助客戶降低庫存風險及運輸麻煩,拉高價位。「就算海運過去,也比歐美客戶在當地陸運便宜,」蔡永裕說。

如卡崔納風災時,晉禾能一口氣吃下1200萬噸的電力螺絲訂單,是因分布六國的七個倉庫,早備有600萬噸庫存。至今,集團依舊備有兩萬種螺絲,準備三個月到一年的庫存,隨時供應全球。

晉禾董事長特助黃崇閔分析,物流中心是想補足台灣螺絲業最欠缺的「通路」環節,掌控經營利潤。以捷運用的高階螺絲為例,原本是由晉禾生產,再出貨給德國西門子,之後對方又賣回給高雄市政府,「一樣都賣50元,但我們賣過去是用台幣算,他們賣回來卻是歐元!」

蔡永裕語氣有點無奈,「以前我們是沒機會做大,現在機會來了,怎麼能不急?」政府選擇扶植產業時,最大考量應該是能帶來多少工作,多拉攏能提供就業的台商回流。

如何留住昔日的螺絲王國榮景,同時提升經營格局,並且提供人民渴望的就業機會?螺絲三兄弟提出的「狂想」,值得大家仔細思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