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0年12月25日卸任高雄縣長後,楊秋興就成為中年失業者,媽媽堅持不再接受每月的生活費,一如往常,下田種稻、種菜,自給自足兼運動健身。
一年多前,楊秋興揮別競選期間與高雄市長陳菊的恩怨,負笈他鄉,到日本短暫研習。期間還與台灣藝文、媒體界朋友到大陸考察,並拜會了國台辦主任王毅。這種事他過去在民進黨黨內連想都沒想過,因為大學時就參加黨外人士陳婉真與陳鼓應的競選活動,日後還代表民進黨贏得省議員、立委與縣長選舉,成為黨內重要精英。
在失業又沒有祕書、隨從的日子裡,為了打理日程,他學會使用iPhone與iPad,從此喜愛上科技產品,並鼓勵周遭親好友使用。 拿起桌上的iPhone,楊秋興開始搜尋1月28日的訊息,一則來自行政院長陳冲的簡訊,正是攸關他未來發展的重要訊息。
1月14日大選結束後,媒體紛紛臆測新的內閣名單,輔選有功的楊秋興一直榜上有名。當1月28日被報派入閣時,他知道將有接不完的查證電話,索性關機過年。
唯一前綠營大將,入閣被綠營罵背骨
隔天一早,如往常晨間運動回家後,馬上就接到陳冲電話,告知他昨日去電未果,只好發簡訊。而馬英九總統隨即跟他通話,寒暄數語後,陳冲隨即接下話筒,邀請他擔任政委,協助督導農業區域。早就想做事的他毫不扭捏,馬上感謝給予為民服務的機會。
在新內閣名單中,楊秋興堪稱是指標人物之一,更是唯一的前綠營大將。 今年初,國民黨高雄立委選舉表現雖然不盡理想,但馬英九在大高雄「小輸」蔡英文,負責操盤大高雄的楊秋興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入閣也讓條件交換、酬庸說不脛而走。
只是酬庸說對他不盡公平,在高雄縣長九年任內,他常贏得《遠見》五星縣長評比,努力將高雄縣從石化與金屬等傳統產業重鎮,轉型為太陽能、電信通訊、生技醫療器材、精密機械與海洋科技等產業新基地;並著手將農業轉型成有機與休閒精緻,讓百萬年收入農戶快速增加,而闢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更為高雄注入文化活水。
他也成功爭取前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在路竹興建全世界第二,全亞洲最大的太陽能光電發電場。也讓首座國家級資通訊檢測實驗中心「電信技術中心」落腳高雄。縣長任內招商績效不是全國第一,就是第二名。
不過他的入閣仍被部分綠營人士罵為「背骨」「賣台」,聽到過往同志冷嘲熱諷,這位南方小巨人再也壓抑不住烈日般的怒氣,於入閣前找媒體茶敘一發積怨:政黨不是幫派,是因理念相同而結合,不認同理念就分開,「當初離開民進黨時,就有人說我『背骨』,換政黨的不只我一人,李登輝、宋楚瑜、美國總統邱吉爾、雷根都換過政黨。」
期許公平正義,星雲法師稱讚有品格又厚道
而星雲法師則以行動支持楊秋興,他說,楊秋興有品格、很厚道,曾跟他要過「公平正義」四個字,心中一定是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公平、正義。
2月6日,當他從陳冲手裡接下政委印信,就期許自己能打一場漂亮戰役。在首次參加的行政院院會上,拿到政委的分工表,未來四年將會負責審查農委會、公平會、青輔會、工程會以及飛安會的法案。
工程會業務對畢業於台大土木研究所的他來說並不陌生,不僅第一份工作就是中鼎工程師,隨後還進入高雄縣政府擔任技士以及高雄市政府新工處副工程司。八八水災重建時,更密切配合工程會。其實,從政委辦公室中堆滿一地來自工程界的祝賀花籃,即可知他豐沛的人脈。
農委會就更不必說了,對出身農村又治理過農業縣的他來說是駕輕就熟。而青輔會業務,也能以過來人的同理心站在年輕人的立場思考。
家境清寒的楊秋興9歲時就得挑扁擔到市場賣菜,他常調侃自己,長不高就是因為從小負荷過重的擔子。考上台大土木系後,因經濟拮据連出國夢都不敢做,當時有一半台大同學都選擇出國,但他只想著快點出社會賺錢。
工作四年後,不服輸的他終於考取研究所,還修了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張善政(這次新入閣的政務委員)的課,至今都稱張善政為老師。
看著手中的審查分工表,他的雙眼變得炯炯有神,儘管外界質疑政委功能有限,卻信誓旦旦絕不會讓這種事發生,「我是一匹會跑的馬,不可能被拴在馬廄不做事,一定會在政委份際內,反映民情,做好事情,」楊秋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