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戰戰兢兢其來有自,當媒體揭露蔣偉寧將接任教育部長的消息時,教育部同仁一片譁然,上上下下沒幾人認識他,更遑論社會大眾了。
連他在台大土木系的同學、現任政務委員楊秋興都嚇一跳:蔣偉寧確實是一匹黑馬。
教育部長大爆冷門,連出席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的台中市長胡志強都當著他的面幽默說:「為什麼中央大學校長做得好好的,要來做教育部長?有幾個部是人肉烤箱,蔣偉寧願意進烤箱,預祝一家烤肉萬家香。」
這可不是句玩笑話,而是頗具深意。因為馬英九總統相當重視的12年國教今年將要公布細部辦法,卻在劍及履及之際,改由土木工程背景出生、又從未發表過與教改相關文章的蔣偉寧接棒,無怪乎外界會質疑馬政府犯下了「陣前換將」的兵家大忌。 然而,面對外界的種種評論,蔣偉寧選擇沈默以對。
投入人文,獲校友肯定
但是認識並了解他的人倒認為蔣偉寧是「合適的教育部長」人選。例如前國科會主委李羅權就曾對媒體表示,他在擔任中大校長時,蔣偉寧就是副校長,熟悉高等與技職教育。
當上中大校長後,還因為改革通識教育獲獎。並長期推動數位學習、與鄰近國中、國小合作,對國民教育、中等教育並不陌生,雖然非傳統教育體系出身,相信能有更高的視野。
銘傳公共事務系助理教授陳朝建也一點都不意外。「很多人對蔣偉寧的評價不錯,很有學習力與衝勁,是適任的部長,」他說,即便自己不認識他,卻曾聽到許多同業對他的稱許。
到底蔣偉寧是什麼樣的人,可以贏得這些人的肯定?
1988年,他取得美國史丹佛土木博士學位,就回國任教於中大,一路從副教授、教授、主祕、研發長、副校長晉升到校長。
出身土木工程的他並未將5年500億所取得的預算全數用在理工與硬體設備,反而對人文系所多加關心,讓中大文學院副院長林文淇既感動又感恩。
2004年,林文淇在文學院發起設置電影院,因經費籌措困難,向校方尋求援助,最後獲得同意支付固定人員薪水。
未料去年卻被研發處駁回,希望能自尋經費。他心灰意冷在臉書上發表談話,隨即引起中大師生迴響。
不少信件湧進蔣偉寧與副校長李誠信箱,李誠立即向他報告此事,校方不僅急件處理,還以校長名義回覆師生信件。蔣偉寧甚至在行政會議上向林文淇保證:「請你放心,校方一定會支持。」
連文學院決定設立實驗劇場,他也全力協助。不僅給予3000萬添置專業設備,還同意每年提撥500~600萬,支持發展人文、戲劇等領域。甚至還準備興建崑曲博物館。中大對人文的投入,還得到校務評鑑委員曾志朗、劉兆玄、劉兆漢、李羅權的肯定。
連同代理校長期間,蔣偉寧花了三年八個月時間,對中大進行多所改造。不少師生不約而同地說:中大變了。校園環境更優美,師生互動比以往頻繁,他不僅會聆聽學生的建議,也主動關懷,例如透過餐會方式,了解大陸交換生來台後的生活與求學狀況。
績效好,內行的都看得見
行動派的蔣偉寧常帶頭往前衝,921大地震,當時擔任中大研發長的他就率領團隊深入災區,查勘橋梁結構。並且很快地將冷衙們研發處從2、3位職員擴充到20~30位,承攬各項重要業務。
1999年,擔任主祕的他因為中大、央大簡稱引發中字輩大學的學生論戰,他主動向標準局申請「中大」為中央大學的商標,平息爭議。接任校長後,更為中大爭取到5年500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而且連續四年獲得優等佳績。
25年來,他在中大所寫下的事蹟,中大代理校長劉振榮都看在眼裡,他直率地說,蔣偉寧被延攬,證明中大歷屆校長積極努力的績效,現在社會都看得見,「尤其內行的都看得見」。
走馬上任前,他主動拜會吳清基,向他請益。就任第一天,上午參加完行政院交接儀式後,下午就火速趕往台中參加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
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震撼教育,他表現出十足誠意,對各縣市的提議,都謙虛地說,還需要一段學習時間。
短短數日,天天以跑百米的速度前進,他讀過的教育資料已比身高還高,而各業務單位更是輪番上陣簡報,以便在最快時間內無縫接軌。
相對被徵詢時的澎湃激昂心情,現在的蔣偉寧則顯得冷靜與謹慎,因為擺在面前的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沉重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