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Intifada:暴動對抗鎮壓

程 江
user

程 江

1990-02-15

瀏覽數 12,750+

Intifada:暴動對抗鎮壓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0 / 3月號雜誌 第045期遠見雜誌

以色列軍隊與阿拉伯居民,在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九日終於在所占領「西岸」與「迦薩走廊」,發生了流血衝突。這兩個分屬約旦與埃及的地區,是在一九六七年的「六日戰爭」中被以軍占領。

這場阿拉伯年輕人以暴力來對抗鎮壓,倍受國際矚目的雙方衝突,透過電視與文字,立刻傳遍世界。描述這一武力衝突的intifada(音如硬體發達)就變成了國際新聞中常出現的一個字彙。

「新聞」外銷

當阿拉伯居民展開對抗時,擁有絕對優勢的以色列軍隊,認為在短時間內,經過鎮壓就可恢復平靜。沒有想到,在一方丟石頭與手榴彈,另一方則還以橡皮子彈與拘捕的情況下,這場衝突一直持續到今天。在衝突的高峰期,一位以色列新聞官員說:「有三千個外國記者來現場報導。」接著,他以幽默的口吻說:「如果以色列的「新聞」可以外銷,我們的貿易逆差就可大大減少了。」

在近七百個日子中,平均每天有一個巴勒斯坦人民在衝突中死亡。上萬的人受傷,六千個人未經審判關進監獄中,四百幢民屋被查閉或摧毀。同一時期中四十二個猶太人(大部分是平民)被殺害,八萬多的猶太人遷入占領區.表示以色列要繼續占領的決心。

最無辜的是在占領區中三十三萬中小學生、一萬七千名大學生,在一年多中,被禁止上學,只好游手好閒。

這場阿拉伯人民對以軍占領的對抗雖然陷入僵局,但國際舞台上,阿拉伯人民得到了較多的支持與同情。

被占領的一百七十萬巴勒斯坦人,在自己的上地被占領,又缺乏人權保障下,除了反抗,別無他途。在雙方沒有獲得和平解決方案前,流血、死亡、鎮壓、拘捕仍將層出不窮。它不僅使以色列時時刻刻陷入暴力中,也因此而影響了外來的觀光客與外國人的投資。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對雙方的極端分子來說,只有靠更多的流血才能迫使對方讓步。對雙方持溫和路線的人來說,只有靠和談才能使世世代代的不信任與仇恨慢慢消滅。以色列認為:為了自身安全需要這些占領的上地,巴勒斯坦人民認為:只有歸還這些土地才能有和平。

未知數的關鍵變數

在美蘇兩大陣營走向和平競爭時,中東的和平變成了當前一個最大未知數;而占領地區的以軍與巴勒斯坦人民的可能衝突,正是這個未知數中的關鍵變數。

當這個衝突在去爭十二月九日進入第三年時,我們正在耶路撒冷訪問。自己的強烈感受是:儘管以巴雙方深切感受到流血衝突的痛苦,但衝突還會繼續、流血還會繼續、仇恨還會繼續。

這實在是二十世紀中東人民的悲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