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台灣和以色列有許多共同點,面積小、資源少、有戰爭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以少擊眾,能夠在過去四十年間贏得戰爭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最重要的理由是,我們別無選擇。除了生存,我們沒有別的出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們必須保持「質」的優勢。
第二,存在於以色列及阿拉伯國家之閘的衝突,非常獨特,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個案,因為一個國家的生存擔不斷受到挑戰,台灣可能也處在類似的處境。伊朗和伊拉克打了八年,可是他們從來沒有對對方的國號、獨立國體、生存權有過辯論。
猶太人流離世界兩千年,建國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如果我們輸掉第一場戰爭,也輸掉最後一次戰爭。
不成熟結構下的戰爭
問:如今整個東歐的局勢逆轉,東西方都可以相處融洽,為什麼你們還針鋒相對?
答:我非常希望以色列也能加入這個「美麗新世界」,但不幸的是,中東衝突依然存在。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生存的挑戰不會中止,因為這是引開他們內部問題焦點很好的藉口,我們開玩笑說,就算猶太人不建國,阿拉伯人也會創造一個以色列。
問:你剛提到以色列贏得戰爭的秘訣是保持「質」的領先,你們怎麼確保軍人素質、教育水準、武器發展永遠保持領先?
答:第一是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年輕人知道,我們生存的威脅有多嚴重。
這很容易做到,只要花一、兩個小時,就到了北邊的邊界,就可以看到敵人的坦克。只要讓他們知道威脅是真的存在,保衛國土是很自然的反射動作。
因為年輕人為以色列的生存而或為軍人,所以軍隊永遠可以吸收到一流的人才。我們很多將軍本來可以成為一流教授、經濟學家,甚至音樂家,但他們選擇軍職,並不是因為這些人視軍人為專業,而是社會力量自然把他們推向這裡。
問:以色列怎麼訓練軍人的?特色是什麼?
答:美國海軍陸戰隊以他們的訓練自豪,他們的崇高精神是:積極、富侵略性,作戰時要目露凶光,情緒高昂。
我們從來不教小孩子恨敵人,我們也不把年輕人訓練得那樣情緒化。我們教他們在戰場上如何冷靜的分析問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而非絕對服從權威,以色列軍人被訓練得獨立,自己授權,並且得到充分支持。
這並不是說高層軍官不做計畫,但這些計畫不包括執行細節,尤其是在戰場上。
我們非常重視基層軍官的訓練,因為他們是士兵學習的榜樣。有了好軍官,你根本不需要什麼心理輔導員、監查人或社工人員。
先做「人」再做軍人
問:既然基層軍官是這麼重要,什麼樣的人有資格做這種工作?你們又如何訓練?
答:年輕人徵召入伍,受完基本訓練之後,我們挑一些人接受考試,包括心理、能力、技術上的,通過考試,才有資格成為軍官,同時必須簽約,接受更長的役期。
接下來就是訓練,訓練他們有國家觀念、思考能力、戰鬥技能,但最重要的是訓練他們成為一個「人」,以民主、「人」的道德約束、行為標準達成任務;而不是不擇手段贏得勝利。在intifada(以色列境內巴勒斯坦人為爭取建國的反抗運動)期間,有些軍人犯了這些規定,例如不該開槍時開槍,抓到巴勒斯坦人之後毆打他們,共有九十件案子,都經軍法審判入獄。軍力必須有法律限制,否則就成了軍閥。
問:以色列不設軍官學校,像美國的西點軍校和台灣的軍官學校,為什麼?
答:以色列的軍隊是人民之軍,不論是意識型態上或傳統上,我們都不希望軍隊與社會隔絕。如果我們也成立軍校,把年輕孩子,從小就送入軍校培養,這樣訓練出來的軍人,自然會形成軍官次文化,與社會有了隔閡。
我們相信,在一段短時間內,密集訓練下,他們既能有良好的技能,也能眾社會融合。
拿我做例子,我在軍隊已經十五年了,但是我最談得來的朋友,都不是軍人,而是銀行界人士、教授、公車司機。
我們的軍官沒有文憑,經過軍官訓練之後,國防部送他們到大學去進修,他們可以選擇以色列,甚至英、美、法國的大學,學任何科目都可以,當然也包括軍事科系。
這些訓練也有助於退休以後的安排,軍人退休之後,很快可以融入社會,因為他別有所長。
關鍵的頭二十四小時
問:在歷次中東戰爭裡,以色列軍隊向以機動性聞名,你們如何達成這麼快的動員能力?
答:事實上,動員一直是我們的大問題,因為我們三分之二的軍力是後備軍人。
我們最遠的敵人,也不過就七十英哩遠,炸彈隨時可能丟下來,幾乎沒有任何預警時聞。阿拉伯國家的軍隊是常備軍,不是後備軍。只要政治上做了決定,他們幾分鐘內就可以到達邊界。所以我們必須具備幾至完美的動員能力。
要達到這個境界,情報工作是首要任務,必須有超級情報人員和電子情報設備,一天二十四小時隨時保持警戒。
這個工作不容易,因為阿拉伯國家是封閉又獨裁的,很難滲透,光看報紙,根本不能瞭解那個社會發生什麼事。
第二,我們必須擁有最具效率、最安全的動員系統。這是整個戰爭最關鍵的階段,我們必須在四十八小時之內,將我們的前線軍人、陸軍及空軍安頓好。一旦動員完成,就能很快擊退入侵敵軍。
因此,戰爭一爆發的前二十四小時,我們只能依賴為數極少的常備軍。也正因為這比畫早人數量不多,所以必須擁有最好的武器系統,受過最精密的訓練,以抵禦大量來犯的敵人。在一個人對四、五個敵人的情況下,苦撐至少二十四個小時,直到後備軍人支援到來。
根據軍事經典書籍,這幾乎是達不到的任務,但對我們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這種能力,是以色列在戰爭中付出慘重代價學來的。
攻心為上
此外,為了確保數萬人在動員時的安全,我們必須保持空中的優勢。民防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我們之所以打仗,就是為了保護後方的家園,這也是讓前線軍人安心作戰很重妻的心理因素。如果軍人知這家人很安全,自然可以全心作戰,無後顧之憂。
問:以色列在發展精密武器上,有什麼原則?你們的優先順序、重點在那裡?
答:由於武器系統愈來愈精良,未來戰爭的特色,是武器威力強大,而死傷重大。
對小國寡民的以色列而言,如何避免重大的傷亡、損耗,是一個大挑戰。
我們的原則也不是件麼秘密,這個理論也有人提起,只是不太有人用到。那就是武器系統不只傷害敵軍,更必須打擊敵人心理,影響他們的作戰意願。我們發展的武器,必須使敵軍軍官相信,戰爭的代價太大,繼續打下去會玉石俱焚,或者,我們的武器系統在戰爭早期,就可以削減他們的攻擊能力。
要達成這個目標,除了武器品質精受、經濟代價不能過高之外,還要有夠多的量,否則妳的戰備能力不足以遏阻敵人的作戰意願。這些都跟軍人沒有關係,而是跟指揮官的心理在較勁,使他原先的區域作戰計畫不能如顯進行。
舉個例子,一九八二年,當敘利亞將飛彈部隊進駐貝卡山谷,威脅到以色列對黎巴嫩情勢的控制時,在兩個小時之內,我們摧毀敘利亞二十個飛彈陣地,而我們沒有損失一架飛機。
這次攻擊改變了整個戰事,敘利亞在持續二十四小時戰役後,就停止了,因為他們很清楚,如果再繼續攻擊,他們的損傷會更多,而且不見得能打贏。
在經濟上,我們沒有持續力,我們也不像阿拉伯國家那樣,顯意犧牲那麼多軍人,所以我們只能打「短」仗,必須在戰爭初期就有決定性的勝利。
這就是我們發展武器的原則,很抱歉,我不能透露太多的技術性細節。總之,要做到當敵人被擊中的時候,他還不清楚這些武器是從那裡來、什麼時候來,以及如何這作。換句話說,這些武器非常「聰明」,我相信台灣也是朝這些方向在讓展武器。
錢要花在刀口土
問:也許台灣在這方面可以跟以色列多學習。另一方面,儘管台灣的經濟比較發達,但發展精密武器仍然是非常昂貴的,以色列如何確保每一分錢都能花在刀口上?
答:最重要的是,必要先確定什麼是最關鍵的科技,這當然是基於瞭解敵人擁有什麼技術、和什麼弱點,才能知道什麼武器對你最重要。但也不是什麼都發展,而是能給予敵人重創的武器,有時必須冒險,挑一個重點。
例如,你不需要跟敵人坦克數目一樣多的精密飛彈,因為當他們進攻某地區時,我只要用這種精密武器擊中領隊的坦克,他們整個的攻勢就會受阻,接著就可以用普通的炸彈或武器來進行戰爭。所以,高佳能的精密戰備,只須用在戰爭初期,或非常特定的對象。
如果一開始,你就能利用科技給予敵人戰術上的「奇襲」,他們指揮官不知道這是什麼武器,從那裡打過來的,他的心理就會受影響,然後你就可以用一般的武裝攻擊。根本不必要去摧毀所有的坦克才能贏得勝利,最需要摧毀的,是指揮官腦子裡的作戰計畫。
製造者也是使用者
問:以色列以武器實用享有盛名,究竟你們如何運用實戰經驗於武器發展上?
答: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工程師和軍官都是後備軍人,製造武器者本身就是使用者,工業界和軍方之間有非常緊密的聯繫。製造武器的人,不是坐在冷氣充足的實驗室裡設計武器,他自己就有實戰經驗。他會說,這種美國武器我用過,好像不太管用,我可以改一改。
所以這些人一坐上繪圖台,他不用嘗試錯誤我答案,他心裡已經有底了。以色列不像美國有那麼多錢可以花,美國人可以同時進行十五、二十,甚至兩百個計畫,反正這個不成,那個也行。我們必須在一開始就有把握成功,我們承擔不起太多的失敗。
問:以色列跟美國的軍事合作關係密切,但你們也自己研究發展,在依賴外國和自力更生之間,平衡點在那裡?
答:有幾個考慮因素,第一,就經濟效益而言,有什麼東西是我們自己做不出來的?第二,衡量未來戰爭的戰略上,有什麼我們不願與別人分享;第三,我們也必須發展可以賣的武器,以支援自己的國防工業。
我認為,以今日以色列的科技能力,我們可以獨立研製所有需要的武器系統,但經濟效益上卻不可能。我們造出了少獅戰鬥機(Lavi),卻因為經濟理由放棄了。
現在武器愈來愈貴,對小國來說非當不利。因此我們也發展出另一種設計原理,就是先設計坦克、戰鬥機的基型,然後再改變零組件,以增加性能,而不是把原型整個改掉。
這是小國發展武器的最佳策略。
不拿命換錢
問:軍費占以色列國家預算如此大,台灣也一樣,你們如何防止貪污腐化或濫權?
答:以色列軍方也有浪費、缺乏效率的時侯,但沒有貪污腐化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我們買的武器,都會在戰場上真正使用,而不是只放在倉庫裡,每個人都清楚這是個很要命的事,所以沒有人會拿這種事去換錢。我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是極少發生。要是買了不能用、不夠好的武器,哼!那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