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月薪4萬3000元左右,可是金融海嘯時每月強迫休四天無薪假,卻一樣要去上班,薪水也少了3000~4000元,「但最重要的是愈來愈沒有生活品質,」洪進達說。
2009年他決定離職,開始投入各大泛國營事業考試,因為還沒打算就此當公務員。在2010年高中化學工程榜首前,他還考過中油、菸酒公司、台水、台電、關務特考中的化工類組,卻都不幸落榜。
後來是一位考上原能會的學長引介公職技術類科,同時他的考科準備也已臻純熟,終於榜上有名。「其實2010年考完後,積蓄也花光了,又覺得自己寫得很順,如果連這樣閱卷老師都不賞光,應該以後怎麼樣都考不上了,還滿謝謝學長推薦的。」從此,洪進達一年兩個月馬不停蹄的考試生涯告一段落,正式跨入另一個高科技專業中──核能核廢料處理。
背書,讓申論作答有所不同
分析落榜原因,洪進達認為國營事業競爭太強,題目其實不難,科目也少,但方向太廣、很難抓趨勢,選擇題又需要很細心,稍有誤差就會失分。相較之下高考雖然考科多,但比較能測出學科實力。
雖然大學念化工、研究所讀的醫學材料也與化學相關,但畢竟歷時久遠,洪進達得回頭打基礎。他先花半年把所有考科念過一遍,做扎實的筆記工作,第一次念完有概念後看考古題,感覺一下出題的方向和難易度,再回來念第二次,邊念邊開始猜題。如果太艱深的、不可能考的他就不太花時間。
但他後來發現,這種準備的方式不太適合國營事業,他提醒以國營事業為優先志願的考生,最好針對國營事業命題走向另外做筆記。
此外,也不要以為理工科系就不用背書。為了應付申論題,洪進達花很大力氣背名詞解釋與原理原則,特別是儀器分析、化學程序工業、有機化學這三科。知道自己比較不擅長敘述,他邊念原始資料,邊把自己當典試委員,假裝自己要出題。例如某個儀器有三種分析技術,他一看就覺得很適合當考題,就把那三個整段背下來,遇到考申論題時可以用來分析,且還能讓自己的考卷作答不會寫太短。以他考得最好的儀器分析為例,他很有自信地說,「我真的背很熟。你隨便問我一個,我就可以一字不漏整段寫下來,這點我還滿要求自己的。」
而另外三個專業科目:單元操作與輸送現象、物理化學、化學反應工程學,則以計算為主,他認為國考不會出太難,多做考古題就很有幫助。
「不過考題考的方向會變,所以我考古題只做五年,另外像有機化學不只化工組會考,其他國家考試也會考,最好都找出來做做看,」洪進達提醒。
至於共同科目如國文、英文、法學緒論等,洪進達大方坦言,他都是看BBS大站批踢踢網友的分享,像公文寫作就是看鄉民提供的範本,沒有另外再買教材。國考板上還會有很多考前注意事項、轉貼考選訊息等,後來他也公開自己的考取心得,還被收錄到精華區。
自我鼓勵和努力一樣重要
就這樣,洪進達在2010年3月考完關務特考後,終於比較有備齊的心情了。往後愈念愈快,筆記愈念愈純熟。他並規畫每念完一次,就做一年份考古題,讓自己感覺考試的氣氛,回來對照課本有沒有哪裡漏寫,慢慢琢磨出念書方法。在考前,他至少念了四遍以上。
分析起來, 支持洪進達考上的,其實是他自己。儘管落榜了至少五次,但他從不吝於鼓勵自己。他認為,考試就是靠自信,要不斷催眠,說自己很厲害、鼓勵自己愈練愈熟、不要放棄。
洪進達也建議考生應該要固定運動、保持體力,一、兩個月找朋友出來唱歌紓壓,休息完隔天再念,感覺就會很不一樣。
關鍵的考試前一晚,該怎麼度過?原來考試的大前天,他會整天休息,讓考試前一天有精神整天念書和儲備往後三天考試的體力。
他更告誡,考完不可以立刻對答案,回家也應該快速複習一次隔天要考的,不然人的記憶力有限,不趕快看會甚麼都記不得。
樂觀開放讓工作充滿學習
和第二名只差0.06分,洪進達優先選擇到原子能委員會工作,加上核能加給,雖然有危險性,一週還要出差四天,但待遇比以前在園區還好。他在放射性物料管理局負責核廢料的處置,以後成為視察員後,會負責電廠的設施,每個月至少三次去廠裡例行檢查,也要支援其他電廠。
核能聽起來好像很恐怖,但洪進達非常認同核能的應用。他從專業角度解釋,核能是個便宜、又減碳的清潔能源,只要管制得宜,危險是可以控制的。由於核能各項管制嚴格,因此儘管他來到這個單位已滿四個月,卻還有很多訓練等著他。他必須不斷吸收新知,主管更特別要求他去考外文檢定,因為研討會、海外交流的機會很多。
「這裡完全不會死氣沉沉,我很高興能來這裡工作,」洪進達慶幸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