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中俯瞰這裡,處處盡是廣大的綠地、湖泊,點綴著櫛比鱗次、造型歐式的建築物,讓人望之驚豔。
走進這裡,必定會讓你感覺到彷彿置身優美的歐洲城鎮,忘卻自己身處屬於開發中國家的巴西。
這裡就是古里奇巴(Curitiba),巴西南方的第一大城,一座神似歐洲貴族後裔美女的城市。
180萬人口的古里奇巴不僅是巴拉那(Paraná)州的行政首府,近年來更曾屢獲各式各樣的殊榮,包括聯合國「最適合人類居住城市」「巴西最適合居住城市」「2010年全球永續城市第1名」等。
16年前,原本定居巴拉圭的台商謝蘿莎(Rosa Hsieh)因為生意因素,決定舉家遷往巴西。
當時,她特地從北到南,考察了巴西幾個主要城市,最後來到古里奇巴。一踏進這個城市,她便決定在此落腳,「因為這裡的環境最乾淨漂亮,治安最安全。」 論人口數,古里奇巴是巴西的第8大城;但在生態永續上,這裡絕對堪稱是巴西的「生態首都」。
巴西模範城:綠地多、空氣好、環境清潔、交通便利
這裡的公共綠地、空氣品質、環境清潔、垃圾資源回收等,幾乎都是巴西第1名,是巴西的綠色模範城市。
古里奇巴市政府強調儘管這個城市不靠海,但大量的公共綠地,是當地最可貴的獨特資產,「我們的公園綠地,就是我們的美麗沙灘。」
1970年時,平均每位市民可分配到的綠地面積僅有0.5平方公尺,但歷經努力,現在每人卻可享有高達52平方公尺的公共綠地,在全球名列前茅。
也因此,每到週末假日,大批市民總是全家出動,在景色如畫的戶外綠地踏青、踢球、或單純享受日光的懷抱。
古里奇巴也擁有全球歷史最悠久、路線最長的快速巴士交通系統(Bus Rapid Transit),更是當地人引以為榮的驕傲。
這套系統效率極佳,已讓高達3∕4的市民,捨棄汽車而搭公車通勤上下班,減少交通壅塞;加上公車全部使用酒精、生質柴油等環保燃料,又可以大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維持環境清潔以及空氣的品質。
「住在這裡真的很棒,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交通運輸也非常便利,」土生土長的32歲貿易商賽利歐.桑塔那(Célio Santana)開心地說。
此外,古里奇巴也是巴西第一個推行垃圾資源回收的城市,並且推行「垃圾並非垃圾」政策,鼓勵市民用可回收的廢棄物向政府當局換取現金、蔬果等食物等,達成整座城市的高效率回收。
現在,多達90%的市民,每天將家中2∕3的廢棄物送往資源回收站。而每年回收的廢紙數量,可救下1200棵樹免於砍伐。
雷納推都市改造,成就今日非凡地位
古里奇巴卓越的成就,必須歸功於國際知名建築師與都市規劃師賈美.雷納(Jaime Lerner)。
1970年代,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增加為三倍,市政府在1960年代末就預見趨勢,便決定進行大規模空間改造,由雷納出任都市規劃師。
雷納推動成立「古里奇巴都市規劃研究中心」(IPPUC),並開展一系列創新的交通、空間、環境、垃圾處理等大規模城市改造計畫。
1971年,在他首次當選市長後,更帶領團隊徹底落實以「市民與交通優先」「環境永續性」「都市規劃融入自然環境」等為中心原則的都市改造計畫,造就今天的非凡地位。他的傑出政績,也讓他當選三任古里奇巴市長與兩任巴拉那州州長,成為當地的傳奇人物。
位於貝德雷拉斯公園(Parque das Pedreiras)、聞名全球的金屬歌劇院(Ópera de Arame)可說是古里奇巴都市規劃的最佳縮影。
貝德雷拉斯公園是由廢棄的採石場保留改建而成的廣大綠地,完全由鐵條和玻璃打造而成的圓形歌劇院不僅是一座完全可以拆解回收再利用的綠建築,其造型設計更是巧妙地隱藏、融入當地的山水、湖泊與樹林,充分體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都市與生態共生的永續生活理念。
古里奇巴的美,年年招徠300多萬名遊客到此巡禮;古里奇巴的永續與創新,更吸引世界各地的官員、專家到此考察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