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台灣高爾夫球史寫下歷史新頁。不僅曾雅妮打破了老虎伍茲紀錄,成為最年輕的世界冠軍,國際最重要的賽事LPGA高爾夫球錦標賽,也於10月首度來台舉辦,並且將連辦三年。
這幾年來,台灣社會很流行一句話:「讓世界看見台灣」。透過高爾夫球,這個夢想成真了。
台灣的高爾夫球界,何以這個時間點能在國際上綻放光芒?很多人不知道,球后曾雅妮的成功,與促成LPGA來台舉辦的背後,有個共同的「藏鏡人」:揚昇集團董事長許典雅。
過去顯少接受訪問的許典雅,集團旗下擁有楊昇、睦昇、裕昇等三家建設公司,和楊昇、楊宜兩家營造公司,以興建辦公大樓、豪宅見長。
這次LPGA的比賽場地桃園楊梅揚昇高爾夫球場,就屬於揚昇集團。這個球場接待過許多貴賓,包括今年3月底祕密訪台的新加坡前資政李光耀,就住在球場飯店裡,跟馬英九總統等政治人物見面。美國前副總統奎爾(Dan Quayle)、瓜地馬拉、哥斯大尼加總統訪台時也都在揚昇打過球。
熱愛高爾夫球運動的許典雅,同時擔任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協會理事長,包括李登輝前總統在內的許多國內政商大老,都是他的球友。
捐200萬美元 LPGA來台辦
20014年,許典雅便聘請專業教練,針對有潛力的青少年選手,於揚昇球場內進行專業培訓,吃、住、穿、出國費、教練費等一切支出,皆由他全額贊助。世界球后曾雅妮,便是許典雅贊助培訓的第一代選手。
至今,已有大約150個孩子在這裡訓練過,若以一個人一年100萬訓練費計算,加上送孩子出國的費用,許雅典估計已花費上億元在培訓上。
近來,為了爭取舉辦LPGA,許典雅也不惜砸下重金,不但球場所有機具重新購買,還一人獨資捐出200萬美元作為比賽獎金,總算促成LPGA來台。
「南韓的比賽獎金是180萬美元,我刻意多加20萬美元,要讓台灣變成亞洲第一!」 許典雅一語豪氣,十足台灣「阿沙力」精神。
今年8月時,比賽費用估計需700萬美元,贊助商還在陸續尋找,許典雅說:「如果沒人贊助,那我就全部出啦!」截至9月中,揚昇集團為了比賽已經贊助1億元,這還不包含球場機具整新的費用。
不同於一般企業的股東制,許典雅所有的事業都是獨資。「股東很麻煩啦,決定事情還要一直開會!」許典雅笑說,因為獨資,所以他要捐多少錢給高爾夫球運動,沒人能管。
如果說房地產是許典雅賺錢的事業,高爾夫球就是他燃燒熱情的志業。這個志業不同於生意,讓他不計較成本的付出,好像只要付出,就能得到快樂。
愛球成痴 建國際級球場
回想起來,許典雅會愛上高爾夫球,是因為做生意的關係。
出身彰化鄉下的他,家中十個兄弟姊妹,小時候窮得連鞋子都沒得穿。高中畢業後,鄰居伯伯借給他400元北上工作。先在家具行做小弟,第一個月薪水800元,扣掉吃住後,只剩450元,「我把400元債務還了,就只剩下50元生活費。」老闆娘之後便晚餐留一點飯給他,讓他吃晚飯不用付錢,之後每個月他都寄錢回家。
稍有能力後,許典雅開始經營家具事業,30多年前員工多達500多人。為了接待日本客人,他發現,原來真正的生意,不是在會議桌上敲定,都是在球場談成的。
曾有一個日本商人開玩笑說:「Masa桑(許典雅的日文名字),下次我們來台灣,你若還不會打球,我們就不和你做生意了!」
為了做生意,鄉下窮小子出身的他,竟然愛上富人的運動。更沒想到,一打就上癮,幾乎天天往球場跑。「以前我最著迷的時候,一個月要打22場球,一共擁有19張各球場的會員證!」高爾夫球能健身,又能訓練心性,讓他深深著迷。
後來,許典雅常到國外打球,深感國內球場的不足,20年前便決定自費蓋一座球場。當國外設計師問他要花多少預算時,他回說:「預算沒有上限,但我要一座國際賽事等級的球場!」於是,超過180公頃、擁有18洞、球道設計總長7200碼的揚昇球場完成了。沙鋪得比別人厚,馬路也開得比別人大。
一開始,許典雅打球是為了談生意。後來,許典雅打球則是為了自己。
不過,當經驗累積愈來愈多,他開始思考,能為台灣的高爾夫球運動,做些什麼?
獨資培訓 球技、語言樣樣教
「1970年代時,台灣高爾夫球曾經風光國際,後來為什麼沒落了?」許典雅舉澳洲傳奇球王「大白鯊」諾曼(Greg Norman)的例子說明,他在生涯巔峰時,便在澳洲成立基金會培訓下一代選手。到了1990年代後,各大國際賽上都可看見澳洲選手的精采表現。
許典雅認為,培育與傳承是台灣急需進行的工作。於是他開始在球場內培養年輕選手,並斥資1億多元興建選手村。
目前他每年免費培訓15位左右年輕選手,但心中卻很急。
因為「現在有多少人想當世界第1?光是韓國就有3000~4000人在訓練啊!」相對來說,台灣可能做太少了。
在培訓上,許雅典也自有一套哲學。他認為,台灣早年的高球訓練,以為有職業選手指導就足夠了。但現在競爭更激烈,不只是球技好,選手要有全方位的生活習慣培養,才能站上世界舞台。
「當別人拿刀叉、你拿筷子,自卑感就來了。只要一有自卑感,球不可能打得好的!」許典雅說。因此揚昇的課程除了高爾夫球技術外,還有英語會話、西餐禮儀、心理課程等,讓選手在國外,就像在台灣生活一樣自然。
為了讓選手在國外的生活不虞匱乏,許典雅還特地申請了一張信用卡,由教練帶著,專門支付選手在國外的一切生活費。
採訪這天,許典雅開心地分享,培育的哪幾個青少年此刻正在國外比賽,桿數多少、進步如何,如同一個父親為自己的子女感到自豪,笑得合不攏嘴。
而曾雅妮,正是揚昇培訓的第一個「世界第1」成功案例。
2001年底,12歲的曾雅妮接受許典雅的贊助,在揚昇訓練至2007年。就在2007年底,曾雅妮轉入職業生涯,隔年即拿下了四大滿貫賽之一的女子美國巡迴錦標賽冠軍。
許典雅坦言,許多人也懷疑他砸錢到底有沒有意義?但看見曾雅妮的成功,讓他篤定地說:「我覺得,我做對了。」
最開心的事 球員有好成績
許典雅的個子不高,卻像是童話故事裡的「長腿叔叔」,無條件地幫助具有潛力的青少年。
不過,他從未收取任何抽佣獎金。他笑著說:「我是永遠的贊助商,不是經紀商。」問他,你得到了什麼?他總咧著牙齒,說不出所以然來,然後笑嘻嘻地說:「高興啊。」
這個「高興」,不是一種表面的情緒而已,而是連結著許典雅從小的願望:「我曾是非常貧窮的小孩,要不是當年隔壁伯伯借我400元,也不會有今天的我。」
年輕幫人打工時,許典雅除了把分內的工作做好,還自願學習記帳、進貨成本、出貨管理、做報表等,無形中,也讓他學會了所有經營管理的基本功夫,成為日後創業的基礎,「如果不是曾經苦過,我不會有今天。」
許典雅說,現在的培訓選手蔡欣恩,剛送來揚昇時根本不會打球,教練原本不願意收。但念在這女孩同為彰化人、家境也不好,許典雅仍決定贊助她。結果,某天許典雅看見在別人吃晚餐時,蔡欣恩仍在努力練球。
「看到那個孩子的認真,就像看到當年的我一樣,」許典雅說。如今,蔡欣恩已經在多項業餘錦標賽中拿到前三名的好成績,很可能就是下一個曾雅妮。
「看到認真的孩子,我就覺得我的贊助很值得啊!」許典雅說,當小球員來和他通報好成績,就是他人生最開心的時光。
唯一要求 要選手栽培下一代
願意付出,除了讓許典雅心靈上得到滿足外,也是他實際的經營哲學。對許典雅來說,付出,也許短期來看不會獲利,但是卻能贏得企業永久的聲譽。
許典雅回憶,當他還是家具店菜鳥店員時,許多老店員只負責賣場販售,把送貨的苦差事都交給他。
許典雅送貨、到府組裝後,總不忘打電話詢問客戶是否滿意。結果,這些客人下次買家具時,到店裡時都指名找他,讓他業績全店第1。
後來,許典雅經營家具工廠時,一次意外事件,深深影響了他一輩子。
30幾年前,有個日本商人來台,向他購買了當時市值新台幣170萬的家具,不料在運送回日本時發生車禍。
對方希望可以修補,許典雅卻運送一套全新的家具至日本,分文不取。
沒想到,一年後,當初那名日本商人竟然帶了一整個遊覽車的日本商人,來到許典雅的工廠前,對他們說:「以後,你們就和這位先生買家具!他的服務和信用是最好的!」後來,這一團的客人都成了超級大客戶,還熱心介紹生意,讓許典雅接下來連著十幾年生意做不完。
「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穫,但一定會有好聲譽。」許典雅說。
對許典雅而言,舉辦LPGA賽事、無條件培育選手,雖然都必須花費大量金額,卻能替揚昇帶來無價的聲譽。
「我贊助曾雅妮,她在海外拿到冠軍,大家都看到揚昇招牌了。這是無價的,」許典雅說。
目前,許典雅對於選手的要求只有一個:「記得像我栽培你們一樣,繼續栽培下一代。」
去年,許典雅發起了「九九高爾夫球計畫」。
以後凡是在他的球場受訓的小選手都要簽約,未來單飛轉入職業生涯後,比賽獎金的稅前10%必須捐到專屬帳戶,做為培育下一代的基金,在揚昇培訓幾年,就捐出幾年。
許典雅強調,重點並不在金錢多少,而是希望培養選手們感恩與回饋的心。 就像電影《讓愛傳出去》一樣,許典雅如同種下一個種子,將能在高爾夫球界結出更多果子。
LPGA在台灣
時間: 2011年10月20至23日,並將連續在台灣比賽三年
地點:桃園揚昇高爾夫球場
預計抵台選手:80名
贊助商:揚昇集團、中鋼集團、中華電信、合作金庫、兆豐金控、奧迪汽車、勞力士、台灣啤酒等16家
票價:單日票1000~2000元,4日票3900元,購票請洽年代購票網(http://www.ticket.com.tw)
本土球場如何打造世界第1?
清晨5點,坐落在桃園楊梅的揚昇高爾夫球場,一群10歲到20歲不等的選手們,已經換上球衣熱身,準備早上5點半開球。
這裡,是當年培訓世界球后曾雅妮的地方。2001年底,她未被選上亞運,父母決定把年僅12歲的她送到這裡磨練,直到2007年底單飛為止。
在揚昇五年多的日子裡,曾雅妮的成績突飛猛進。
2004年她在美國公共球場業餘錦標賽擊敗韓裔選手魏成美奪冠;2005年,又在南北美業餘女子高球錦標賽封后。曾雅妮的父親曾茂炘說:「揚昇的訓練方式非常嚴格,對她的實力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到底是什麼樣的訓練方式,讓台灣的高爾夫球能打出世界第一?
除了鍛練體能 也強化心志
簡單說,這裡的訓練生活如同軍隊般,按表操課,強調紀律。清晨5點,選手們就必須起床練球。早上6點至7點,一起吃早餐後,便送選手去學校上課。
揚昇與附近學校的體育班簽約,學生中午就下課,回球場繼續訓練,直到晚上10點就寢。為了避免選手分心或學壞,上下課均由球場專屬座車接送,選手們沒有機會逗留在路上。揚昇讓他們的生活單純得只剩下一件事:專心打球。
總教練呂西鈞,曾經在職業生涯榮獲26場冠軍、也是連續三屆亞運男子高爾夫國家代表隊總教練,有著豐富的比賽經驗。
他將課程分為兩大部分:身心適能訓練及專業技能訓練。前者包含肌耐力體能、醫療復健與抗壓心理建設,後者則包含球技、生活儀態及語言表達。因為高爾夫是一場身心合一的運動,身體要有體力,心理上更要有能耐。
在技能訓練部分,揚昇提供完整的場地供選手練習。不僅提供選手很多下場機會,在斥資1億多元打造的選手村前,還鋪有一塊小型的「練習果嶺」,讓選手多訓練短桿。
除了扎實技巧外,呂西鈞認為選手的心理素質也很重要。「打球一定要非常強悍才行!只有覺得自已是第1名時,才有可能真正成為第1名!」他舉例,當選手起床看見下雨天,很多人都會擔心表現一定會受影響。他卻教導選手:「別人一定會受影響,這就是我領先的機會!」
教打球技巧 也教國際禮儀
「台灣選手的劣勢之一,是較為缺少國際觀,」呂西鈞說。他回想自己過去的比賽經驗,若是比賽有晚宴派對,台灣選手通常比較害羞,不敢去社交。「只要心裡一緊張,就會覺得矮人一截,就可能影響比賽。」
因此,揚昇特別安排西餐禮儀、生活儀容課程,連怎麼穿襯衫、領帶的長度與配色都教,可謂生活上的全方位教育。此外,更注重選手的英文訓練,依不同程度分為兩班,讓語言不再成為台灣選手的障礙。只要一站出去,都能體面、漂亮,展現大將之風。
「來我們這裡的小孩絕對不會變壞!」呂西鈞自信滿滿地說,高爾夫訓練的不是體力而已,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揚昇選手的禮貌,的確讓人印象深刻。選手見到訪客,皆會主動問好,中午用餐時也會和廚師打招呼。高爾夫的優雅,就是最好的教養。
手的共同目標:世界第1
揚昇目前收10歲至20歲的青少年,皆是教練團在各個大大小小的比賽網羅而來,或是經由推薦,挑選出具潛力的選手。
每個人的成長軌跡,從踏進揚昇的一刻開始,就由專業的教練團細心記錄。
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專屬的檔案夾,記錄他們比賽的桿數、姿勢的改正等成長點滴。
呂西鈞曾和選手開玩笑:「等你們結婚時,這個都可以當投影片拿來放!看了會想哭!」
目前的選手中,即將畢業的是曾經和曾雅妮同期、目前已經20歲的黃韜與謝繼賢,兩人都曾拿過國內業餘賽前三名的好成績,目前正預備轉入職業。
謝繼賢分享,在揚昇讓自己有很多出國的機會,也在短桿方面進步很多。
黃濤則認為 揚昇有很好的練習場地,有沙坑、有果嶺,更能增加實戰經驗。他們的目標都是打進美巡賽,讓台灣不只有「球后」,也能再產出「球王。」
年僅十歲的侯羽薔,是目前年紀最小的選手,紮著小馬尾,笑容甜美,臉上還有幾分稚氣。
然而,當侯羽薔站上擊球點,將球定位、瞄準、轉身揮桿,彷彿變了一個人。眼神專注如豹,追蹤著球的動線,直至遠方。詢問侯羽薔未來的目標是甚麼?她毫不猶豫地、不到一秒鐘即回答:「世界第一。」
目前,揚昇共有12位接受許典雅全額贊助的培訓選手。他們年紀雖小,確有著過人的志氣。目標均瞄準學姐曾雅妮。「在一樣場地、同樣的方式訓練,曾雅妮可以成功,我們一定也行!」小將們信心滿滿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