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縣市,為台北的1.48倍、390多萬人,而且每年移入人口仍不斷增加,這也讓新北市在推動12年國教時,面臨諸多困境。
長年以來,新北市面對不斷湧入的人口,教育資源出現嚴重分配不均的現象,甚至成為全國唯一招生容量比低於100%,只有76%的縣市,意即平均每位學生只能分到0.76個就學機會。
招生容量不足 長期輸出學生
目前,新北市每年約有5萬名國中畢業生,但高中職招生名額數卻只有3萬8000名,如果所有學生都願意就近入學,就會遇上沒有學校可念的窘境。
難怪,連新北市教育局局長林騰蛟都坦承,「新北市的學生,長期都是處於輸出的狀態。 」
先天的招生容量不足,再加上地利與交通便捷等因素的催化下,新北市與台北市早已形成共同生活圈,不只大人到台北上班,連孩子也往台北市的學校移動,還磁吸了大部分的優秀學子,情況相較其他越區就讀的縣市嚴重許多。
例如去年新北市雖然有947個PR值98(學業成績前2%)以上的國中生,卻只有27位留在新北市的學校就讀。
分析新北市推行12年國教的困境,除上述的原因外,主要還是市內缺乏指標性的菁英高中所致,也就是世俗所謂的明星學校。
另外,原有市立高中都是由國中轉型而成,而且大部份國中部的規模都遠大於高中部。新北市教育局局長林騰蛟補充說明,尤其礙於編制、經費等因素,高中與國中的校務經營很難予以發展。
尤其,要達到讓孩子適性入學的目標,還必須有多元的職群選擇,但是新北市的技職教育學校資源又明顯不足。
目前市立的技職學校只有鶯歌高職一所,而由市立高中辦理的綜合高中學校也只有3所,分別是金山高中、雙溪高中與石碇高中。
以新北市29區公私立高職僅16所,而且資源分布不平衡、科系繁多又未能整合的現況來看,林騰蛟坦承,「確實,還是無法滿足境內學子的選擇」,想讓學生適性就近入學,還得加把勁。
104年前完成三大教育方案
去年底,朱立倫擔任新北市長後,深知教育資源不均的困境,就喊出「在地就學優質高中職」的口號,共推出「成立指標性高中職」「設置優質社區高中職」與「發展特色技職教育」三種方案,預計從101至104年逐年實施完成。
在設置指標性高中職部分,新北市已初步規劃將成立新北一中、北大附中與新北高工。其中,新北一中規劃由板橋中學轉型而成,北大附中是仿照政大附中的作法,由台北大學設附屬中學,而海山高工也更名為新北高工。
另外,關於高中的優質化,目前計有15所完全中學、7所市立高中與17所私立高中,除既有的高中職外,已積極規劃淡水區的竹圍國中改制成完全中學,以滿足當地孩子就學的需求。
至於,技職教育與適性輔導更是需要克服的難題之一。15所公私立高職還是不足以容納對職業實務有興趣的學生人數,尤其在推動12年國教後,國中端還是必須擔負起生涯發展教育與職涯規劃的任務,仍然有諸多難題尚待解決。
輔導教師人力和培訓是挑戰
其實,各縣市學校輔導人力不足早已存在,將來壓力還會更大。不過,教育部已在全國22縣市規劃成立學生諮商輔導中心,並且增置輔導人力,從民國101年8月1日開始,於5年內逐年完成專、兼任輔導教師設置。
其中,國中班級數10班以下的學校,除專任輔導教師1人外,增置教師兼任輔導教師1人,班級數11班至20班學校,增置教師兼任輔導教師2人,5年內將增加1288名專任輔導教師,602位專業輔導人員,藉此緩解輔導壓力。
不過,現任的國中教師都是接受普通高中、一般大學的教育訓練,對於各行各業並不瞭解,如何培養老師具備職群的知識,進而融入課程設計與教學,也是一大挑戰。
不過新北市仍有把握達成12年國教的目標。
就近入學比例仍達到約5成
以100學年度的免試入學比例來看,新北市有自辦的新北星計畫與共辦的基北區擴大免試入學兩個管道。
其中,自辦的新北星計畫提供了4324個高中職免試招生名額,基北區共辦部分,新北市也提供了7855個高中職免試名額,合計為1萬2179個名額,占新北市總高中職招生名額的36.47%,比99學年度的免試名額大幅成長了67%之多。
尤其,新北市在招生容量不足、先天不良的前題下,今年國中生的就近入學比例還能達到40至50%,「我覺得要如期完成目標應該不太困難,」林騰蛟為自己,也同時幫新北市教育局的同仁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