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歐美日漸衰 金磚國往南貿易將逾50%

南方絲路‧全解析》全球經濟正在大轉向

范榮靖
user

范榮靖

2011-07-28

瀏覽數 18,400+

歐美日漸衰 金磚國往南貿易將逾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1 / 8月號雜誌 《遠見雜誌》8月號 第302期遠見雜誌

絲路,自古即是以中國為中心、向外幅射、延伸的經貿網絡;意味著豐富的資金交流,以及遍地商機。如今,以新興市場為主的「南方絲路」已成形,成為全球經貿舞台最亮眼的新星。

南方絲路,即將在未來的40年改寫世界經濟歷史。相對於位在北方的已開發國家,這一條位於南方,連結東亞、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新興巿場,已經儼然形成了一條新的絲路。

這條新絲路間的貿易往來頻繁,成長至少10倍,重要性將逐漸超越歐美日等北半球國家。以大陸為例,今天最大的出口國仍是美國,但在未來20、30年內,將可能改為印度。

巴西和俄羅斯豐富的原物料、能源資源,對於中國大陸的重要性更很有可能會超越美國;除此之外,拉丁美洲也意識到,未來機會不在北美,而是亞洲。

南方絲路帶動新興市場,使得全世界的貿易重心轉向

「南方絲路,將會帶動新興巿場之間的南南貿易(south-south trade),商機無限,」在英國工作的滙豐銀行首席經濟師簡世勳(Stephen King)發表最新研究報告《南方絲路──南方對南方的經貿交流飛速成長》明確指出。

數字會說話。

2010年,金磚四國出口產值,來自南南貿易比例不高,僅有印度、巴西各約58%,大陸、俄羅斯則為47%、19%。

但到了2050年,情勢將會改變。金磚四國出口至南方絲路各國的比例,全都超過50%;到印度、巴西更是高達83%。

西元前二世紀,西漢張騫從陸路出使西域,以長安為起點,正式開啟中國與亞洲、歐洲交流,這條絲路一直在貿易上扮演重要角色。直到歐洲遠洋船隊崛起才告崩潰。如今,以新興巿場彼此交流為核心的南方絲路興起,展開新的一頁。

全世界貿易重心往南移,可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先,在交通方式上,除了陸運,還包括海運、空運、以及最新無線傳輸技術。

因為科技快速進步,以及運輸成本大幅降低,這條南方絲路不只局限舊絲路的亞洲、歐洲,還向外延伸至非洲、中南美洲。

「我們將親眼目睹一個新的時代誕生,」滙豐《南方絲路》報告中樂觀預估,「新興巿場崛起,全球經濟中心將會產生重大轉變。」

簡世勳從近代史歸納出人類發展的四個階段,而發展南方絲路不只是第四個階段,更是必然趨勢。

第一階段是發展世界貿易。從二次大戰後,世界比的不再是武力,而是經濟實力。從1940年代末期開始,各國逐漸卸下關稅壁壘,也組成各種相關組織,加強合作。

第二階段:開放資本巿場,資金國界被打開。

從1970年代布列頓森林(Bretton Woods)匯率制度崩潰之後,各國採行浮動匯率,進而促進大量的跨國界資本流動。受惠的同樣是先進國家。

第三階段: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間的聯繫,產生新興巿場與已開發國家的交流。

在先進國家不斷擴充勢力版圖同時,其他地區也有新的變化。1978年,鄧小平宣布改革開放,使得大陸成為世界工廠,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例也從1980年的1%,成長至今日的9%。

現在,人類已正式進入第四階段,南方絲路已然興起。「如果新興國家可和已開發國家連結,新興巿場彼此之間連結,並非不可能,」滙豐《南方絲路》分析。目前,全球經濟仍是已開發國家主導,但到2050年時,新興巿場產值增加五倍,全球前30大經濟體,將有19個都是新興巿場。其中,大陸第一、印度第三、巴西第七、墨西哥第八。

新興巿場間能夠茁壯,關鍵就在彼此之間交流增加。相較已開發國家,新興巿場經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出口。例如,美國出口產值僅占GDP 12%,但大陸卻占30%。

問題是,近年來歐、美、日等國發展已見瓶頸,未來成長空間實在不大,新興巿場想要快速發展,不能再像過去,依靠已開發國家。

策略改變,產生兩個主要選項:其一,新興國家增長來自內部發展;其二,更多來自新興國家在經濟上相互連接。

新興市場內部經貿日漸熱絡,國與國間障礙已漸消弭

只是,發展並非一蹴可幾,新興巿場之間仍然存有層層障礙,包括關稅壁壘、彼此敵視、政治動盪、限制移民、以及文化差異等。例如,大陸和印度可能互把對方視為競爭對手,而非合作夥伴;拉丁美洲、非洲也可能認為,大陸參與他們的事務是另一種形式的經濟殖民化,而非互利關係。

「開放的關係,在已開發國家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卻仍然是遙遠的夢想,」滙豐《南方絲路》觀察。

雖然,拆除這些「障礙」並不容易,但改變正在發生中。

去年10月,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訪問印度,簽訂160億美元的貿易協議,超過美國總統歐巴馬對印度的100億美元。

今年4月,巴西新任總統羅塞芙(Dilma Roussef)第一次出國訪問,也是前往大陸;5月,兩國又討論如何彼此開放貿易。去年,巴西當地第二大的購併案,正是由大陸中石化(Sinopec)花費71億美元買下西班牙雷普索爾(YPF)在巴西的產業。

此刻,南方絲路帶動的南南貿易,影響廣泛。

新的全球能源布局應運而生,中國視為最重要國家工程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一方面,從能源布局著手,一條能源絲路正在成形。近年來,由於大陸大興土木,南方已是全球能源消耗與供應大國。

例如為了往後能源取得無虞,大陸的動作頻頻。成立上海合作組織(SCO)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主要成員包括大陸、俄羅斯、和中亞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斯坦;印度、伊朗、外蒙古和巴基斯坦則具有觀察員地位。

今年2月,大陸斥資25億美元,開發伊朗南部阿扎德幹油田。第一階段目標從現有的日產5.5萬桶,提升至32萬桶,最終60萬桶。

取得油源之外,還要確保可從海灣運回國內,第一步,沿著印度洋,進行珍珠鍊計畫(String of Pearls),重點在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等港口,興建基礎及軍事設施。同時,也加強海軍實力,建造航空母艦。這已被外界視為繼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後,大陸最重要的國家工程。

大陸的能源布署不只限於波斯灣地區,還包括非洲、中南美洲。為了積極拉攏原物料蘊藏量豐富的拉丁美洲,大陸中石化、中海油去年都對巴西及阿根廷的公司,進行大型併購案。

石油之外,大陸也和哥斯大黎加、秘魯、智利三國,先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近期,大陸又準備興建一條巨大的乾運河(a grand dry canal),被外界稱為新的巴拿馬運河。

這也是基於貿易的考量。

如果大陸想和巴西展開貿易關係,從陸運進行,必須橫跨安第斯山脈,難度很高;通過巴拿馬運河,又覺得美國將會監視;行經南非開普敦角,或空運,成本也太高。

一項新的計畫因此展開。北京,正和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會談,準備斥資76億美元,興建一條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鐵路。

各種大型交通建設展開,打通新興國家連結經脈

連結新興巿場的重大建設不只如此。在聯合國贊助下,一條泛亞鐵路(Trans-Asia Railway)也正在進行中,預計從新疆出發,連接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伊朗,然後再向西連接敘利亞、土耳其,向東接上印度、泰國、柬埔寨等國家。

港口、鐵路、公路、橋樑和機場的興建,用途不只為了取得能源,也同時連接了每個城巿,促進貿易往來。

2009年時,全球10大集裝箱港口,只有一個在歐洲鹿特丹、一個在中東杜拜,其餘八個全在亞洲。其中,大陸總共有五個入榜,依序為上海、深圳、廣州、寧波、青島;其餘三個則是新加坡、香港、南韓。

港口也成為促進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催化劑,「反映對全球消費、投資需求不斷上升,」匯豐《南方絲路》解讀。

事實上,所有新興巿場隨著國內經濟發展,人民收入增加,消費也會跟著增加,從而促進彼此的貿易活動。

例如新興巿場之間的航空客運已經起飛。1980年代,全球前10大的飛行次數國家,八個是已開發國家、兩個開發中國家;2008年,大陸、巴西、印度全都擠進前10名。

空中巴士更預估,到了2029年,隨著當地人民收入增加,泛太平洋航線將會主導全球空中交通。

時代正在改變。過去,旅客的典型航程從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起飛,很可能前往紐約、杜拜、都柏林、阿姆斯特丹或香港。但未來,旅客會是從杜拜機場起飛,可能前往印度孟買、伊朗首都德黑蘭、或巴西第一大城聖保羅。

新興國家對外投資金額增加,資金大量流向南方

為了加強海外布局,新興巿場也不斷對外投資。

2008年,金磚四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總共1470億美元,約占全球9%;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間,印度企業已經完成812件海外交易、大陸450件、俄羅斯436件、而巴西則有190件。

大陸已是巴西、寮國、緬甸、伊朗、蒙古、阿富汗等國最大的外資投資國;而中國工商銀行投資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也是南非從1994年結束種族隔離政策以來,最大的外資直接投資案子。

印度和大陸一樣,忙於收購西方資產與技術,進而移植到國內生產平台。例如,塔塔集團就收購了高端品牌捷豹和路虎。

這些貿易、資本流動的增加,需要資本巿場發展。雖然,這一向都是西方的強項,但是情況正在改觀。

尤其,在南方絲路發展過程裡,人民幣最有可能突出。「如果近20年來,是大陸大規模擴張基礎設施;下個20年,金融基礎設施將是重點之一,」簡世勳分析。

世界前五大金融中心,未來將全在亞洲

2011年3月出版的長期融資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指出,全球前10大金融中心,第一、第二雖然仍是倫敦、紐約,但第三、第四、第五的香港、新加坡、上海已拉近距離。

而且,當受訪者被問及哪個金融中心將是未來世界重心?前五名都在亞洲,依序為上海,新加坡,漢城,香港、北京。

順著亞洲金融中心崛起的這個趨勢,在資本巿場中,將有兩大發展。

首先,世界儲備貨幣,將從美金變成人民幣。雖然,大陸金融體系相對封閉,但已慢慢變化。愈來愈多外國投資者把人民幣做為替代美元的儲備貨幣;從2005年,大陸結束固定匯率以來,人民幣也已上漲20%。

其次,人民幣只是其一。愈來愈多的新興國家經常賬戶盈餘,和持有的外國資產,將可以設置其自己的條件為外國投資。

看好南方絲路崛起,南韓早已積極參與。2009年,取得興建阿拉伯聯合大公司首座核電廠合約,這是當地有史以來最大的案子。

南方國家間新的合作方式也在發生中。澳洲上巿公司Riversdale開發非洲莫三比克煤田,金磚四國就有三國參與,中國武漢鋼鐵占有8%股份、印度塔塔持有22%股份、巴西CSN持有16%股份。

地球是圓的。當歐美獨領風騷300年後,世界經濟版圖改寫,現正形成一條新的南方絲路,將在未來40年,成為全球最注目的焦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