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全球市值最高、獲益最高的銀行董事長,姜建清的一言一行,總是動見觀瞻。
匯率波動、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的風險不容小覷,可能成為觸發新興經濟體新一輪的金融危機。有何應對良策?有哪些可掌握的利器?姜建清發表了獨特的看法。
國際熱錢是長期存在的現象,據大陸外管局報告,近十年大陸每年流入的熱錢,大概250億美元左右,去年約355億美元。
資本的流動是雙刃劍,沒外資流入,國家會擔心,過度流出,又害怕是熱錢。歷史上發生過很多起短期內大量國際熱錢進入某個國家或區域,把股價和房價炒得很高,賺了利差後又立即撤退,像剪羊毛一樣,最後讓這個國家得承擔後果。
前幾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此正式提出了「資本管制」。大家知道在很長時間裡,資本管制被視同為一個惡魔,是非常負面的詞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回提出了資本管制,表示熱錢流入的負面影響,在全世界達成了共識。
像論壇中,巴西、南非和烏克蘭的國家領導人都提到擔心全球某些國家的貨幣寬鬆政策,會對他們的國家的匯率產生影響。
國際熱錢有幾個特點,一是期限短,二是投機性強。從期限短來看,2010年,新興市場國家私有資本增加的速度,要比2009年同比增長了70%,這是一個指標。
面對這個問題,首先要有清醒的認識,其次要有健全的金融體制,若是一個很大的資本市場,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熱錢很難起作用,譬如大陸。第三要加強資本流出流入的監管。
目前,大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貸款領域可能存在的呆帳風險,已引起監管部門及大陸銀行業的高度關注,並採取了非常積極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應該說,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國工商銀行的政府融資平台,不良率是千分之3,而且我們已經向社會承諾每年至少要收回20%,在三年之內基本解決政府融資平台的問題。
我們去年貸款的不良率是1.08%,在國際大銀行中非常領先。而且我們已經11年不良貸款的比例和絕對額的「雙下降」,還可以告訴大家的是,今年第一季度,也將繼續雙下降。
常常有趨勢評論家預言大陸經濟會崩盤,可悲的是,這些預言全是錯的。但是評論家仍然樂此不疲,繼續預言。
如果有人把這些評論家在三年前的預言和三年後的現實做個比較,應該很有趣。但我估計三年後,人們早就忘記了這些預言,更可悲的是,這些評論家也把自己以前做過的預言忘記了,又開始做出新的預言。
隨著大陸宏觀調控措施的不斷落實,我相信今年預期的GDP增長目標和4%的通貨膨脹目標,都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