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網路購物族熟悉的商店街市集(原隸屬PChome集團),以150元掛牌上櫃,當日即風光大漲五成,說明投資人對它前景看好。
同一天,競爭對手Yahoo!奇摩,藉漢神百貨入主記者會上,破天荒秀出與商店街同類型平台、超級商城的交易總金額。兩家最大網路購物平台,隔空嗆聲意味濃厚,讓隱於電腦背後的網路戰爭,浮出檯面。
商店街市集,與Yahoo!奇摩的超級商城,皆是協助企業在網上開店的B2B2C平台。目前,商店街以近萬家店數,人氣遠勝超級商城;去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則為3.12元,獲利亮眼。
然而,超級商城仰賴奇摩身為入口網站的流量優勢,在促成店家交易總金額占上風。
由於雙方至今無法提供可公平比較的數據,讓誰才是業界老大,成為爭議話題。商店街營收,是從商店開辦服務收取的各類費用做計算;Yahoo!奇摩超級商城是促成店家交易的發票總金額,兩者認列基礎不同,誰勝誰負仍未出現定論。
然而,從這次商店街集團與Yahoo!奇摩短兵相接的導火線,已可窺出國內網購市場的發展潮流:從門檻最低的個人拍賣C2C(個人對個人)平台、中大型業者才適合進駐的B2C(公司對個人)購物中心、如今已衍生出「新中間」,也就是由網站業者協助企業開店的B2B2C服務。
商店街》一通電話就能改進服務
放眼全球,B2B2C平台是以日本樂天市場,從2000年開始發展為最早,已在日本成功扶植出一批網路店長創業家。
商店街市集總經理蘇芸指出,這種新興網路開店平台的好處是:比起網站要自己架、還受限線上刷卡申請法令等限制的B2C平台,它不但提供制式化開店系統、還幫你談金流、開店成本又不高,等於是網站業者下海當幫手,最適合人力精簡的中小企業使用。
為何網路家庭(PChome Online)當初要涉入這塊市場?蘇芸回憶,台灣的電子商務市場,最早是以自己架網站的方式發展。後來,網勁科技與Yahoo!奇摩合作推出網路開店服務「購物通」,卻因為費用動輒10多萬,店家反應平平,不如Yahoo!奇摩個人拍賣受歡迎。
網路家庭從2001年進入電子商務市場,一直苦於沒有好的切入角度。當時,董事長詹宏志與團隊恰好發現日本的樂天市場,已發展出成熟的網路開店架構,是台灣缺乏的,就決定引進。
團隊花了一年自行建置系統,壓低開店價格到3萬內,在2005年9月正式推出商店街。
「推廣後才發現,只知道悶在辦公室寫程式,是不夠的!」蘇芸說,她和行銷部主任陳純優等一群娘子軍,那時全省跑透透推廣,曾經創下一個月辦十幾場說明會,講到連在夢裡都會背了,努力說服一群不諳電腦的中小企業老闆使用。
好在,商店街團隊第一線瞭解中小企業主的需求,就此建立起與其他習於躲在電腦後的網路同業不同優勢。
蘇芸指出,像是消費者線上刷卡可分期、超商取貨付款等機制,皆是聽了客戶建議推出,許多是引領業界風潮的創舉。
一名在Yahoo!奇摩超級商城、商店街市集皆有設店的企業主James(化名)則指出,他覺得超級商城的優點是Yahoo!奇摩入口網站流量高,可打知名度;但是商店街團隊服務客戶更深入,打電話去反應會很快改進。對於像他這種人力少、事情雜的中小企業老闆來說,真的很受用。
超級商城》品牌對抗店家數
面對商店街六年下來近萬店家數的凌厲攻勢,Yahoo!奇摩團隊壓力不小,2009年終止與網勁購物通的合作,自行推出超級商城。
去年甫上任的Yahoo!奇摩董事總經理陳建銘,更宣稱要與大型通路合作,走不一樣的路。
「拚店家數高,本來就不是Yahoo!奇摩追求的目標,我們是想幫助客戶達成更多業績,」Yahoo! 奇摩亞太區公共關係部副理鄭惠嘉解釋,從這觀點看,Yahoo!是市場上的第一。她認為,南部百貨業霸主漢神百貨,最近在Yahoo!奇摩超級商城設店,一次引進250個包括雅詩蘭黛、資生堂等知名品牌,更展現奇摩一向善於打造女性流行商品的優勢,用品牌力對決店家力。
事實上,這場網路雙雄之爭,不論誰贏,正好說明台灣的電子商務經濟,已進入高度競爭與成長的黃金時期。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2010年台灣網路購物市場規模約3583億元,年成長率為21.5%,今年也樂觀預估有兩成的成長率。
雖然,電子商務業者在規模上和國內實體通路不能相比,如網路家庭集團去年營收才80多億,統一超商、燦坤卻動輒上百、上千億;在業界平均營收成長率卻大勝,比絕少破10%的實體通路來得耀眼。
或許,如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說過,台灣容納得下100家網路上市公司。人人都在網上開店的大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