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些眾人羨慕、年薪千萬的外資分析師,離開嚴酷而高壓的金融戰場,遠離聚光燈的投射圈後,哪兒是擁有千萬年薪的金融金童玉女下一個舞台?
或許,化身為一名傳授畢生實戰絕學的mentor(導師),一位像星際大戰電影裡的培養絕地武士的尤達大師,是個全新的選擇。
台灣的傳奇外資分析師、前美林證券副董事長暨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程淑芬,便選擇這樣的有意義卻又人跡稀少的一條道路。 今年43歲的她說:「分析師這一行影響到大眾的財務支配,對社會影響很大,如果我每年可以帶出十個有正確價值觀的分析師,那就意義非凡了。」
一個微雨的禮拜五午後,台大管理學院205教室,幾十位同學們三兩成群散坐課堂討論功課,間或啃著剛從超商買來的速食午餐,完全不受陰冷潮濕的空氣影響。
1點20分,一個短髮俏麗、身穿黑色套裝的女老師安靜而俐落地就講桌定位,個頭跟尤達大師一樣嬌小。
反常地,老師的到達並未讓教室肅然安靜下來,大夥兒依舊自在討論,老師身邊卻迅速吸引了一群同學圍繞著問問題。
師生之間輕鬆的語調,幽默逗趣的話語,一會兒工夫便讓學堂裡外和煦有如晴天。這是台大國企所的「投資銀行實務」課堂風景。
曾經是知名分析師的她,上起課來是什麼樣子?
《遠見》記者第一次來看她上課時,當天她私下叨絮地唸著,教室的牆上黏著一支吸管,她已經觀察兩週,都忍住,不想主動叫學生拿下來。
後來她發現同學依舊漠然無動於衷,她決定暗示提醒,看看有沒有改善,「生活教育是最重要的!學生都是大人了,必須懂得主動關心周遭環境。」 她相信,除了學習掌握趨勢,學生生活教育更重要。
分析師女王 毅然轉職震撼業界
在分析師職位上,程淑芬贏得過無數榮耀,由營建類股分析師這樣的冷衙門做起,成為外資眼裡最佳營建類股分析師,繼而轉戰金融類股,更連續獲得國際性財經雜誌《亞元》(ASIAMONEY)及《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評選的台灣區最佳金融分析師,因而博得外資金融天后的稱號。
她在美林證券所領導的分析師團隊更被評選為最佳團隊。
2009年2月,身為公司金字活招牌的程淑芬向金融圈投下震撼彈,告別任職九年的美林,成為華爾街金融風暴以後,台灣離職職位最高的分析師,當時,她剛產下第二個女兒,希望多給家人一些時間,並且到學校教書。
兩年過去了,檢驗她所說的,大致都一一實踐了。
事實上,在這段時間有不少工作找上她,包括永豐金控也找她當獨立董事,她都將這份兼課的教職放在優先順序上的第一位,列為就任條件。
「即便重新全職回到職場,我還是會持續教下去,因為教育工作讓我覺得人生有意義,我也從中學到更多,」她堅定地表示。
其實台大國企系前主任林修葳老師一直邀請她到學校開課,力邀了兩年,卻始終騰不出時間,剛好這次離職休息有了餘暇,便來履行這個遲來的約定。
既纖細又嚴格,入行純屬意外
分析起來,程淑芬的人生道路充滿了許多意外。迥異於其他外資分析師大多有傲人的家世、完美的學歷、流利的英文,她除了一張台大大氣科學系的學歷,其他沒有特別之處。
不過儘管學的是理工,程淑芬有著浪漫的性格。
大學時一方面投入話劇社,一方面修了一堆中文系的課,「頭上綁著兩根辮子,身著一襲長裙,走在晨霧的椰林大道上,想像著自己就是西南聯大的女大生的那個樣子。早晨有霧你還以為見到鬼了……,」程淑芬形容自己。 那時她念大學時看到校園的流蘇花謝了,她會難過得直流淚,中文系學妹安慰她,「學姐,這花明年還會開啊!我回說,可是那就不是現在的花啊!」 浪漫過頭的她,大學畢業去投考中廣播音員,但是她對時事根本不懂,考試中有一題問到:五院八部二會的首長名單,她只會填一個,而且是她讀國中時的交通部長。可想而知,當然不可能被錄取。
就連去美國念書,托福考了八次才勉強達到申請標準,回國之後,進證券分析業這一行更是陰錯陽差。她甚至半認真地說:「早知道是做股票研究,我就不入行了!」 原來當初丟履歷時,壓根不知道怡富研究員工作是從事證券研究,誤以為是類似中華經濟研究院等的研究工作。
直到上班之後,才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但一向對自己要求嚴格,務求做什麼像什麼的性格,讓她也在當中發現樂趣,逐漸在分析師這行嶄露頭角,也從本土券商被挖角到外資分析師。
過去提攜部下,帶人如好媽媽
不過,離職後投入教書這一行,卻非偶然。因為在程淑芬的性格中,一直有喜愛培養人才的這一部分特質。
「投資在人的身上是最有價值的,」她說,提到當年找進來的部下,現任UBS瑞銀的首席半導體分析師程正樺,她就感動萬分,因為程正樺最近獲得《ASIAMONEY》雜誌評選為半導體最佳分析師,他傳了一通簡訊與老長官程淑芬分享榮耀,僅僅一封簡訊,程淑芬便十分開心,隔天回送了一大盆蘭花,上面大書「實至名歸──Sophia Cheng狂賀」,突顯至情至性。
程正樺在回憶與程淑芬的相處時表示,許多分析師在用新人時都會瘋狂地操,反正這一行不愁沒好新人,永遠有人前仆後繼地要入行。但Sophia不一樣,她不但會關心部屬的工作情形與效率,還會幫忙規劃部屬的職涯。
他以自己為例,當別家投資銀行提供較好的職缺給他時,程淑芬在確定無法挽留後,轉而誠懇地幫他分析新工作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讓程正樺受用匪淺。
「她就是一個好媽媽型的主管,這樣的主管不只在金融圈,在各行各業都相當地稀少了,」程正樺感歎,如果說有從程淑芬身上學到什麼,那就是要善待自己的部下,並且關注他們的生涯發展,協助他們成長,「她這樣對待我,我也會如此對下面的人,」他說。
對此,程淑芬強調說:「mentoring(引領)是最重要的!你不但要教導他們專業的知識,更要給他們正確的工作態度以及專業倫理。」為此,在課堂上她總是不厭其煩跟學生分享職場經驗,耳提面命那些她認為重要的事情。
如今作育英才,強調建立態度 一位修過課、同時順利成為分析師助理的學生施咏晴,相當認同老師的觀點,她指出,專業可去業界學,但是程淑芬最重要的是教導做人做事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她『以身作則』!」 對施咏晴而言,在老師的潛移默化下,她也不願意跟其他分析師一樣,只聊哪家條件給怎樣,紅利給多少之類的話題,因為太俗氣了,老師曾說過分析師對社會是有責任的,但短視近利的分析師卻又太多了。
「之於我,老師提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找到做那件事情的意義!我因此決定進入外銀公司當分析師,如果沒上這門課,我應該只會去最熱門、賺錢最多的部門,」她說。
也在金融機構擔任研究工作的學生鄭達,也肯定陳淑芬的訓練讓物理系畢業的他找到自信心,可以跟財經科系的學生一較長短。
「老師不斷地鼓舞我,針對缺點提出建議,甚至在我找工作時,親自幫忙改履歷,還陪同演練口試的過程,對每個同學都一視同仁,」鄭達感激地表示。
換句話說,程淑芬的因材施教,讓無論本科系生或者半路出家者,只要開放心靈,都在這堂課獲得啟迪跟相當地改變。以身作則的程老師又是如何努力?
號稱工作狂的程淑芬,早已在外資圈名聞遐邇,當年每天至少工作15個小時,早上6點45分上班,晚上10點後下班,程正樺回憶在她手下做事的日子說:「我認識她時,她已經當媽媽,工作份量較輕了,但也是每天工作到半夜2、3點,連懷孕也一樣!」
教學不改拚命,學生戲求「方便」
轉換跑道後,拚命三娘的態度直接帶到課堂,三個學分的課通常是三小時,她一律從下午1點上到晚上6、7點,自己還額外聘一位助教。「下課時間?抱歉,沒有!」以致於有學生在學期末的教師評鑑評語寫著:「students need to pee.(學生需要尿尿)」
此外,一個禮拜還有兩天時間,要求學生跟她分組討論,學生李慕約表示,在修課期間,每個禮拜花在這門課上至少15個小時,最重時甚至高達35小時。幾乎所有受訪學生都同意,要花一半時間在這一科,剩下一半才是應付其他科目。
何以連教書也要這麼拚?程淑芬語重心長地表示:「因為兔子不睡覺!」
她認為,其實龜兔賽跑是童話故事,在現實生活當中,優秀的人是不休息的,如果想要追上他們,又豈能不更加努力?
於是乎,她要求自己跟學生都要表現比老闆要求的更好5%,每一項都更好5%,累積起來將會成為巨大優勢。
她也認為,每個人都在某些方面是隻兔子,每個人都應該找出自己屬於兔子的那一面。
擔任過她助教的徐立亭表示,老師上課嚴格要求的英文簡報,她拿自己當例子勉勵同學,「我托福考八次都能英文簡報,你們也可以!」
這樣的磨練讓徐立亭在職場有競爭力,也學會了如何簡潔地表達想法,「例如報告時,先說結論,再提證據支持,最多提三點!」
常懷感恩之心,身教感召學生
而從年輕時陳淑芬便篤信一貫道,信仰和心念使她一直希望有機會多做一些公益。
事實上,過去十年,她一直將一大部分的所得,捐給國內外慈善機構,加總起來恐怕超過百萬美元,「只能出錢的人永遠是最卑微的,」她低調說。
為了完成做公益心願,她不得不考慮是否要「重出江湖」回戰場,或是自己募一支避險基金。老部下程正樺指出,若是她成立了基金公司,那將可能是國外所謂道德基金(不買軍火、菸草)的那一種。
只要聊到公益跟人生,程淑芬彷彿又重回台大那位夢幻浪漫的女孩,「這一段休息跟長假不只是給我自己的,也是給我的家庭,因為我的先生在過去全心在家支持我,現在,我也要支持他衝刺事業。」程淑芬說道,「我還是相信愛情!」
這樣一位篤信要將愛傳出去、推廣「正向感染」的另類老師,儘管課業負擔沉重,依舊成為台大管理學院熱門的選修課,上限50人,總是爆滿到必須抽籤,修到課的同學,就像成為程淑芬的孩子一般,既幸福又受人羨慕。 「程門師生」的親密關係,施咏晴下了一個巧妙的注腳:「如果要說老師跟其他好老師的差別,那就是,其他老師即便上得跟程老師一樣好,之於我們的意義也不一樣,因為,程老師永遠不會是我們人生的『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