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偏校活化新典範 山谷中的雙語學校

回顧小學生大未來3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國小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0-12-13

瀏覽數 22,550+

偏校活化新典範 山谷中的雙語學校
 

本文出自 2010 / 12月號雜誌 新加坡第一的秘密

中午時分踏進校園,開口朝一名擦身而過的孩子詢問校長室的方向,「Principal(校長)!有客人來了,」一開口就用英文呼喚校長,小女孩轉過身指引我們走過兩間教室,在教師休息室的紗窗門外,對著裡頭的校長喊道。 這裡是花蓮縣富里鄉的學田國小,名副其實,是一所被田野所環繞的學校,是一處連當地公車都沒有到的地方。富里鄉位處花蓮縣境的最南端,藏身在花東縱谷中間,一邊是中央山脊、另一邊是海岸山脈,從富里鄉的地圖上要找到學田國小,可直接往最左下角的學田村搜尋,幾乎是走到花蓮縣的最南端,只差跨過了秀姑巒溪,便是台東縣池上鄉。

生活在這裡的家庭,九成多以務農維生,靠天吃飯,收入不穩定,也因地處偏遠,居民稀少,讓學田國小成為學生不過80人的小校。

這天是星期三,中午用完午餐,全校學生會聚集在穿堂等待放學。

「噹~噹~」鐘聲一響,緊接著從廣播器裡傳出的是校長楊智璇用英語廣播,請學生到穿堂集合的聲音,「This is Principal speaking. Please assemble in the hallway.」 全員到齊後,卻不能馬上回家。「還有一堂英語課要上,」沒有寫在課表上,楊智璇說,每天在學田都有一堂放學前10分鐘的英語課。

沒有課本、不重視背單字,負責教課的老師是有語言專長的替代役男,唯一的教材是手裡的一塊小白板,寫上ABC字母教起發音,鼓勵學生習慣聽英語,開口說。

以發展「雙語」為學校特色

五年前,校長楊智璇來到學田國小任教,發現學生人口不斷流失,她在心中自問,當地學生接受外界資源的機會很有限,如何發展特色,讓更多人看見學田之美,協助孩子獲得更好的學習環境?便下定決心啟動小校特色活化運動。

最初是發展假日農村遊學,帶學生走進他們最熟悉的田野裡,認識各類蔬果農作、DIY稻草人、到農莊體驗放山雞的養育過程、學習植物染布、皮雕、扯鈴,以及單車遊學田村等活動,部分也開放家長和遊客參與,帶動人氣,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家鄉。

辦理活動需要經費資源和人力,楊智璇積極爭取各方的合作計畫,例如金車教育基金會、伊甸公益創投基金等,同時運用網路宣傳的力量,招攬外界志工到學田國小進行課業輔導、閱讀陪伴、語文教學、電腦技能的志工服務。

接著又融入雙語為特色,塑造全校開口說英語的環境,校園內充斥著一聲聲「Good afternoon, Principal.」「Good afternoon, Teacher.」的問候語,校園到處貼滿英文標示、廣播要用英語版、師生們互稱的是英文名、立正稍息喊的當然也要是「Attention.」和「At ease.」。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強調每位師長要以身作則,楊智璇還規定每週二早上老師們也要接受英文小考,每週輪替不同的老師擔任英語廣播工作,剛開始老師們也會說的七零八落的,學生聽著覺得好笑,但也更有信心開口,「原來說錯了也無妨。」

學生當解說員 介紹家鄉

此外,楊智璇挑選語言表達力突出的學生,培訓成小小解說員,以中英文雙語訓練學生的導覽能力,富里鄉農會人員也曾前來協助相關培訓課程。當有外賓來訪、或是展覽活動時,這些小解說員便會負責向遠從外縣市來的旅客、甚至是外國遊客,介紹富里鄉出產的富麗米、鄉內羅山有機村的泥火山景致、學生家長經營的肉圓店和放山雞農場等產業特色。

賴欣怡、張雲淑、賴含怡、邱莉玲是目前在學中最資深的雙語解說員,四位小女孩對於擔任校園導覽、講解有機米、養育放山雞、泥火山豆腐製作過程等相當熟稔,講起英語台風穩健、聲音表情和手勢豐富。

見到學生臉上開心自信的神情,讓楊智璇心中愈發篤定,常帶學生南征北討,開上2個多小時的車、幾乎是穿越2∕3的花蓮縣,來到市區參加縣內英語讀者劇場和英語說故事等競賽。

特色活化 學生增加到85位

實行特色活化計畫前,學田國小全校僅48位學生,如今小幅增加到85位,每當聽到本來要把小孩送到外地就學的家長,現在會願意把孩子留在學田讀書,便足以令楊智璇笑的合不攏嘴。

下次來到富里鄉學田村時,若是聽到一大片稻田中傳來陣陣英語廣播聲,循著聲音向前行,相信你一定會找到這座藏在山谷中的雙語學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