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瘋足球,機器人也瘋足球!儘管台灣沒有隊伍踢進世足賽,但台灣的卻有機器人足球隊,在國際機器人足壇赫赫有名!
淡江大學智慧型控制實驗室「機器人研究團隊」,所研發出的足球機器人所向披靡,近年光在「國際機器人足球聯盟」(FIRA),就拿過五霸!
這五霸,指的是淡江機器人團隊在「中型機器人組」於2003年、初次參賽時拿過冠軍,並且2006至2009連續四年又拿到世界冠軍。
而在「人形機器人組」也不遑多讓。淡江團隊曾在2007年、2008年奪得分項冠軍,2009年也拿到全能賽冠軍,分項另囊括兩金一銀。
與FIRA並列為世界兩大機器人足球聯盟的「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RoboCup),淡江團隊也曾多次晉級前八強、前12強,但近年則以觀摩賽為主。
讓機器人出國得金牌、成為「另類台灣之光」的主要推手,是淡江電機系主任兼所長翁慶昌(照片中坐者)。
今年49歲的翁慶昌,本來專長在智慧型控制系統,1999年因緣際會參與了機器人研究計畫,在機器人找到了人生的熱情,開啟了淡江大學的機器人研究。
除了既有的「智慧型控制實驗室」,淡江電機系另開闢「機器人足球實驗室」,兩個實驗室的博、碩士生加上大學專題生,規模達30人。其中又分為三組:中型、人形與居家機器人組。
另外,由於2003年以來參與的國際比賽成效卓著,翁慶昌帶領的機器人團隊有規模、有戰功,2006年得以順利在電機系所外,另成立國內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機器人研究所」。
自此,淡江電機的一系兩所,逐漸成為國內機器人研究的重鎮。
篤信「做中學」價值的翁慶昌,以比賽來鼓勵學生練拳腳。因為每個賽事挑戰不同、要求不同,就會強迫師生發展新的技術,學生也因此能被激發潛能。
2003年起,淡江「機器人研究團隊」征戰過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機器人比賽,每一組幾乎每三個月就有一場賽事。
1999年至今,淡江機器人團隊已拿過108個實作比賽獎項,紀錄比任何大專院校團隊都來得輝煌。
團隊齊力 像嬰兒般護養機器人
難得的是,淡江團隊已經可以自己整合資機電等技術,自主研發機器人了。「機器人是跨領域的研究,必須整合各種實作技術,但技術的傳承,其實很難!」翁慶昌指出,「系統整合」正是考驗團隊合作的能力。
因此凡是進翁慶昌實驗室的學生,都要先懂得「現在學長姊教我的,我以後要回饋給學弟妹!」翁慶昌讓博、碩士生帶大學專題生,一路傳承機器人研發know-how。
這個堆滿睡袋的實驗室,一到比賽前夕,必須不眠不休調整機器人的學生,乾脆全體睡在地板上,團隊默契不言可喻。
翁慶昌也非常熱中教學。大二就加入機器人團隊,至今已是博三研究生的楊玉婷說,經常忙到晚上9點、10點的翁慶昌,總會撥空指導學生,而且只要一談起機器人,就是忘記時間、非常著迷。
淡江機器人團隊最擅長的「中型足球機器人」到底有多厲害?
「看喔!它是『視覺全自主』,靠著放在頂部的攝影機接收影像,然後進行快速影像分析、判斷,來做出各種反應,它還可以360度全方位移動喔!」中型機器人隊長何丞堯說,比賽時機器人不能用遙控,而且除了攝影機,就不能再配備任何主動式感測器,但現在做到自主移動已經沒問題。
2004年才發展的人形機器人,今年已進入第七代。人形組的陳顥哲說,FIRA的人形機器人比賽項目高達八項,包括馬拉松、避障、舉重、PK罰球與投籃等,「比賽一年比一年難,去年不僅要機器人彎腰舉起重物,還要它們攀牆咧!」
望著實驗室中的人形機器人,翁慶昌像望著一個潛力無限的小嬰兒。他說,2004年剛開始研發時,第一個人形機器人連站都站不起來、只會趴著,只好編號為「零代機器人」,但沒想到機器人一代代演進,現在已會走遠路,甚至踢球、小跑步。
「Robot,去廚房幫我拿罐可樂!」只要一句話,機器人幫你服務到家?楊玉婷說,2008年後他們開始鑽研自然語音控制、人臉辨識等技術,以後居家機器人甚至會看人臉色,問你「心情不好嗎?」
展望未來,翁慶昌還有更長遠的夢想。機器人足盟訂2050年前研發出可以和真人對打的全自主人形機器人!「機器人和真人可以比足球賽,甚至贏過真人,這隱含了多少科技的發展啊!」想來這也是他研究機器人最遠大的夢想吧。
台灣之光〉翁慶昌
年齡:49歲
光榮成就: 2003年、2006~2009年間,在國際機器人足球聯盟(FIRA)中,連奪五個冠軍
勵志格言: 「做中學」,碰到困難,再接再厲,師生一起合作就能找出解決方案
翁慶昌
想對台灣說的話
現在歐美各國、包括日、韓等鄰國都把機器人發展列為重點研發項目,成立委員會、給予大筆補助,反觀台灣一個實驗室一年有100萬~200萬就不錯了,政府得要加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