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甘地式創新,用少數資源做更多事

策略大師普哈拉最後力作

普哈拉、馬謝卡
user

普哈拉、馬謝卡

2010-07-01

瀏覽數 12,850+

甘地式創新,用少數資源做更多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0 / 7月號雜誌 第289期遠見雜誌

大多數的創新方案,都立基在富足與充裕的假設上,因此愈多就愈好。雖然追求更高獲利是商學院最基本的教條,但我們看到歐美不安的消費者,希望獲得平價或划得來的商品與服務。

我們也看到,中國與印度等國數十億的新手消費者,因經濟高速成長,可望讓那裡的20億到30億人,在未來十年內躋身中產階級,但只買得起最廉價的產品。我們還看到,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的富人與年輕人,都要求產品與服務應符合環保。今日的創新推手,應該是「買得起」與「永續」,而非高價與充裕。

為了因應這項挑戰,企業可規劃出一套策略,致力以更少資源生產更多產品,並便宜出售。公司為追求更低廉的生產成本與新的人才來源,愈來愈需要進行全球化,也因此形成更複雜的知識鏈、供應鏈與跨國相互依存關係。同時,新流程會使產品與服務,在全世界更多消費者中流通。我們相信,創新者的夢想,應該是學習「用更少,為更多人做更多」。

對許多西方公司而言,這項任務的確有如夢魘,但我們的研究發現,一些開發中國家的企業先驅,已摸索出可行的方法。它們設計平價產品,以非常少的資本,與龐大的規模生產,把價格壓到全球最低:一分鐘0.01美元的電話費、30美元的白內障手術、2000美元的汽車。面對資本、技術、人力的短缺,新興市場的大膽企業家別無選擇,只能突破既有想法。限制與野心的強力結合,激發出創新的新類型。

三大「甘地式創新」

雖然直到近年為止,印度一直不以創新聞名,但這種新型創新,卻以印度表現最為突出。它們的成功祕訣,就在於全盤改造價值鏈中的幾乎每項元素,從供應鏈管理到招募人才,從而創造全新的企業生態。

有些人把這種現象,形容為印度jugaad(以簡陋方式臨時充數)傳統的延伸,像是開發替代方案、臨時做法、權宜措施等,以克服資源匱乏的障礙,解決看似無解的問題。然而,jugaad帶有對品質妥協的意味,所以我們偏好「甘地式創新」(Gandhian innovation)一詞,因為這種創新的核心,見諸印度聖雄甘地信條(Mahatma''''''''''''''''s tenets)中的兩則:「我尊重每項造福全人類的科學發明」「地球是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而不是每個人的貪婪」。甘地60年前就以買得起與永續為試金石,而近年來,印度公司也發現箇中力量。

以下我們會描述,哪些因素導致印度產生甘地式創新,並提出一套架構,協助主管理解這個方法,同時也提出一些觀點,讓全球各地的企業都能從事這種創新。 過去三年來,我們研究印度公司與組織如何創新,從中歸納出三類甘地式創新。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創新1:顛覆商業模式

好幾家印度公司採用西方的技術,卻打造出讓整個產業經濟全然改觀的商業模式。例如,立基於IT的軟體與服務提供者,像是薩蒂揚(Satyam)、威普羅(Wipro)、印福思(Infosys)、TSC、HCL,利用的是現成的硬體,卻採行以人才為基礎的新商業模式,創造全球競爭力。它們精心規劃工作分割的方法,使得大部分工作不必在現場進行,因而能利用成本較低的印度高素質工程師。全球外包業者產值,雖僅占世界軟體業6%,卻改變了整個產業的運作。

創新2:修正組織的能力

有些印度公司綜合好幾種技術,從而改變本身的能力;像是設計的技巧,或是快速部署大規模資源。舉例來說,塔塔集團(Tata Group)旗下的電算研究實驗室(CRL,Computational Research Laboratories),在2007年開發出世界第4、亞洲最快的超級電腦Eka,靠的就是利用標準零組件,而設計一套全新的設計(到2009年11月,Eka在全球最快速超級電腦排名第26)。CRL的工程師,為運算核心打造近乎循環式的布局,而非冷熱通道交替,並採用現成的伺服器、雙倍資料傳輸率的光纖技術、Linux作業系統;這些配備,在超級電腦中都算是創舉。這麼一來,開發機器的成本縮減到2000萬美元。再者,冷卻設備的成本,也比其他超級電腦低50%,而營運成本則少20%。附帶一提,CRL也是提供超級電腦服務的先驅,包括波音(Boeing)與塔塔汽車(Tata Motors)等40家公司,每年都會租用Eka的服務。CRL目前正致力一項Eka++方案,希望能讓超級電腦的處理能力增加五倍。

創新3:創造或向外取得新能力

印度企業家不僅把焦點放在創立顛覆性商業模式,以及修正既有能力上,也創造或取得解決問題的新能力,這往往需要技術開發,或是以合作方式獲取專業技術。塔塔汽車就是這樣,打造出2000美元的Nano汽車。它和好幾家多國籍與印度公司聯手,生產合乎本身規格的零組件:合作項目包括德國博世(Bosch)的新引擎管理系統;義大利I.DE.A.研究所(I.DE.A. Istitute)與屈利克斯(Trilix)的風格與外觀設計;印度松那光洋(Sona Koyo)的輕量駕駛軸承;美國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的座椅系統等。

以上三類甘地式創新,與傳統對創新按產品、流程、包裝、定價等分類的方式不同,而是以新方式同時處理所有這些領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