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時代到來,全球最大工業電腦廠商研華科技也迅速調整定位,準備漫步雲端。
6月仲夏,午後陣雨後,漫步台北信義計畫區的人行步道上,眼前突然出現一台印著電影《變形金剛》斗大字樣的機器。
乍看之下,以為只是一台具備影音播放功能的廣告看板,實則不然。這組數位看板(Digital Signage),除了宣傳用的電影片段,還多了雙向互動的概念,觀賞者可以透過觸控螢幕,點選各種變形金剛造型、機械細節、和其他詳盡的介紹。
更特別的是,這類互動式數位看板,結合雲端運算服務後,可讓遠端控制者進行內容更新與節目編排。
製造這組機器,並提供服務的,正是研華科技。如同電影《變形金剛》英文片名《Transfomers》一樣,研華也正積極轉型,嘗試扮演更多角色,飛上雲端。
「研華科技將從硬體供應商,往服務業轉型,提供更多生活與智慧應用的範疇,」年資超過20年,研華科技技術長陳贊鴻表示。
去年,研華就成立智能部門,善用遠端控制的雲端運算,加值組合出更多服務。研華智能服務事業處業務協理余金樹透露,製作《變形金剛》看板,代表研華不只製作工廠機器,而是直接與人面對面。
標準化生產遇瓶頸,朝向客製化生活運用
研華智能部門的誕生,是綜合許多要素後的成果。
首先,研華預見賣硬體的局限。「大量標準化生產已到瓶頸,往後的市場不知道在哪?」余金樹坦言。
的確,以架設影像監控來說,目前全台約有1∕3縣市的路口影像監視器全由研華生產,「但監視器總有架完的一天吧,一定要轉型才行,」余金樹強調。
其次,來自客戶的需求,也愈來愈強烈。在歐美,很多客戶都要求研華生產可以讓消費者自行點餐系統,藉以取代服務生,或請研華研發設置在醫院,提供病人資訊和娛樂功能的病床照護系統等。
更關鍵的是,整個通訊技術也比以往成熟許多。
早在2000年,研華就與全美第二大連鎖書店合作,生產全新應用產品。當時,研華製作一款數位看板放在店內,好讓客戶自行查閱,確定購買後,再將實體書本印出來,方便讀者找書,書店也不會有庫存問題。
可惜,事與願違。陳贊鴻回憶,傳輸頻寬、螢幕畫質、加上現場印刷的質感都不夠好,最終失敗。
如今,隨著網路科技進化,面板和頻寬費用愈來愈便宜,互動式數位看板、影像監控分析、甚至數位家庭,不再只是夢想。
公車GPS+路口影像監測,有效控制車流
首先,研華鎖定以前打下根基的交通運輸領域。
以台北巿公車動態系統,透過公車上內建的GPS、GPRS,可將公車位置傳送到後端中控中心,計算出到站時間後,再把訊息傳往公車站牌。
如此一來,不僅是在站牌等待的乘客,其他人也可使用電腦、手機連上網路,掌握公車到站時間。
此外,在大台北地區的主要路口也已裝上影像監測系統,將畫面傳回遠端中心,藉由系統分析車流多寡,可隨時調整交通號誌時間,有效控制交通車流。
從交通運輸出發,研華也擴及城巿安全監控系統。去年,基隆巿就與研華合作。監錄系統主機數從原本的70部擴大到232部,攝影機則由664具擴大到1957具,在基隆各重點路口與公共場所都有架設。
醫院啟動病床照護,商場運用數位看板
醫院服務也是研華發展的重點。走進香港養和醫院病房,醫生透過病患面前的液晶螢幕,在搖控器上按幾個鈕,調閱剛剛出爐的超音波檢查報告,向病患解釋結果。等到醫生走後,換病患拿起搖控器,按個鈕,開始玩起極速賽車電玩遊戲,順利打進第三關。
這套系統叫做,病床照護系統(Patient Infotainment Terminals)。余金樹解釋,透過寬頻網路,不僅可與醫院的資訊系統連結,也可收看電視、電影、上網,或與親友通電話等,相當方便,在歐美早已形成一股潮流。
其實,病床照護系統的概念,應用到零售巿場上就變成數位看板,商機更是無限。
今年底,即將開幕的捷安特旗艦店就準備引進。店內,將有三台由研華生產的數位看板,供客人瀏覽、查詢有興趣的車種,減少買錯的機率。
更重要的是,這個系統讓捷安特充分瞭解顧客。
陳贊鴻進一步分析,數位看板內建數位攝影機的影像辨識功能,可以統計來客的男女比例、選購商品種類、客戶決策模式等,再將資料彙集到後端進行記錄、分析,好讓企業的行銷策略更加精準。
數位看板應用層面很廣。例如,數位攝影機功能可以應用到服飾業或眼鏡業,當消費者試好一件衣服,或一副眼鏡,先行拍攝,存檔,等到換過數輪後,再將之前照片一起呈現在看板上,方便顧客挑選。
經過一年多的嘗試、摸索,研華智能預計明年將會獨立成為一家新的公司。靠著源源不絕的創意,以及雲端運算服務,研華智能就像變形金剛一樣,開始漫步在雲端新商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