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下旬,南韓企業巨人李秉吉之子--接任三星集團董事長一年餘的李健熙,經日本、印尼、新加坡、泰國來到台灣,希望透過與各國政經領袖的敘晤,擷取各國長處,建立一個新而獨特的經營目標。
目前韓國的企業約有三分之二仍由創辦的第一代掌舵。四十七歲的李健熙在前年十一月父親去世後,一肩扛起這個擁有三十二家關係企業的韓國第一大集團,領導十三萬名三星員工,自然備受各界矚目。「許多韓國的記者要求跟他見面,可是都沒有機會,」親近他的人說:「在他出國的時候訪問他,似乎比較容易。」
事實上,李健熙訪台的六天行程縝密緊湊,並沒有為新聞界留下任何縫隙。幸運的是,「遠見」利用聚餐時間,而成為獨一和他坐談的媒體。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李健熙,雖曾主修管理,登上經營者坐椅後,卻流露出謙虛、戒慎的低姿態。他不多言,衣食簡單,但拚命工作,給人樸實的感受。
短短的一年時間裡,李健熙已讓三星員工眼見不同。他的管理風格似乎比父親更開放;八0%以上的決策都透過幕僚作業或由一級主管決定;他和工人一起吃飯、聊天……。同時,他也和父親一樣的長時間投入工作、重視高科技,追求第一。
正跟副不一樣
這位受現代教育、瞭解國際情勢和企業動向的企業家,洞察今後高科技將對企業前途扮演的關鍵性角色,不僅禮用技術人才,更親身浸潤、領會。一位三星的幹部指出,李健熙愛讀書,特別是美、日、歐出版有關高科技的書,「他在半導體上的知識,恐怕連一個博士也比不上。」這位幹部相信。
下面就是李健熙對經營企業及經濟性區域合作的看法。
問:你接掌三星企業一年多來,擔負的工作及個人的感受和以前有何不同?
答:當年我當副會長時,外面人看我很有能力跟實力,當我做了正式的董事長,我才知道正跟副完全不一樣。看世界跟企業和對各地區的看法,正會長的角度也和副會長不一樣。
先父是一個成熟度很高的人。他歷經擾攘歲月,到了晚年幾近完美,極少犯錯。相形之下,我年輕、坦白、率直,不像父親那樣擅於外交辭令。
把權力下放
問:你是承續父親的領導模式,或有自己的管理風格?
答:就基本的精神、哲學和重視人才的作風而言,我和父親完全一樣。可是時代在變,我也比較年輕,我們的想法和型態還是不太一樣。先父是企業的創辦人,他對企業瞭解多,每一件事都自己命令,是中央集權。我重視人才、重視人際關係,把權力下放,讓自律的菁英自己管理,是地方分權。
具體來說,先父掌理三星時,有八0%以上的決策是自己做。而現在,只有二0%的決策是我做,另外都是幕僚參謀決定。
問:從盈虧狀況、損益平衡的觀點來看,那一種領導(中央集權、地方分權)效果更好?
答:已故的父親留給我很好的基礎,我在這個基礎下經營十四個月來,利潤跟父親經營的時候比,是以前的三倍。
薪水比工會要求高
問:你先後在日、美兩國接受學校教育,是否因此採用較多的日、美管理模式?
答:事實上,我受日本的教育比美國多,但現在想要同時引進他們的長處。這次我訪問東南亞各國,也是希望先觀察,再引進他們的長處。我願意建立一個嶄新而獨特的經營目標。
問:一九八七年底你接掌三星集團時,正逢南韓民主化意識抬頭、工運勃興,你如何處理企業面臨的工運問題?
答:每個國家的平均國民所得在三千到五千美元時,勞資糾紛就會很厲害。以三星集團來說,對勞工的真正福利比其他企業更開放。但有一%的員工不是純粹的勞工運動者,他們搞坐禁、反對體制,這個我們不容忍。我們的基本方針是,給勞工的福利、薪水比工會要求的更高一點,因此,這方面的問題不大。
問:三星集團發展石化業,目前是否也和台灣一樣,受到環保運動的強大壓力?
答:據我所知,國民平均所得超過五千美元的時候,環境保護的問題會很嚴重,貴國的情況正是如此,而很不幸的,我們的國民所得還不到五千美元。 以韓國的地理區域來講,東南部地區的產業很發達,西南部倒還沒有成熟,他們歡迎工廠,到目前為止沒有環保問題。
我個人的想法是,大概三年以後,我們也會碰到這個問題。
問:去年十月你曾經訪問中國大陸,可否談談你的觀感?
答:中國大陸的土地很大、人口很多,可以說具有很大的潛力。目前他們仍在推行開放政策,中國的未來,會由開放政策的方向來決定。我個人覺得他們不太瞭解資本主義的概念,他們需要商人和瞭解管理的人。
相互瞭解寬容
問:很多人都認為,二十一世紀是太平洋盆地的世紀。可否比較一下韓國與新加坡、台灣目前發展的情況?
答:這三個國家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別,例如政治、民族性跟經營型態。
我認為貴國的經濟發展得相當成功的原因,是四十年前,大批瞭解軍事、政治和經營國家技能的人,從大陸來到台灣。經營的技能跟貴國的民族性結合起來,造成台灣經濟的成功。
新加坡大部分都是華人,他們具有危機意識,再加上領導人李光耀是很聰明的,這兩種力量結合起來,得到現況。
韓國因為政變、韓戰,在經濟方面落後很多;日本人、美國人來到韓國則有利有弊。
問:在即將來臨的太平洋盆地世紀中,你希望三星集團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答:太平洋地區的各個國家都很年輕,擁有優秀的勞動力。我認為包括韓國在內的各個國家應該注意,如果抱持個人主義,只看自己的利益,二十一世紀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機會。換句話說,一定要相互合作、努力才行。
問:那麼,亞洲新興工業國到底應該如何合作?
答:在經濟技術方面,日本的勢力最強,中華民國跟韓國次之。我認為先進的日本應該把技術轉移給中、韓;中、韓兩國又應給予其他東南亞國家技術和先進的經營方法,然後互相瞭解、寬容,才能掌握二十一世紀的機會。
我要告訴韓國跟貴國的企業家,現在有些人賺了錢,便不再努力工作,星期六要休息,這是不行的。
另外,企業家一定要重視尖端的技術,還應該要培養國際觀。
問:最近有人提出亞洲八國聯盟,組成共同市場的構想,你的看法如何?
答:這必然是一個相對於歐洲共同市場(EEC)的構想。歐洲歷史長,具有地緣關係和共同的宗教信仰。太平洋東南亞各國以海相隔,宗教也不一樣,如要合作,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仍值得努力,朝這個理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