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應用國,至2006年止共裝設了風力發電容量2萬2247MW(百萬瓦特),較第二名美國的1萬6818MW幾乎多出一半。
現行風力發電提供的電力已占德國電力供應的7%,遠高過生質能及太陽能,成為再生能源的主力。
德國風力發電市場就占全球市場的23%。
在如此傲人的市場背後,德國順理成章培養出一流的風力發電廠ENERCON。就在距離柏林開車不到兩小時的地方馬格得堡(Magdeburg),ENERCON在此打造德國第一,全球第四大的風力發電製造基地。
從3人到上萬人,供應全球1萬3000支機組
ENERCON其實與台灣的淵源相當深遠,包括台電、英華威(InfraVest)等公司所設置的風力發電設施,都採用ENERCON設備。
台電從2001年即率先採用ENERCON的風力機組,放置在離島澎湖,共四組。後來陸續引進,至今年8月以前,台灣共採購了98座ENERCON的風力機組,都已運轉供電,產生204MW的電力供應。
此外,由於ENERCON與英華威(德籍公司)密切合作,到明年底尚有43座風力發電機組的訂單,總發電量也有78MW之多,可說台灣最大的發電機組供應商。
ENERCON創辦人阿洛伊斯.沃本(Aloys Wobben)甚至在三年前曾抵台,親自出席一場在苗栗風力電廠的啟用儀式。
說起沃本這位老先生,十分低調,鮮少接受媒體採訪。他的最愛就是研發。從早期擔任大學研究助理開始,他就與再生能源結緣,甚至在30年前就著手研究風力發電了。
1984年沃本與三位伙伴在住家後院架起第一支風力發電機組後,ENERCON從此就投入當時還不被看好的風力發電產業。
沒想到,1991年德國政府擬定高價收購再生能源法令,他的公司搭著趨勢走,從三人的規模,快速成長到上萬名員工,至2007年在全球各地已賣出1萬3000支風力發電機組。
首重研發的低調富豪,「作」風很不一樣
頭頂中間全禿,只剩兩旁白髮,一幅十足科學家模樣的沃本,最愛做的事就是跟工程師一起捲起袖子,針對風力機組提出更有效率的改善方法。
「他雖然已是德國數一數二的有錢人,但他打扮仍十分儉樸,一付工程師的模樣,」一位ENERCON員工形容。
沃本投入研發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一項數據可做參考。目前全球風力發電技術專利,沃本個人大約就擁有2000多項,約占了四成的專利。即使已是ENERCON總裁,更是德國第24大富豪,身價超過48億歐元(2256億台幣)的他,今年還繼續申請專利。
ENERCON能如此成功,絕對與沃本仍執著於技術研發,追求品質有關。因此,雖然ENERCON全球排名仍輸第一名的丹麥公司Vestas及第二名的奇異(GE),但論起專利技術,他們均不是ENERCON的對手。
四年要再成長2%,準備「風」靡全世界
占德國一半市場的ENERCON,作法很不一樣。例如它是唯一全球前十大風力發電製造商中,沒有公開發行的公司。因為ENERCON認為自己的資金充足,不需要上市籌資。但是其實營業額已經十分高了,據內部員工透露,2006年營業額已達20億歐元(940億台幣)。
另一項值得提的是,ENERCON也是唯一一家提供全機組,包括風扇葉片、塔座及發電機組全套產品的業者,這與其他光只是提供風扇葉片或單單提供發電機組的業者不同。
「因為要追求最高品質,從頭到尾嚴格把關,因此我們的產品都是自行生產,不假他人,這也是創辦人的堅持,」ENERCON員工說。
另外,ENERCON也比較不喜歡做離岸(offshore、放在海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因為ENERCON認為離岸的風力發電機組故障率高,維護也不易,故不會主動參與。
對於全球風力發電的前景,ENERCON認為光是歐盟地區的生意就很大,因為歐盟通過在2020年時再生能源供應總能源將達到20%,這是很大的挑戰,也是很大的潛力市場。
當然,ENERCON不只看好歐盟國家,澳洲、日本、阿根廷,特別是台灣,都是他們看好有潛力的國家。
也因此,他們會加深與台灣的業者合作,也把最新的技術與產品,帶到台灣來。也讓ENERCON目前14%的全球市占率,能在2012年時成長到16%,這也是ENERCON希望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