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25年,台灣產業景氣走勢分化明顯!一方面,AI推動半導體再創高峰;但另一方面,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加上傳產疲弱,使整體經濟仍籠罩在不確定陰影之下。近來,傳出台美關稅可望底定,或許台灣未來的產業情勢也會漸趨清晰。
2025年,台灣產業界面臨的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與變動性極高,使廠商經營與投資決策挑戰度高,特別是美國總統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232條款與新台幣升值議題、供應鏈重組的態勢。
在這種情況下,2025年,台灣製造業呈現半導體業與AI相關供應鏈一枝獨秀、傳統產業疲弱的分化態勢,服務業景氣普遍表現未如預期、不動產業明顯衰退,銀行業營運績效則受到壓抑。
邊緣AI鞏固台灣晶片優勢,催生創新應用
以國內製造業來說,2025年,整體景氣表現出現前高後低的趨勢;同時,半導體與AI相關的科技產業、傳統產業接單,也形成明顯的強弱對比,等同差異化的表現相當顯著。
以製造業來說,半導體業依舊為台灣製造業,乃至於產業中的領頭羊。總計2025年產值,將創下史上新高紀錄來到6.49兆元,年增率約與2024年的22.4%相當,為22.2%,表現依舊高於全球15.4%的水準,顯示AI對台灣半導體業的強勁帶動作用;特別是AI模型擴張與資料中心需求,將持續推升對高算力晶片的需求,此也帶動對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技術的龐大需求,甚至邊緣AI的普及不僅鞏固台灣晶片優勢,更將催生更多創新應用。
反觀傳統產業的表現,景氣相當疲弱,則是多項因素交織下的作用。既有外部的全球經濟下行、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也有內部的成本上升、數位及綠色轉型不足、產業結構失衡等問題。此也使得傳統產業的營運,面臨較大的挑戰。
若以不動產業而言,相較於2024年,2025年景氣呈現反轉向下的局面,特別是交易結構,由2024年的量價齊揚,轉為量縮價盤整修正的格局。特別是建物買賣移轉件數,2025年恐將面臨28萬件的保衛戰,反映市場瀰漫於貸款不易、寬限期受限的信心不振。
況且,總體經濟上,又面臨來自於美國川普總統祭出對等關稅後續的相關衝擊,使得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均受到負面影響,導致潛在購屋者認為短期內,並非是進場購屋的好時機。在大環境充滿變數的情況下,不但銀行放貸依然謹小慎微、央行恐也不會放寬信用管制,故房市要快速重振信心恐有難度。
房市雙品牌結盟,產生一加一大於二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近來不動產建案雙品牌結盟趨勢,已有日漸擴大的局面。
主要是有鑑於房市處於景氣修正期,雙品牌結盟除了分散風險,往往還可具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不乏有不動產開發商品牌業者為擴大建案規模或品牌效益,與同業強強聯手的例子,例如,華固、璞真建設,或是潤泰創新與日本三菱地所,以及大陸建設和日本大和房屋,甚至是華友聯、台灣三井不動產等案例。這類型的案子,新推案總銷量體、品牌溢價力均相當驚人,往往成為區域市場的制價者。
以上種種,都值得後續追蹤與觀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