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亞洲汽車崛起1〉印度塔塔 價格力稱霸 4年122億,就能造出7萬元小車

林孟儀
user

林孟儀

2008-06-01

瀏覽數 20,950+

亞洲汽車崛起1〉印度塔塔 價格力稱霸 4年122億,就能造出7萬元小車
 

本文出自 2008 / 6月號雜誌 大發糧財

新台幣7萬元,在台灣,只買得起一台半的機車;在印度,卻能夠買到一台不折不扣的汽車!

今年1月10日,印度新德里車展中,NANO,這台只要新台幣7.16萬元、約合2340美元、10萬盧比的印度車,終於在眾人千呼萬喚、引頸企盼中登台!

側看車身短翹可愛、造型橢圓流線,正看車前兩盞大燈和帶著微妙V型角度的車蓋,怎麼看都像個調皮的孩子,親切地正張著大眼微笑著。

四個車門、四個輪子、後置兩汽缸引擎、623CC、33匹馬力、金屬薄板車身。沒錯,這真的是一台汽車。

爭議中催生,未演先轟動

出自印度塔塔汽車集團手筆、名字意味著高科技與小尺寸的NANO,將可望以史上最便宜小車的地位,在歷史上經典的福特T模型車、福斯的金龜車、及英國的Mini小車旁邊,占有一席停車位。

萬眾矚目的NANO,亮相當天,塔塔汽車的網站就吸引了790萬人次點閱,專屬網頁更在30小時內湧進400萬人次瀏覽,成為世界上最忙碌的網站之一!

儘管目前在市面上還買不到NANO,但已經開始未

「賣」先轟動了。塔塔汽車預計9月開始,在印度西孟加拉邦辛古(Singur)的工廠量產NANO。

「我們每年預計生產100萬台!」4月中旬曾來台參加電機電子展的塔塔汽車電子部門資深總經理古吉拉提(V. G. Gujrathi)指出。

「這只是第一步,我們已經展開NANO第二代、甚至是柴油車版、油電混合車版的研發了!」他語帶玄機地表示。

1月發表全世界最廉價的NANO小車,4月初,又從福特汽車手中買下捷豹(Jaguar)和路華汽車(Land Rover)兩個高價汽車品牌,不斷對全球車市投下震撼彈的塔塔汽車集團,究竟如何在四年內催生NANO?

塔塔豪語:稱霸小車重鎮

油價居高不下,低油耗、小排量的微型車(1200CC以下),愈來愈受到消費者青睞;尤其在新興國家,價格相對低廉的小車,市場需求不斷攀高。

放眼全球,如果美國是皮卡(pick-up,開放式載貨區的輕型卡車)生產的中心,NANO的出現,無疑宣告印度將是小車製造的全球重鎮。

除了已經在印度生產小車的現代汽車、鈴木汽車,2006年以來,愈來愈多跨國汽車公司帶著罕見的密集資金湧向印度設廠。這些公司包括豐田、通用、飛雅特、本田等,計畫在印度投資數十億美元,都希望以印度為製造中心,調高小車生產的比重。

不過,印度最大商用汽車製造商——塔塔汽車,並不打算讓外資車廠專美於前。

2003年初,塔塔集團總裁拉坦.塔塔(Ratan Tata)在日內瓦車展上,對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記者宣稱,將在2008年生產一款只賣2500美元的印度人民車(People’’s Car)。

「大家所談論小車的價格,總是5000或7000美元,一旦我們成功以後,『低成本』小車,將出現全新的定義!」塔塔先生豪語既出,全球汽車業一片譁然,質疑聲浪四起。

破盤低價,為窮人圓汽車夢

以茶葉起家的塔塔集團,已經有130年的歷史。1945年塔塔汽車成立,從生產火車頭到今天主要製造巴士、傾卸車、救護車,水泥攪拌車等商用車,一直以來只生產兩款小客車:Indica和Indigo,約有一成外銷到國外,且主要銷往南非。

鑲著塔塔橢圓型商標的車輛滿街跑,已成為現在印度街景的一部分。

不過,印度每千人中僅七人有車,截至2006年3月的會計年度,11億人口的印度一年賣出130萬輛客車(其中小型車高達七成),只是3億美國人一個月的購車量,可見印度車市成長空間還很大。

而過去十年,印度汽車市場每年平均以12%的速度成長;如果汽車能賣得像機車一樣便宜,市場變化肯定會更快!

去年,印度賣出約700萬輛機車,價格約在3萬到7萬盧比(約新台幣2.1萬到5萬元),因此,塔塔當初便將小車價格鎖定在10萬盧比(約新台幣7.16萬元)。

儘管西方國家覺得不可思議,但這仍是印度平均國民所得750美元的三倍。

「大家都想要買車,只是今天大部分的印度人買不起,」古吉拉提指出,印度一般家庭只買得起兩輪或三輪機車,颳風下雨時騎在印度狀況不佳的馬路上,實在辛苦又危險。「塔塔先生的夢想,就是為這些金字塔底層的潛在客戶量身訂做一台低價小車,給他們一個晉升有車階級的機會!」

祕密研發,苦熬四年問世

但是,在五年內,要研發出新台幣7.16萬元的小車,時間和成本的雙重壓力,讓塔塔的對手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塔塔先生宣告夢想不久後,位於普內的塔塔汽車研發中心裡(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re),便有五名員工被叫去開會。

不明所以的他們,帶了60頁的簡報去,以為只是去報告目前市面上可見,最低成本的交通工具,如機車等。

他們還不瞭解,接下來的四年,將在重複上演的失敗中度過;最痛苦的是,他們甚至不能對枕邊人提起這個小車計畫。

「最困難的是,這麼低價的小車,沒有典範或前車之鑑可以取法,而且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成本和性能之間求取平衡,」古吉拉提強調。

因為,塔塔先生提出研發人民車的三大原則,必須是——可接受的價格、可接受的性能、符合環保規章。

在計畫開始的一年半,研發團隊毫無頭緒,也沒有太多進展;他們的腦子裡頂多還是只能想到加裝了塑膠車頂、側面用欄杆圍著,比一般機車更安全些的兩輪機車。

研發團隊手邊,也只有印度當地的死對頭馬魯提汽車(Maruti)一款要價20多萬盧比(約新台幣15萬元)的Maruti 800小車可供拆解、參考。

主體設計,援引機車思惟

2005年,塔塔推超低價「王牌(Ace)」卡車,只賣5100美元(約新台幣15.6萬元),上市20個月賣了10萬台;為了趕上市場需求,塔塔還只供應白色烤漆的車子,以節省生產時間!

直到當年8月,主導低價「王牌」卡車成功上市的吉瑞許.瓦格(Girish Wagh),加入並領導500人的小車團隊,才加速了NANO的成形。

逐夢的過程,困難重重。光是找尋、設計汽車的心臟——引擎,就相當費時耗力。

首先,瓦格派人到全世界搜尋小車可用的引擎,甚至嘗試採用摩托車引擎,但最後礙於成本,只能決定由塔塔自行研發,並由德國Bosch協助開發。

塔塔汽車也找來曾經協助設計Indica外型的義大利汽車工程發展中心與飛雅特汽車,協助設計NANO的外型。

初始概念從機車發想、也找來機車工程師加入團隊的NANO,有些設計靈感就來自於機車。例如從山葉(YAMAHA)機車挖來的印度員工,所設計NANO儀表板上的模組,就是來自機車儀表板的構想。

全球採購,低價成高競爭力

除了設計之外,採購也是一個大問題。低價小車,意味著從生產、材料、設計到人力資源,整個組織的成本都要降到最低。

因此負責零件採購的小組,已成了全球汽車零件供應商最不歡迎的對象。

不斷殺價的結果,NANO的零件供應商都大嘆,做了這筆生意,至少要兩、三年後才能開始回收!

做為塔塔汽車二線供應商,台灣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便搖頭嘆說:「為了一個只要一毛錢的螺絲,塔塔汽車還可以跟我『盧』上半天!」

NANO節省的成本令人咋舌,也讓團隊自己嚇一大跳,例如車門手把的零件,就比對手Maruti 800還要少七成。

五年來,研發投入170億盧比(約合新台幣122億元),在眾汽車業者的唱衰聲中,NANO最便宜的陽春版如期誕生了──沒有空調、沒有動力方向盤、也沒有安全氣囊,為了節省成本,甚至只有一支雨刷,相當「極簡」。因此也被譏笑為:「加了殼的機車。」

儘管陽春到不行,卻沒有人敢輕忽NANO的未來影響力。

《華盛頓郵報》就不禁評論:「底特律要頭痛了!」

曾經待過台灣福特總經理,現任福特汽車全球副總裁的約翰.派克(John Parker),就不吝讚美,「NANO是一台革命性的小車,賦予人類對車子的不同想像,我對塔塔致上崇高的敬意!」

儘管同業都不看好NANO未來的微薄獲利,也不認為塔塔汽車可以同時跨坐在動輒高達10萬美元的捷豹、路華汽車,和低價如10萬盧比的NANO上(價格帶約差43倍),向前奔馳。

但NANO問市以來,持續攻占全球重要媒體頭條、版面,無形間已經為塔塔汽車大打全球品牌宣傳,媒體預估約現賺50億元的廣告費。

等到9月NANO進入量產,不僅印度人買單,塔塔汽車還盤算從印度輻射出去,未來將銷往非洲、東南亞、東歐、拉丁美洲等地。誰說,7萬元買不到一台小車呢?

百年塔塔 用半世紀打造汽車王國

塔塔集團有130年歷史,以茶葉起家,現有100家公司,跨足電機、汽車、冷氣家電、營建設備、金屬化學、製藥、電力、太陽能、飯店、地產、金融、軟體顧問、衛星通訊、鐘錶業(Titan牌手錶,世界第六大製錶商)出版、陶瓷、零售等。

2006年,集團營收220億美元,2007年為340億美元。

1954年,集團成立塔塔汽車,在印度、韓國、西班牙、泰國、孟加拉、南非、馬來西亞、肯亞、俄羅斯等地設廠。

以營收而言,塔塔汽車是印度最大汽車公司,也是世界第五大商用汽車廠、印度第二小客車廠。去年,塔塔汽車營收79億美元,獲利5億4000萬美元,研發中心有3000名工程師。(林孟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