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誕生後,白領工作的效率變得愈來愈高,提企畫、寫報告、準備簡報,AI工具都能派上用場。只是,對主管來說,也發現新問題:有了AI,究竟該如何衡量部屬的生產力?
能力愈大,責任愈重。」這句原先是《蜘蛛人》電影中,班叔(Uncle Ben)對彼得.帕克(Peter Parker)的期許,落到職場上,卻成為讓不少人害怕的勸勉。
寫程式有GitHub Copilot幫忙、撰寫研究報告得到Perplexity加持,就連電子郵件也有微軟Copilot、Google Gemini的自動完成功能,只要半天不到,就能完成過去需要兩天的工作量。只是,許多員工選擇沉默,他們擔心提升效率後,換來工作「加量不加價」的結果。
企業該如何應對這種生產力兩難?
主管有期待、員工會藏招
作為創業者,同時也是公司執行長,第三方支付新創應援科技創辦人蕭新晟坦承,對於AI提升員工產能,的確有合理期待,他也曾告訴同仁,「期待我們現在30人,但有60人的產出。」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