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有30萬名失智症患者!免疫新藥、頭戴式掃描儀打造治療新趨勢

王筱慈
user

王筱慈

2025-08-13

瀏覽數 300+

台灣與歐美國家都在迎接高齡化社會,愈來愈多民眾擔心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功能逐漸衰退。達志影像
台灣與歐美國家都在迎接高齡化社會,愈來愈多民眾擔心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功能逐漸衰退。達志影像
00:00
00:00

隨著人口老齡化,失智症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重要健康挑戰。尤其在演員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與國內心臟外科權威、前衛生署長林芳郁確診後,社會對此議題的關注度大幅提升。曾經繁忙的社會菁英,現如今猶如Wi-Fi斷線,失去回應,仿佛進入了另一個孤立的世界。這些知名人物的病情,也讓大眾更加關注失智症的預防與治療。

台灣有30萬名失智症患者,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已達約8%!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30萬名失智症患者,65歲以上失智症的盛行率已達約8%。而全球每3秒鐘便新增一例失智症病例。這種疾病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對家庭照顧者也是一大挑戰,造成沉重的身心壓力。現行的長期照護資源面臨人力不足、服務分布不均以及經費不足等問題,使得許多家庭在照顧過程中陷入困境。這一情況急需政府與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在2025年Bio-Asia亞洲生技大展期間,舉行了「阿茲海默症國際論壇」,來自台灣、日本、韓國的產官學研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與創新治療策略。

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Dr. Makoto Higuchi出席阿茲海默症國際論壇,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提供。

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Dr. Makoto Higuchi出席阿茲海默症國際論壇,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提供。

衛生福利部呂建德次長指出,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已達8%,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未來將可能面對「輕度失智照顧重度失智」的挑戰,這將對社會、家庭與個人帶來巨大負擔。他強調,台灣是亞洲第二、全球第十三個建立國家級失智症計畫的國家,政府已開始重視早期篩檢的重要性,並將引入過往C型肝炎防治的經驗,找出那些未被診斷的患者,並提供治療。

長期照顧司吳希文副司長則介紹了「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指出台灣已將失智症列為公共衛生的優先挑戰,並將聚焦於社區與家庭中心的照護模式,提升篩檢率,並加強對照顧者的支持與民眾的認知,目標是達成2025年「777」目標(70%診斷與照顧率、70%家庭照顧者獲支持、7%民眾具正確認知)。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提供。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提供。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強調,失智症已成為台灣社會的一大挑戰,預計到2041年,每10位長者中便會有1人罹患此病,目前每年的照護成本已突破3,400億新台幣,急需更有效率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策略。

早期診斷對失智症治療有極大幫助!頭戴式腦部PET掃描儀可至偏鄉早篩 

學者們指出,及早診斷對治療失智症至關重要。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徐榮隆教授表示,阿茲海默症佔所有失智症的半數以上,並且透過正子攝影(PET)技術,可以觀察Tau蛋白與Amyloid beta蛋白的沉積模式,從而辨識病理變化,為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契機。

遠見 39 週年,感謝你的陪伴>>訂兩年雜誌再送一年

新旭生醫創辦人張明奎博士表示,診斷技術的發展正在為對抗失智症帶來希望。Tau蛋白沉積模式將可能成為未來診斷阿茲海默症的黃金標準,並預計結合AI、基因組學與生物標記提供精準醫療。此外,輕便、可攜式的檢測技術也將有助於基層及偏鄉地區的早期篩檢。

台灣新旭生醫執行長張明奎,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提供。

台灣新旭生醫執行長張明奎,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提供。

國際方面,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QST)的Dr. Makoto Higuchi與Dr. Taiga Yamaya介紹了Tau蛋白與α-synuclein PET影像探針的最新研發情況,而韓國Illimis Therapeutics的Dr. Sanghoon Park則分享了其GAIA平台,能溫和清除類澱粉蛋白並降低傳統抗體療法的副作用。

安立璽榮免疫新藥進入臨床二期,獲得比爾蓋茲贊助 

安立璽榮(Elixiron Immunotherapeutic)執行長陳泓愷博士介紹了該公司開發中的免疫調控新藥Enrupatinib(EI-1071)。此藥物因其針對小膠質細胞的獨特作用機制,受到國際專家的高度關注。Enrupatinib是一款高選擇性CSF-1R抑制劑,具有良好的腦通透性,可有效抑制小膠質細胞的過度活化,從而減少神經發炎,保護神經元,對於阿茲海默症、漸凍症、帕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神經疾病具有治療潛力。

安立璽榮執行長陳泓愷博士說明新藥已進入臨床二期,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提供。

安立璽榮執行長陳泓愷博士說明新藥已進入臨床二期,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提供。

該藥物已完成台灣與美國的一期臨床試驗,並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及三軍總醫院進行二期臨床試驗,進一步評估其對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改善效果。此藥物的一、二期臨床試驗獲得比爾·蓋茨基金會與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資助,並成為亞洲唯一兩度獲獎的項目,彰顯安立璽榮在神經炎症藥物領域的創新實力。

陳泓愷表示,安立璽榮的核心團隊專注於發展「精準免疫療法」,並希望能將其研究應用於神經退化疾病和癌症治療等領域。他強調,免疫學是所有疾病的關鍵,包括神經退化疾病和癌症,通過深入理解免疫機制,將能開發出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小的藥物。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