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鄭麗君開記者會救火,疊加關稅因應?如何解釋台美仍「談判中」?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5-08-11

瀏覽數 1,550+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1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目前台美談判狀況。取自YouTube@行政院開麥啦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1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目前台美談判狀況。取自YouTube@行政院開麥啦
00:00
00:00

美國川普對等關稅自本月7日上路後,持續衝擊台灣政經情勢,包括計算方式採疊加計算等爭議持續延燒,讓外界各種說法紛飛,更有人質疑是「黑箱談判」。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11)日召開記者會救火,說明目前台美談判狀況外,也強調在接下來與美國的談判過程中,除爭取美方再降低對等關稅稅率、一併磋商232條款外,也會向美方爭取「對等關稅不要疊加原稅率」。到底談判有成果的時間點?疊加稅率的問題?真的有「保密協議」?本文一次看懂。

「我們還在持續努力中,台美還在持續磋商中,」隨著對等關稅議題不斷延燒,領軍關稅談判小組的鄭麗君,久違地再度現身在螢光幕前。

鄭麗君將工作歷程公開,澄清「黑箱」疑雲

為了消毒在野黨批評的「黑箱」疑雲,她甚至將近日的工作歷程,也向社會公開:「包括8月7日新關稅上路當天,我們也在準備晚上跟美方的視訊會議,我們在上週四(8/7)、週五(8/8),連兩天和美方進行視訊磋商」「過去台美雙方歷經4輪實體談判、十次線上磋商,談判始終有正向發展」「這是一場非傳統的經貿談判,時間被高度壓縮,我們在極短時間內需進行大量內部協商,從2月至今我已開了超過300場會議。」

儘管努力許久,但台美雙方未能在8月1日達成共識,她重申兩個原因,一是時程因素,美方與多國同時進行談判,台美雙方雖有持續性的進展,但未能進入最終的總結會議;二是台灣作為美國第6大貿易逆差國,其中絕大多數的逆差值,是半導體等ICT產品創造,這部分涉及美方刻正進行的232條款調查,複雜性相對較高,且美方的政策還在發展中,雙方還需要更多的時間進一步討論。

而從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期釋出消息稱,「尚未達成協議的國家,應該會在10月底前大致底定,」鄭麗君說,對於後續談判的時程,「我方當然希望愈快愈好,因為我們了解產業面臨一定的衝擊與壓力。」

她也透露,上禮拜台美雙方進行兩次視訊會議後,正在洽商下一次的時間,「台美雙方持續密切保持聯繫中。」鄭麗君強調,台美間的貿易談判,並沒有所謂的「黑箱」,這次台美經貿談判,台灣跟其他國家一樣,跟美國均簽有保密協議,但每次磋商後,政院都適時的向社會說明進展,相關部會也受立法院相關委員會的邀請進行專案報告,各主管機關也持續和產業溝通座談。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1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目前台美談判狀況。取自YouTube@行政院開麥啦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1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目前台美談判狀況。取自YouTube@行政院開麥啦

為何台美關稅談判有「保密協議」?她解釋原因

她補充,其他國家因與美國已達成協議,因此透過聯合聲明、白宮公布的事實文件,或在社群媒體發文等多元方式,對外說明協議達成背後的談判條件,「但台美還在持續磋商中」,換句話說,協議尚未達成,政府自然得依照慣例,無法透露談判的相關細節。

鄭麗君說,一旦台美雙方達成協議,政府會立即向國會、社會完整說明協議內容,並提供衝擊影響評估,也會將協議文本送交國會審查,這部分,在台美第一次實體磋商時,台灣方面已經向美方清楚表示過,「所以沒有黑箱談判問題。」

儘管不提供台美雙方的談判細節,但從鄭麗君在記者會透露的內容,外界仍能對這場談判的艱難程度,略知一二。例如,鄭麗君就自曝,「每一次赴美談判都有新變化,隨各國跟美國談判進展的過程中,美方的期待與相關議題也會逐次擴增、甚至要求也會升高。」

例如關稅方面,美方期待各國全面開放市場;在非關稅貿易障礙部分,美國貿易代表署每年都會公布相關報告,包括美規車准入問題、農產品標準等等,「這些議題都是我們的必考題,都會列入磋商範圍。」

你訂了嗎?訂遠見兩年,額外加送一年,智慧閱讀不間斷

她重申,政府現在雖無法說明談判細節,但談判團隊的基本原則與態度,就是要維持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國民健康與糧食安全。她也提醒,若台灣在談判過程中,過度揭露相關底線或我方想要達到的目標,也有可能影響最終的談判結果。

與美達成協議國家,分哪兩類?

同為談判團隊的核心人物、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也表示,美國在與各國的談判過程中,議題均圍繞在貿易(追求公平互惠)、投資(擴大投資美國,實現再工業化)兩個主軸;而各國即使與美國達成協議,不但公布的方式不一、釋放的訊息也相當有限,但大致歸納下來,可分為:關稅、非關稅、貿易便捷化、經濟安全、商業機會這5大主題,這些議題又包括到一個國家的貿易政策、產業政策、投資政策與地緣政治,可說相當複雜。

在一眾跟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中,楊珍妮將這些國家分成兩類,一類是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台灣鄰近國家,由於這些國家赴美投資能力有限,美國對這些國家的談判目標,除嚴管洗產地問題外,就是「大幅開放市場」。例如印尼,白宮聯合聲明指出,消除約99%關稅,非關稅方面,包括汽車、藥品與醫材、智財權、技術標準、農業、勞動、環境等議題均有承諾。

另一類國家,是產業結構與台灣相似,但經濟規模比台灣大的國家,這包括歐盟、日本、韓國。她說,這些國家在與美達成的協議,市場開放的情形目前仍不容易判斷,但可發現美方對這些國家要求最多的是採購與投資。以歐盟為例,歐盟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就開出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採購7500億美元的承諾。

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說明美國及各國談判目標。取自YouTube@行政院開麥啦

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說明美國及各國談判目標。取自YouTube@行政院開麥啦

關稅疊加怎麼辦?232條款如何磋商?

至於對等關稅疊加計算方面,鄭麗君說,自美國4月初公佈對等關稅後,行政院就曾對外說明,根據美方的行政命令,我國產品輸入到美國所適用的關稅,就是「原稅率再加對等關稅的方式計算。」以水五金的水龍頭為例,原稅率是2.6%,暫時性對等關稅是20%,新適用的稅率就是22.6%。儘管政府過去均有相關說明,但她強調,政府仍須善盡說明之責,因此除了今天的對外說明外,政府也會成立線上專區,讓民眾都可以一覽相關資訊。

她也表示,美國對各國徵收的對等關稅均適用「疊加計算」,僅歐盟例外、日本在爭取中,台灣在後續跟美國的談判中,除了會爭取更好、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也會將232條款一併納入磋商,並爭取不要採取疊加稅率的方式進行計算。

鄭麗君強調,台美談判正進入關鍵階段,在這次判中,不僅美方有自己的目標,台灣也有自己的戰略思考,特別是美國正在推動自己成為世界的AI中心,而台美高科技供應鏈互補程度高,許多台灣企業已赴美擴大投資,「所以如何一併磋商,爭取我國企業在美國發展最有利的競爭環境,促成台美供應鏈持續合作,為我家企業營造最有利的國際布局,」她說,希望透過這場談判,也能彈出台美高科技伙伴關係的願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