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一條龍式的越式洗髮,這幾年在台灣爆紅,但你知道台灣也有本土正宗的一條龍式的理容服務嗎?位於台南的東來高級理髮廳、華谷理容院在社群爆紅,一則IG Reels觀看數最高破430萬,為何年輕人開始瘋老派理容?
七月平日的一天上午十點多,台南火車站不遠處的「東來高級理髮廳」陸續走進好幾位年輕人,有觀光客、有在地客,讓人誤以為是新的網美打卡店,但其實東來開業已45年,是台南老字號的理容院,不變的是老師傅的手藝和裝潢,許多第一次來的顧客都說,一走進東來最先被它全黑白色系裝潢吸引目光。
「比起快剪、髮廊,這裡氣氛復古、體驗感很強,在外面找不到!」一位年約35歲的台南人表示,東來洗髮、剪髮加敷臉只要650元,價格超「佛」。Google評價達4.5顆星、一則IG Reels體驗影片點閱超過430萬,讓東來成了打卡熱點,不只吸引年輕人打卡,後續的回頭客也多。
「理容天花板」風華再現
東來老闆娘王秀蓮回憶,1970年代創立的東來曾是台南仕紳雲集場所,一週一次「理容日」是醫院院長、企業大老闆、獅子會與扶輪社成員在開會前的儀式。當年一套服務含剪髮、修面、做臉、修指甲、擦皮鞋與肩頸按摩,「擦皮鞋是一大重點,要從頭亮到腳!」在一碗鍋燒意麵55元的當時,東來的客單價650元,可以說是那時候的「理容天花板」。
隨著社會型態轉變,老顧客逐年凋零,曾經絡繹不絕的高端客群,如今只剩一成,王秀蓮說,以前師傅都是學徒制,現在沒有人要學傳統理髮了。儘管如此,東來卻在近年靠著年輕客群重現當年的光景。
搭上「台灣感性」舊瓶新裝
不只是東來,另一家台南老字號「華谷理容院」也乘著這波懷舊風,悄然重生,1976年開業的華谷理容院,由第二代經營者曾敬淳接棒,從一家小規模理容院,擴張為兩層樓、自地自建的120坪營業空間,除了保留傳統「一條龍」服務,還設有按摩包廂、休息區等空間,懷舊的空間和服務不只吸引本地新客群,還有日本獨旅客特地前來朝聖,Google評價高達五顆星。
「以前客人坐下後,有人洗頭,有人修手腳指甲,是一種兩人四手的享受,」曾敬淳分享,回顧1970、80年代,正是理容院的全盛時期,華谷空間設計可見時下的流行元素:水晶吊燈、大理石桌、夾層休息區。全盛時期最多可容納25位技師,甚至有煮飯阿姨專職員工餐。當時台灣錢淹腳目,男性娛樂有限,理容院與女性的美容院相對應,是熟男講究生活品味的象徵。
隨著近期吹起的「台灣感性」,讓老派技藝滿血復活,在體驗經濟中找到重新登場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