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台達電股價飆、光寶法說旺!成BBU概念股外還吃到這商機?

吳季柔
user

吳季柔

2025-07-31

瀏覽數 5,950+

台達電第二季營收達1240.35億元,再度創下營收新高。取自台達電
台達電第二季營收達1240.35億元,再度創下營收新高。取自台達電
00:00
00:00

使用輝達晶片的AI大模型超級吃電,是熱門議題,但也讓BBU翻紅。台達電(2308)公布第二季財報後,7月31日股價創下歷史新高。不僅單季營收再度破紀錄,EPS每股淨利也上看5.37元,可說是前景大好。而前一日舉行法說會的光寶科(2301),也繳出亮眼成績單,雲端事業部門營收大增五成。除了輝達GB200帶旺的BBU,電源雙雄法說會也都在談一項AI資料中心關鍵技術「液冷」(liquid cooling),將如何牽動未來布局?

ChatGPT等AI大模型用電超兇,但也讓BBU翻紅了。

7月酷暑尾聲,市場掀起一場AI資料中心商機大戰。不僅鴻海(2317)、東元(1504)強強聯手,7月30日宣布增資換股結盟,有意推出「一站式資料中心解決方案」,搶攻美國製造市場。

相繼登場的兩場法說,電源雙雄光寶科(2301)、台達電(2308)也雙雙釋放相同訊號,不過兩大吃下AI資料中心電源商機的台廠,除了掀起軍備競賽的「備援電池模組」(Battery Backup Unit, BBU),還看到什麼技術重點?

輝達帶動BBU大爆發!光寶北美將擴4產線

光寶科率先打頭陣,總經理邱森彬大步走向禮堂舞台,顯得意氣風發,果然開出亮眼成績單。第二季營收為新台幣404億元,年增21%、季增11%,三大事業部門皆為年、季雙成長。

法人提問第二季毛利率22.1%,季減0.5個百分點,邱森彬對此回應,如果排除匯率影響,第二季營收約增長4%,毛利約增加0.2%,營業利潤會則增長0.5%。不過,儘管有匯率等不利因素,若以2025上半年22.3%毛利率來看,仍創下五年來同期新高。

其中,受輝達GB200、GB300需求帶動,光寶科近來的明星產品 BBU所屬的雲端事業部門,營收年成長達五成!

到底BBU是什麼?這是可提供斷電時的短暫供電備援電池模組,且能源轉換效率可達90%,在耗費大量電力的AI基礎建設時代,扮演角色逐漸吃重。

光寶科法說會。吳季柔攝

光寶科法說會。吳季柔攝

(延伸閱讀:BBU是什麼?概念股一次看懂

光寶科近來持續擴大研發力道,針對輝達GB300,也正積極研發相關產品。此外,邱森彬也透露,預計將BBU產線擴大到16條,北美新建四條、台灣也將從原先三條翻倍,中國則維持六條產線,「2025年AI相關營收占比預計可達20%。」

另一方面,邱森彬也提到光寶科的新產品,包括將電源、備援電力與配電系統整合的「3-in-1 Power Rack」機櫃方案,以及「液對氣」(Liquid to Air)散熱系統,目前都已經進入到客戶最後驗證的階段,預計第四季開始出貨,有望帶動下半年成長動能。

年度激省!$3,680 帶回24期遠見+高質感行李箱

而散熱產品對營收貢獻,他也看好這類產品有的平均銷售單價(ASP)更高,已經有兩個案子在和客戶洽談當中,預期明年營收占比可達5%。

對於法人提問,2026年AI相關營收是否預計可達25%?「我覺得應該可以更樂觀啦!因為我們一直強調,要能夠變成一個系統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邱森彬說。

今年就靠AI了!台達電營收、EPS「史上最佳」

接續第一季的強勢營收,台達電第二季營收達1240.35億元,再度創下營收新高。Q2毛利為440億元,毛利率35.5%,成長動能來自資料中心、伺服器,相比之下,電動車部門則小幅虧損。

第二季EPS每股淨利5.37元,2025上半年9.31元,較去年同期大增54%,雙雙刷新歷史上最好紀錄。繼財報發布後,台達電31日股價上看567元,單日漲幅近7%,站上歷史新高。

台達電董事長鄭平在法說會上直言:「今年的成長就看AI了!」

台達電董事長鄭平。吳季柔攝

台達電董事長鄭平。吳季柔攝

台達電投資人關係經理劉致遠補充,相較2024全年36億,光是上半年,BBU營收就達到50多億,大幅成長,「下半年應該會比上半年再更好,今年(BBU營收)大概100多億。」

「AI資料中心有點像軍備競賽,接下來兩三年趨勢不會改變。」台達電企業投資部副總裁劉亮甫指出,包括Meta、Alphabet等財報都顯現AI業務有顯著成長,且川普「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通過了,國際市場預計持續樂觀。

劉致遠指出,電源零組件目前仍是主要獲利來源,但基礎設施部門的成長非常明顯,「跟去年比幾乎是九倍的獲利貢獻。」基礎建設獲利成長與資料中心需求暢旺相關,其中又以近年引起關注的液冷相關零組件等,獲利最顯著。

鄭平分析,雖說當前興起「液對液」(Liquid to Liquid)新興技術的討論,但目前主要市場需求仍以「液對氣」(Liquid to Air)為大宗,而資料中心內部的Liquid to Air散熱零組件,從板級到機櫃級的冷卻方案,這部分「台達電市占率非常高」。

至於供應鏈布局,台達電目前組裝以台灣為主,後端組裝會到美國,有考慮把台灣這一塊轉移到泰國。「如果泰國關稅36%,可能會停止在泰國擴產。」液冷製程並不是要很多人,反而是需要很多「大傢伙」的設備與複雜技術。

同理可證,將供應鏈全部轉移到美國仍需考慮成本,他坦言,當地找供應鏈的成本還是很高。

除了BBU,兩場法說會中也可觀察到,「液冷」幾乎可說是第二主角。從電源到液冷,AI資料中心牽動的商機已經全面開打,台廠紛紛摩拳擦掌,搶攻AI基建大餅。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