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署報告指出,113年民眾國內旅遊2.22億旅次創新高,但單日遊比率增加,輕旅行漸成主流,將衝擊旅宿業經營。交通部長陳世凱今天說,將推動深度旅遊,增加旅客停留天數。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邀請交通部長、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就「我國觀光旅遊市場概況及國軍搭乘交通工具優惠措施規劃情形」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根據觀光署報告,依據113年台灣旅遊調查報告,初估113年國內旅遊共2.22億旅次,較112年2.06億旅次成長7%,也較疫前1.69億旅次成長三成,顯示國內旅遊並非外界所言呈現衰退,而是仍持續維持熱度,穩定成長。
對於國民旅遊旅次增長主因,觀光署報告分析,當日來回趨勢逐年增加所致,其中113年當日來回約75%,較112年71%、108年66%為高。
觀光署:這些原因衝擊旅宿業經營
觀光署表示,國民旅遊雖然總旅次增加,但存在淡旺季差異大、區域內旅遊、當日來回等現象,將直接衝擊到旅宿業經營,如何提供獨特體驗、發掘多元深度主題旅遊、促進區域分流,並增進旅客過夜、留宿消費的觀光經濟、提升國旅價值,均是目前必須共同努力的方向。
對於中國國民黨籍立委魯明哲關切國旅旅遊型態改變,陳世凱表示,旅遊型態改變是現狀,現在旅宿業狀況確實不好。他提到,將透過舉辦活動、更深度旅遊旅程,並與地方政府結合,讓旅客停留在當地不是只有幾個小時,而是1天、2天。
人力規模兩樣情!旅宿業大減、民宿反增
旅宿業整體人力規模部分,根據觀光署統計,整體約9.48萬人,其中觀光旅館業約2.23萬人(較去年減少441人,較疫前減少5600人);旅館業約5.29萬人(較去年減少1665人,較疫前減少4606人)。
不過,民宿達1.96萬人,較去年增加677人,較疫前增加3938人。
觀光署表示,觀光旅館及旅館人力減少,主要受到國旅型態轉變、業者自身經營考量、花蓮地震及缺工影響,民宿則尚未受到影響。
本文轉載自2025.07.24「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