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早期的易開罐嗎?那時候,鋁罐和拉環還是採取分離式設計,所以經常發生打開飲料罐的拉環,正想好好享用冰涼飲料的同時,手中卻還得為了小小拉環該放哪兒、還是該丟掉而不知所措的狀況。
在罐頭公司上班的庫奇克(Daniel F. Cudzik)心裡始終掛念著這點:分離式拉環不好攜帶,容易割手,甚至很多人隨手丟棄,造成垃圾污染。
後來,他靈機一動,改良、發明出「留置式拉環」,1975年申請專利後,成為今天普及全球各地的環保易開罐。
無疑地,創新始終來自人性。
絕大多數的創新產品,都是為了滿足人性對生活的需求或價值的追求而誕生。
2007年也不例外。尤為特殊的是,全球暖化問題在去年震撼全世界,人性對環保的需求大幅提高。「綠色創新」也因而成為2007年全球產業創新的一大特色。
2007年國際上有哪些重大的硬體創新?全球又如何飇出創意?且看《遠見》報導。
硬創新
帶來新生活風格/iPhone
2007年最轟動的創新產品,非 iPhone 莫屬!不僅被《TIME》《LAPTOP》等雜誌選為「年度最佳創新產品」,從6月底上市後,短短三個月內,熱賣140萬支以上。iPhone已經準備推向國際市場,預計在2008年底達到銷售1000萬支。
iPhone讓蘋果和賈伯斯(Steve Jobs)再次贏了面子,也贏了裡子。
酷炫、新穎而又精緻的外觀與使用介面,是 iPhone 征服人心的第一印象。
不僅首創手機內建平衡感應器,手機畫面可以自動進行水平或垂直調整,創造全新的視覺感受;iPhone也將觸碰式螢幕、圖像及自行研發的OS X作業系統進行流暢的整合,帶給使用者前所未有的「全手控」操作新體驗。
iPhone不只是手機,更是一個多工的網路多媒體平台。收發電子郵件、拍攝照片、聆賞音樂,甚至在 Google 上瀏覽地圖等,都可以「一機呵成」。
如同姊妹產品iPod一樣,iPhone未來在周邊軟硬體產品推出後,被預期將再帶來一股圍繞著iPhone 為中心的生活風格:I-style。
可以折疊的汽車
城市車
小巧敏捷的城市車(city car),未來將在全球各大都市的街道上馳騁。
目前多數都市,普遍面對大眾運輸工具末端的接駁轉運問題。在歐洲,包括法國、荷蘭等國目前採用單車做為旅客前往目的地的代步工具,但對於長途轉運、或趕時間的旅客來說,單車則略顯不足。
對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研究室(MIT Media Lab)研發出一款車身長度只有1.5公尺、可供兩人乘坐的城市車。
小車未必慢,城市車時速可達90公里。此外,城市車靠鋰電池做為動力來源,因此不產生空污,符合環保的現代新時尚。
城市車的另一項特點,是車身可以折疊停放,以配合都會區寸土寸金的地理特徵。一個普通車位,大約可停放五至六輛的城市車。
城市車目前已經進入最後測試、改良階段,預計2011年正式上市。環保、節能、省空間,城市車未來將是上班族的好幫手。
淨化空氣的回收煤灰磚
綠磚
「台灣之光」,不再是王建民獨有的封號。近來榮獲《TIME》雜誌、《Popular Science》等重要雜誌選為「年度最佳發明」的綠磚(green brick),它的發明者劉亨立(Henry Liu)博士,是在地長大的台灣人。劉亨立1959年畢業於台大農機系,隨後出國前往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取得土木工程碩士、博士學位,後於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任教。
他研發的「綠磚」,又稱為「煤灰磚」(fly-ash brick),是將火力發電所產生的煤灰廢棄物再利用,製造成極具環保價值的建築再生用料。
全球火力發電每年為地球帶來幾百萬噸煤灰,煤灰中含有汞(水銀)物質,往往飄散到大氣中,隨著雨水落下,悄悄污染人和動物的身體。
綠磚不僅將煤灰回收再利用,減少汞的排放,同時綠磚還具有吸收周圍大氣中汞物質、淨化空氣的功能。此外,綠磚在室溫底即可製成,不需高溫燒窯,生產過程也十分節能。預計2009年量產面市。
可捲收的柔軟螢幕
軟性顯示器
正在電腦商場購物的建宜,在電話裡跟太太報備了家裡螢幕已經送修完畢。隨後掛上電話,將手機捲起來,放進口袋,再把修好的電腦螢幕捲好,放進公事包裡帶回家。
以上情節,非屬虛構,這是未來即將發生的情景。「軟性顯示器」(flexible displays),又稱為「可撓型顯示器」,正是目前全球業者極力研發的重點項目。
有別於傳統LED(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它最大的特點在於有彈性、可彎曲或折疊,柔軟且耐摔,加上極度輕薄的體積,收藏相當方便。
其中,軟性顯示器所使用的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技術,簡單地說,就是在兩片電極之間,放入特製的有機小分子材料,經導電後便可自行發光。
日本新力(SONY)、韓國LG. PHILIPS LCD是這領域的佼佼者。兩家業者所最新公布的軟性顯示器樣品,已經可以顯示1670萬色,技術均較以往大幅提升。
軟性顯示器備受矚目,被認為對未來3C用品的改良創新,提供了蓬勃潛力及無限的想像空間。
夢幻場景成真
EOG動畫技術
許多人看過《貝武夫》(Beowulf)後,總會好奇:「以後拍電影還需要真人嗎?」
製片史塔基(Steve Starkey)解釋,「一切都是以真實實物做基礎的。」儘管片中幾乎全用電腦動畫合成,但一切人物、服裝、道具等都是實物拍攝,再輸入電腦後製。唯獨怪獸和場景,是完全虛構。
運用數位3D動畫拍電影,已非新鮮事。但「眼動電圖描跡」(EOG,electro-oculogram)的技術,是《貝武夫》創新突破的關鍵。EOG讓電腦感應器可以根據演員眼皮肌肉的運動,描繪出演員當時的眼神,解決以往電腦感應器無法掌握人物眼神的問題,讓電影人物更為逼真生動。此外,最新數位3D技術可以流暢地同步處理兩張影像的計算,使畫面更立體、細緻。
甚至連貝武夫臉上的汗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隨著動畫技術一日千里,再多虛構的夢幻場景,都做得到。
軟創新
15萬個臭皮匠
IBM全球線上激盪
你常常為企業如何創新、如何尋找創意而苦惱不已嗎?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如果企業主管願意轉個身、低下腰,傾聽旗下數百、數千甚至上萬名「臭皮匠」員工的點子,將會是什麼景象?
早在一年多前,IBM所舉辦的「創新大激盪」(Innovation Jam),就讓來自全球104個國家、67家公司、超過15萬人的「臭皮匠」,搖身一變成為IBM的諸葛亮。
現在,這樣廣邀大眾參與的創新模式已經逐漸蔓延到許多企業。
這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同步腦力激盪活動,分別在2006年的7月24至27日、9月12日至15日兩階段舉辦。
第一階段,IBM向旗下所有員工、眷屬、乃至客戶、企業合作伙伴等發出邀請,共同到IBM網站上進行日以繼夜的創意發想。
集思五創新,投入1億美元研發
任何創新、可以實用在生活中、改善人類生活的點子,都可以盡情地提出與全世界的網友分享。
參與發想的網友當中,最年輕的,只有八歲。
「我們等於是把實驗室對全世界開放了,」IBM的CEO帕米薩諾(Sam Palmisano)打趣地說。
到了第二階段,由副總裁等級以上主管所遴選過、實用性較高的項目,被放到顯著位置繼續深入討論。
最後,選出五項概念成熟、可行度最高的創新項目後,由IBM投入1億美元資金,預計在五年之內研發完成,並推廣到社會上廣泛運用。
這五項集思廣益、匯聚而成的重點創新,被IBM稱為「Next Five in Five」(未來五年的五大創新)。
這五大創新的內容涵蓋環保節能、健康飲食、便捷交通、醫療照護、手機附加服務等領域。
今年起已經進入研發階段,預計近年內將陸續問世,也將讓IBM在未來商業經營上取得重要的領先優勢。
「這場活動大幅提升了我們創新的能力,並讓我們更精確地朝著商業及社會的領域上創新,」帕米薩諾對「創新大激盪」的成果頗為肯定。
重視大眾創新,善用群眾力,為IBM贏得創新的源源動力,也在不知不覺中,爭取到全球更多用戶的肯定。
廣告像朋友背書
社交網站Facebook
請先閉上眼睛,回想一下,你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了哪些廣告?
想不起來嗎?別擔心。
NBC Universal的CEO薩克(Jeff Zucker)已經說過,每天面對大量資訊,人們幾乎記不得曾經在螢幕上看過哪些廣告。
由於傳統的網路廣告已陷入瓶頸,業者紛紛謀求創新變革之路。
人脈鍊金,便在此刻順勢而起。社交網站 Facebook絕對是箇中翹楚。
它在2007年11月推出「Facebook Ads」廣告服務後,一天之內吸引了十萬家廠商登入註冊。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巧妙運用會員的豐沛人脈,協助廣告主達成目標精準的「聚焦廣告」(targeted advertising)或「針點行銷」(pinpoint marketing)。
人脈是存摺,生活互動裡藏金
首先,Facebook在2007年5月開放程式碼,讓網友可以自由製作各種widgets(小型應用程式)。
大批網友趨之若鶩,幾乎成為Facebook的「大眾創新研發部」。五花八門的widgets,也吸引更多的會員加入Facebook。
其次,Facebook將5000萬會員的個人資料,細緻地分類整理,例如年齡、性別、嗜好、居住地區、政治傾向等,讓廣告商得以針對特定族群發放廣告,提高成功率。
假設美國歌手諾拉瓊斯(Norah Jones)要在紐約舉辦演唱會,廣告商只要針對住在紐約附近、喜歡或曾下載諾拉瓊斯音樂的會員來發送廣告,省下不少成本。
此外,透過一個叫做「Beacon」的widget,人人也都能變成銷售員。
例如當你在亞馬遜書店買了本《哈利波特》,Beacon的視窗便跳出來,熱切地問你,是否願意和你的好友分享這個消息?同意後,所有好友的頁面馬上會浮現訊息,大家都知道你剛買了這本書。
「沒有什麼會比好友的推薦更具影響力,」年僅23歲的創辦人薩克伯(Mark Zuckerberg)強調。
網路研究機構 Forrester也發現,高達83%的網路消費者表示,他們最能信任的參考資訊來源是朋友或舊識。Forrester分析師歐陽傑瑞(Jeremiah Owyang)認為,「Facebook讓廣告進化成為一種『背書』(endorsement)。」
朋友的背書,根源於人對人之間的信任。信任,在網路世界裡,成為重要的商機來源。
運用群眾力來創造新價值,從5000萬會員組成的人際地圖裡,探測出金礦所在的座標。這是Facebook的創新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