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川普2.0關稅戰,反創造跨國併購商機?

黃齊元
user

黃齊元

2025-06-02

瀏覽數 1,300+

受到川普關稅政策影響,台灣企業加速海外布局,海外投資併購成為企業新顯學。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受到川普關稅政策影響,台灣企業加速海外布局,海外投資併購成為企業新顯學。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川普2.0關稅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重回「美國製造」。例如,最新的加稅項目,就是將鋼鐵銷美的稅率,從目前的25%加倍提升至50%,「以進一步保護美國的鋼鐵產業。」結果,全球供應鏈改弦易轍,各家企業的海外投資成了新顯學。

最近,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公布「2024年台灣併購白皮書」,這是協會每年根據當年台灣企業併購活動,包括國內及國外案件整理出來的產業研究分析,至今已有十年,每年委由資誠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顧問團隊負責撰寫。

近期,由於台積電積極赴海外投資,以及川普2.0關稅政策影響,促使台灣企業加速海外布局。以往海外投資併購多半集中於大型企業,但川普政策衝擊,造成全球供應鏈脫鉤,以及產業重新布局,影響層面涵蓋所有產業及各種規模企業,海外投資併購甚至成為企業新顯學。

跨國併購加強互補

跨國併購對企業來說,有以下幾點好處:首先,可迅速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或領域。近年不少台灣企業藉由併購,切入汽車電子、自動化、醫療設備等過去不擅長的領域。其次,可取得國際人才及團隊。台灣企業過去多以國際貿易為主,但缺乏全球營運與管理的人才,藉由併購可加速完善跨國經營能力。再者,美中競爭激烈,歐美公司對陸企均有高度戒心,但非常歡迎和台灣企業合作,台灣製造強項和外國公司的市場、品牌及技術,形成完美互補。

整體說來,2024年,台灣雖無鉅額交易,但海外併購活動依然熱絡,交易金額在5億美元以下的交易件數共46件,產業涵蓋金融、生技製藥、電子及原物料。2024全年海外併購交易市場總額為30.97億美元,較前一年減少約33億美元,是因為2023年有四起超過5億美元以上的鉅額交易(2024年則無)。

歐洲市場成為台灣製造業大廠海外布局的重要跳板,2020~2024年交易金額,由2600萬美元成長至13億5900萬美元,交易件數由3件成長至15件。美國為新興產業布局重點,2020~2024年交易金額由2億1900萬美元成長至4億2700萬美元,交易件數由7件成長至12件。日本市場尚待進一步積極拓展,2020~2024年交易金額由2700萬美元成長至3億6700萬美元,交易件數持平。

歐洲成併購重要市場

從區域來比較,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歐洲變成台灣併購重要市場,很多集中在德國。台灣正企圖加強與歐洲的關係,蔡總統最近訪歐也證明了此點。台商的併購在地區和產業均有驚喜,例如,去年瑞儀以近3億歐元收購丹麥先進光學元件公司,說明中型企業轉型企圖心。

川普2.0將使得美國市場變得更重要,目前的跨國投資案主要涵蓋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投資,以及AI伺服器等大廠前進德州。從長期來看,配合這些鉅額投資,可能會有供應鏈相關的併購產生。台灣18家半導體中小型供應商及組成德鑫產業控股,以打群架方式前進美國。

你訂了嗎?訂遠見兩年,額外加送一年,智慧閱讀不間斷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跨國併購案漸成熱潮。早年,日本沒有很多來自台灣的買家,但這幾年,因為台積電赴日本熊本投資,帶動了投資風潮。不過,近期日本熊本二場興建已暫緩,反而是美國亞利桑那州三廠提前動,未來日本併購是否仍然活躍,仍需進一步觀察。最近,國巨欲以公開收購方式併購日本上市公司芝浦,並和另一家日企競標,不斷互相加碼投資價格,為台日併購帶來強勁動能。

綜合來說,關稅、區域化及短鏈生產,仍為企業主要關注焦點,短期內,台灣企業對海外併購態度及價格趨向保守,但我認為,應屬短期現象。未來,中小型企業海外併購交易將大幅增加,且以取得控制權為主,企圖確保併購後,整合效率與獲利實現。從長期來看,整合後如何有效管理,仍為台灣企業跨國併購的主要議題。

總而言之,隨著台企再全球化及新台幣升值趨勢,台企會更有意願透過併購走向海外、加速全球布局。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兼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創辦人;轉載自工商時報,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