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今(30)攜手黃仁勳創立的輝達(NVIDIA),成立「智慧創新AI學習中心」,專注於AI虛擬人及VR元宇宙的特色教學,並結合文法商強項,發展特定領域的AI應用。校長詹乾隆強調,目標不在於訓練AI工程師,而是教導學生如何運用AI解決各自領域的問題。到底,東吳大學的AI學習有哪些特色?未來連律師與金融專業人員也會常常用上AI助手?《遠見》採訪解析。
看著螢幕上,外形酷似校長的虛擬人熱情地揮手,「 AI虛擬人展現的互動能力,已經超乎想像!」東吳大學校長詹乾隆驚嘆。今(30)日,東吳大學攜手輝達,建立「智慧創新AI學習中心」,將結合人文社會與法商強項,發展AI虛擬人及VR元宇宙的特色教學。
「AI跟法商人文大學當然也有關!」詹乾隆在記者會中強調,東吳大學不是要把每個學生都訓練成AI工程師,而是要讓他們學會如何運用AI,解決自己領域的問題。在AI技術日漸成熟的時代,詹乾隆認為,真正的挑戰不在技術開發,反而是技術落地,因此,東吳大學致力於研究如何善用AI工具,在法律、商業、人文等領域創造更有價值的應用。
和輝達五年合作計畫,產學共創AI University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今年初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發布全新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卡,突破性的技術規格為專業用戶提供卓越效能與AI運算能力。搭上這波技術進展,東吳大學也宣布建立「智慧創新AI學習中心」,將引進GeForce RTX 50系列桌上型電腦,發展AI虛擬人及VR元宇宙的特色教學主題。
詹乾隆提到,這次和輝達成立AI學習中心是五年合作計畫,除了導入軟硬體設備,也將新設「人工智慧跨域創新應用」學士學位學程,並開設更多專業領域的AI應用課程。
東吳教學資源中心主任、資科系教授金凱儀表示,東吳的AI學習計畫奠基於「人本AI」,2023年推動AI學習計畫,從跨域整合出發,打造出屬於自己的AI語境。其中,AI虛擬人和VR元宇宙將是重點技術,各學院發展出不同應用形式。例如,人社院教授運用AI虛擬人技術,打造Vtuber來講述地方創生計畫,傳承在地歷史文化。
而理學院也運用VR技術,模擬實驗室環境,設計出「1204實驗室安全VR教學互動系統」。學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可藉此VR互動系統,重複模擬實驗過程,反覆學習以奠定實驗基礎。金凱儀提到,有了這套實驗室安全VR教學系統,提高實驗室教學的安全性與效率。
金凱儀補充,未來將持續強化與輝達的合作模式,包含開設全校性的AI跨域應用課程、NVIDIA基礎認證課程等。他期待,AI跨域應用普及全校,東吳大學邁向AI University。
模擬法庭、理財機器人都可結合AI虛擬人
東吳大學的法律專業非常有名,因此,東吳的AI計畫法學院也不缺席。
法學院教授王煦棋提到,在法律領域,未來可能將AI虛擬人技術應用在模擬法庭課程,讓學生透過VR和AI虛擬人技術,增加臨場感。
除此之外,金凱儀也補充,未來將和法學院合作,讓虛擬人學習法律專業知識,未來應用在法律服務。金凱儀預期將擴大服務的量能,甚至偏遠地區也能使用,擴散專業影響力。不過,未來導入成效如何,民眾是否買單,仍待後續觀察。
而本身是會計專業的詹乾隆則表示,未來東吳會成立「AI金融演算分析中心」,深化AI金融數據分析與預測。另外,他也強調,現在流行的機器人理財(Robo-Advisor),運用AI大數據分析來給予投資建議,未來或許可結合具有喜怒哀樂的虛擬人技術,使理財機器人更加擬真。
AI教育趨勢:從技術研發轉向應用
事實上,東吳大學的AI學習策略並非特例。近年來,AI浪潮席捲教育界,大學無不積極推動AI學習。而政大、清大、台師大等校也推出人文社科AI課程,強調從人文、教育、法政等角度切入AI應用,而非培養AI技術研發人員。
對高教界來說,AI浪潮正在重塑學科邊界,而各大學也正從學科中心轉向跨域的應用場景,也就是不單是增設AI系所,而將AI學習推到跨領域的學習場域,實踐AI協作願景。 這也正呼應了輝達台灣分公司協理邾亦為在記者會上的觀點:「未來不是『搜尋』的時代,而是『代理人』的時代。誰擁有更強算力與應用場景,誰就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