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東池上不只好山好水,更是藝術之鄉

陳亮恭
user

陳亮恭

2025-04-11

瀏覽數 6,750+

擁有「慢城」(Cittaslow)美名的池上,綿延不絕的稻田,隨著季節更迭展現不同風貌。取自台灣好基金會官網
擁有「慢城」(Cittaslow)美名的池上,綿延不絕的稻田,隨著季節更迭展現不同風貌。取自台灣好基金會官網
00:00
00:00

編按:「台灣好基金會」長年深耕池上與社區共融共好,發掘台灣土地與人民的美好,更讓池上成為藝術之鄉,每年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一票難求,在山脈間、稻田中舞台流動的樂音與歌聲,慢城池上成為觸手可及的藝術殿堂。

群山環抱的池上,放慢了時間的流動,8000人的小鎮獲選全球知名「慢城」(Cittaslow)。北倚海岸山脈,西靠中央山脈,綿延不絕的稻田,隨著季節更迭展現不同風貌。池上重新定義人與時間的關係,慢並不是停滯,而是種有意識的選擇,選擇與自然、與社區建立深層的共生。清晨的池上被輕霧環繞,如夢似幻的村落,時光律動變得柔和。在池上,慢不是種速度,而是種生活,體現在每一個生活日常的細節,讓時間沉澱出獨特的質感和深度。

置身變化流轉

錦新三號道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稻田,茄苳樹下老師和孩子們交談,樹葉間灑下的斑駁光影,有種簡單而恆久的美。時光倒流2000年,這情景就像《論語》中,孔子與弟子的日常。微風輕拂,遠山的輪廓在天邊若隱若現,茄苳樹似乎幻化為菩提樹,呼應著佛陀與須菩提在《金剛經》中的對談。「如是我聞」就像《論語》反覆出現的「子曰」,佛陀傳遞智慧的場景無聲地穿越至池上,哲理超越時空,隨著流動的雲與輕撫的風,在兩千年後的時空低吟回響。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然則眼前風光,豈能盡屬虛幻?世間萬象,如晨霧初散、夕照暉映,並非單純的有無,而是變化的流轉。美醜善惡皆如浮光掠影,剎那間浮現又隨之消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觀天地萬物,不為形相所繫,不為執念所累。池上風物亦隨四時遞嬗,來去皆如飄渺雲影,無礙無拘,唯留寂然與自在。

稻田自青綠轉為金黃,循四時而變,風掠過田間,輕輕撩動葉梢,帶走瞬間的念想,卻留下無聲的流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遙望中央山脈與無垠稻田,雲煙輕繞,山水村落隨之變幻。影與光交錯,夢與現實相融,凡世如流,於時光中來去,終究歸於靜謐。

讓人回歸本心

池上的獨特,不在壯觀的中央山脈風景與金黃的稻浪,在於一種與時間悠然共處的心境。這份悠然體現「空」的境界,但,「空」並不是虛無,而是接納與包容的開放。喧鬧的都市叢林,或也能實踐《金剛經》的生活哲理,如同不識字六祖惠能的頓悟,智慧無須借助詞藻堆砌便能傳遞。然而,池上這個特殊的時空從空氣、清風、雲彩、山巒時時具有禪意,人們實踐著「但用此心」的直觀智慧,讓人回歸本心,享有靜與空的奢侈。

「台灣好基金會」長年深耕池上與社區共融共好,發掘台灣土地與人民的美好,《金剛經.諸相非相》聯展是蔣勳老師及其得意門生,在池上穀倉藝術館舉辦的藝術盛宴。在撤展之前,趕赴池上見證藝術、哲學、生活、人與空間的融合,散步田間或坐看山與雲的變化皆有所得。稻田旁,農婦行著補插秧的日常,其恬靜神色,純熟手勢,以及言談間的樸素從容,無不映照出池上生活哲學的深意。

「台灣好基金會」讓池上成為藝術之鄉,每年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一票難求,在山脈間、稻田中舞台流動的樂音與歌聲,慢城池上成為觸手可及的藝術殿堂。由蔣勳老師擔任總顧問與首任駐村藝術家,「池上藝術村」提供藝術家靜思創作的空間,《金剛經.諸相非相》聯展融合藝術與哲理,更為池上增添生命,池上如今已不只是地名,而是一個靜與空、藝術與哲思的專有名詞。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北市關渡醫院院長;原文刊載於聯合報,經作者授權轉載)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延伸閱讀

慢經濟in臺東 屬於臺東的慢靈魂
數位專題

慢經濟in臺東 屬於臺東的慢靈魂

慢經濟在臺東深耕多年,兼具行政效率的「快」,與品味休閒的「慢」,充分體現了在地美學及對自然、人文的尊重。臺東,在「慢經濟」的道路上,共享『慢』所帶來的榮景,讓縣民、外地旅客都能感受到臺東的慢靈魂。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