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還是躲不過!即便投資人早有心理準備,清明連假後台股仍遭遇史詩級崩跌,受到川普關稅重拳襲擊,開盤即重挫逾2000點,護國神山台積電一路鎖死跌停沒打開過,市場恐慌情緒全面引爆,堪稱最慘亞股。
該來的還是躲不過!即便有心理準備,但清明連假後台股一開盤就崩跌,籌碼K線呈現恐慌L型,約1700家上市櫃公司呈現跳水跌停,台積電始終鎖在跌停價848元,大盤最終收盤仍跌2065點,收在1萬9232點。但成交量僅1474.72億元,顯然投資人多縮手觀望,避開黑色星期一。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重創全球金融市場,目前針對18個經濟體課10%基準關稅,另針對被認定為不公平貿易的國家,將於4月9日起課徵對等關稅(Discounted Reciprocal Tariff),其中中國將被課徵34%的關稅、台灣32%、歐盟20%、日本24%等,以取代普遍性的10%關稅。
台股開盤即收盤,一路跌停鎖死未打開
台股今天開盤就跳空跌停,一路鎖死未打開,開盤價與收盤價幾乎一樣,堪稱「開盤即收盤」。
一片慘綠中,台股4月7日市值蒸發6.6兆,平均每位股民損失50萬。在成交量前20大中,還是有相對抗跌族群,包括上市類股中的電信與交通類股,中華電(2412)、台灣大(3045)及遠傳(4904)僅跌3至5%不等,台灣高鐵跌幅不到5%;上櫃最抗跌則是龍巖(5530),僅跌不到4%。而半導體、電子、傳產及金融股則無差別地兵敗如山倒。
而今日大盤跌幅逾9%,不但是台股史上最大跌點,也堪稱亞股最慘。在歷年來的10大單日跌點中,跌幅普遍大於3%,尤其多達7天發生於近兩年,顯示市場波動加劇,只要國際有風吹草動,投資市場就會出現恐慌性拋售,加上占大盤三成的ETF啟動的賣壓,連00919,0050和006208等國民ETF也跌停。
相反地,反向ETF成了資金唯一的避風港,不但元大台灣50反一,國泰臺灣加權反1(00664R)、富邦臺灣加權反1(00676R)與群益臺灣加權反1(00686R)等反向ETF同步攻上漲停板,成交量同步爆量,這波強勁買盤也凸顯投資人避險的焦慮心情。
歷年台股股災,多因國際政經情勢劇變
回顧歷年股災紀錄,多因國際政經情勢劇變。
上述股災中,無數投資人損失慘重,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台股史上5次限空令是在1998年、2008 年、2015年、2020年、2022年,而這次再祭出限空令,時空環境已然不同,除全球股市動盪、美中關係與地緣政治,川普關稅政策還是主旋律中的重中之重。
繼金管會4月6日傍晚緊急宣布三項護盤措施,包括放寬融資擔保品條件、下調每日盤中借券可賣出張數,以及將融券最低保證金比率自90%拉高至130%,但今日驗證短線效果有限,還是無法遏止恐慌性賣壓。
證交所與金管會,暫實施限空令一週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在4月7日,週一開盤前的早上8點,首次召開記者會「資本市場因應措施說明會」,就是希望穩住投資人的信心,雖未如預期宣布限縮股市漲跌幅,但表示會保持政策彈性。
「過去有很多方式,在什麼時候採取合適的方式,對於未來股市的發展,情勢都採取密切觀察再來因應」。林修銘表示,證交所與金管會先將限空令實施一週,後續會再關注調整,保持彈性處理相關的非理性下跌問題。他強調,證交所將注意國際局勢變化與上市公司保持密切合作,協力促進上市公司資訊透明,鼓勵企業召開法說會,強化與投資人溝通,以利投資人了解公司因應對策,提升市場信任,並將持續追蹤並督促落實庫藏股買回的執行情況。
而立法院財委會也已發出會議邀請,財金部會、經濟部及農業部首長將在本週四(4/10)到立院做專題報告,探討怎麼應對關稅對民生、貿易及金融市場的全面衝擊。
大幅拉回時可大額定期定額布局
保德信市場策略團隊主管葉家榮建議,想趁股市大幅拉回時進場的投資人,可採用「大額定期定額」策略,也就是將原先單筆拆成6到12份的資金,分批設定定期扣款買進,布局方向可以長線多頭的全球股、美股及台股為首選。
他表示,亦可將受關稅衝擊較低的醫療與基礎建設產業作為布局的避險標的,醫療產業因其不可或缺的特性,需求穩定且不易受外部經濟波動影響;基礎建設產業則因政府支出及公共工程需求持續存在,能在經濟壓力下保持一定的韌性。這些產業的內需特性使其在面對國際貿易摩擦時,能夠減少外部衝擊,維持穩定的營運環境。
瑞銀財管研究團隊亦發表最新看法,包括川普若政策方向未有積極改變的話,包括美國經濟大幅衰退和股市走低,將都有可能進入下行情,也是一場非同尋長由政策引發的經濟衰退。目前該團隊對歐洲及中國股市維持「中性」觀點,美國股票從「具吸引力」下調至「中性」,台灣股市則從「最具吸引力」下調至「具吸引力」。
時間 | 跌點 | 跌幅(%) | 事件 | |
---|---|---|---|---|
1 | 2025/04/07 | 2065點 | 9.7 |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股災,市場擔憂擔憂貿易戰升溫與全球衰退風險。 |
2 | 2024/08/05 | 1807點 | 8.35 | 全球經濟硬著陸預期、利空齊發。 |
3 | 2024/08/02 | 1004點 | 4.43 | 美國製造業數據疲弱,美股與亞股重挫。 |
4 | 2024/09/04 | 999點 | 4.52 | 美國經濟數據不佳,市場悲觀、外資大賣。 |
5 | 2025/03/31 | 906點 | 4.2 | 川普推動關稅政策,貿易不確定性升高。 |
6 | 2025/02/03 | 830點 | 3.53 | 科技新品表現失準,AI與半導體股大跌。 |
7 | 2024/04/19 | 774點 | 3.81 | 美國通膨續熱及國際地緣政治風險高漲影響。 |
8 | 2024/07/26 | 752點 | 3.29 | 台股因颱風休市期間,美國科技股持續下挫而補跌。 |
9 | 2020/01/30 | 696點 | 5.75 | 新冠疫情擴散,全球市場恐慌性下殺。 |
10 | 2021/05/12 | 680點 | 4.11 | 台灣疫情升溫,市場信心動搖。 |
整理:廖君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