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之上,生命以何種姿態重生?熊本縣的極限村落人吉市,在地震與水災的雙重打擊下,如何書寫出令人驚歎的重建奇蹟?是堅守傳統的溫情修復,還是大膽創新的破局之路?當災難的陰霾散去,那些曾經滿目瘡痍的村落,如今是否已化繭成蝶?
花蓮,這片同樣經歷過地震創傷的土地,是否能從人吉市的重建密碼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明未來?是照搬經驗,還是因地制宜地創造出獨特的重建模式?讓我們一同探尋,那些在災難中孕育出的希望之光,如何照亮前行的道路。
全日本大概沒有一位地方首長像人吉市市長、松岡隼人一樣,任內如此多災多難吧?2016年遭遇芮氏規模7.3熊本大地震,2020年撞上每小時80毫米的豪雨水災,以及COVID-19新冠疫情蔓延,每一回的經歷都是生離死別,無數家庭破碎,仍必須在廢墟中重建希望。
很多台灣人聽都沒聽過的人吉市,位於日本九州地區熊本縣的最南端,距離台灣人很熟悉的台積電熊本一廠,大約2小時車程。儘管市長任內有多重危機疊加,今年(2025)47歲的松岡隼人,卻已經在市長一職上三度連選連任,顯見救災行動及災後重建的作為,深受選民肯定。
「大水那一次,距離現在已經4年又8個月了,」松岡隼人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對天災帶來的巨大衝擊至今印象深刻。巧的是,受訪地點正是被地震震垮倒塌、重建到一半又被大水淹沒,直到2022年才蓋好的新市府大樓,無言彰顯著這座城市的韌性與堅強。
極限村落人口流失,又逢豪雨水災
名義上是城市,但人吉其實更貼近一個小鎮的規模,總人口僅有3萬1108人,正是日本官方認定有滅絕風險的「極限村落」。
與「人少」劃上等號的,是這裡的好山好水。球磨川是日本三大急流之一,優雅地流經山脈環繞的人吉盆地,不少旅客專程前來享受划船和漂流的樂趣。加上溫泉泉質柔軟的「美容浴」,吸引泡湯人士慕名而來,隨之滋養了鎮上一條溫泉街,擁有百年歷史,懷舊氣息濃厚。
這片美麗可愛的土地,於令和2年(2020)7 月遭遇百年不遇的強降雨襲擊,自古以來支撐鎮民生活的球磨川及其支流,因暴雨而氾濫,橫跨河流的10座橋樑被沖毀,城市地區和村莊被泥水淹沒,造成大面積洪災。高達1/5的居民受災,罹難身亡者20位。
「那時又疊加新冠大流行,變成複合性災害,」松岡隼人回憶,全日本大概只有人吉的災情是如此嚴重,其他地方政府本想調派人手趕過來幫忙,卻因COVID-19病毒肆虐,松岡隼人權衡之下,決定不接受外來的援助,獨立應對救災事宜。他白天忙著市政,晚上趕赴緊急避難所辦公,像顆陀螺轉個不停。
令松岡隼人驕傲的是:「從7月到12月,緊急避難所沒有出現任何一位感染者。」主因是隔離策略奏效,災民之間以非接觸的方式守望相助,物資的遞送也採用無接觸的接力模式,如同一座無形的橋樑,既守護了彼此的健康,也讓希望在人與人之間流淌。
免費訂閱【國際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助您掌握關鍵洞察!
災難頻發,反突顯人心力量
時至今日,災害復原工作基本上完成,兩大棟災民集合住宅於2025年4月正式完工,令95%的受災戶得到安頓,橋樑道路等基礎建設也已修復,只剩幾間放棄重建的民房,以及停駛的JR肥薩線,還能看得出昔日的慘況。
然而人吉的難題還沒徹底消除,做為日本2萬個「極限村落」中的一員,總人口數正以每年減少1%的速度消失。根據日本《朝日新聞》「瀕臨滅絕城市」地圖預測,到2050年,人吉的總人口數將從3萬1108人降至1萬9186人,存續危機警鈴大作。
透過友人的引薦,松岡隼人輾轉見到了來自南投、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的團隊,雙方簽訂地方振興的合作協定,何培鈞在人吉成立Local To Local株式會社,以實際行動緩解少子化、高齡化導致的人口流失問題。
台日之間就地方創生議題密切互動,期間恰巧花蓮於2024年4月3日發生芮氏規模7.2大地震,滿目瘡痍的受傷土地,看得松岡隼人心有戚戚焉。
❝台灣的未來很光明,大家對於政治的參與度很高,我充分感受到台灣人對鄉土的愛。(松岡隼人)❞
心態開放,擅長看到別人優點的松岡隼人,觀察到台灣雖是個災難頻發之地,卻擁有自己也不曉得的豐沛能量。曾在2023年歲末家族旅遊來到台灣的他,特地在元旦那一天早起,參加總統府升旗典禮,很意外現場有那麼多年輕人:「台灣的未來很光明,大家對於政治的參與度很高,我充分感受到台灣人對鄉土的愛。」
接著得知許多人即使人在海外,遇到選舉也一定會回到台灣去投票,松岡隼人更受觸動,因為對照日本年輕人參與國家事務的情況,積極程度遠遠不如,投票率也低,「就算是從東京回人吉來投票,可能也不見得有。」
由市民全體為災後重建獻策
松岡隼人也特別分享了人吉市災後重建的「十年大計」,計畫始於水災過後第一年,先制定《人吉市復興城市建設計劃》,擘畫頂層設計,接著於2024年3月展開《人吉市市區大構想》,向全民徵集復興城市建設的意見與點子。
到了2025年3月,《人吉市市中心宏偉設計推進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畫)出爐,由公部門、私營事業體和市民,攜手合作將願景變為現實。
儘管水災的源頭來自球磨川,但是人吉市民並未因此恨上這條河,反倒是將行動計畫的核心緊緊扣住「母親河」,與球磨川共同建設一個每個人都能繼續和平生活的城鎮,並沿著球磨川,規劃出十大復興節點。
行動計畫的一大特點,是大力鼓吹公民參與,透過聽證會等方式收集市民和當地企業的意見,地方創生的專家們則用具體的數據、資訊和假設,反覆討論以達成共識。
一幕幕不分年齡和身份,彼此互動、嘗試和溝通的場景,十分觸動人心。越洋親自見證的何培鈞便發現,許多復興會議中不乏年輕人出出入入,甚至還出現高中生的身影,發表振興地方的創意。
「重建好的城鎮,是市民要生活的地方,他們的需求很關鍵,不要到時候建了一堆蚊子館。」行動計畫專家組成員、來自大阪的心跳計畫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代表董事)泉英明強調。
隈研吾操刀神社建築,參拜季人山人海
根據行動計畫,其中描繪的未來願景有二,一是提高市民生活的滿意度,一是打造一個不斷散發魅力的觀光勝地,以增強城市活力的復興循環,兩大願景如同自行車的兩輪,載著市民的期待前行。
同時,改造主軸直接鎖定了受災最嚴重的三個河濱地區:「中央商務區」「青井區」和「麓・老神區」,並以更新為前提,根據各區特色,差異化建設十大復興節點。
若將行動計畫比喻成一棵大樹,「樹根」是人吉本有的風土和物產資源,「樹幹」則是行動計畫中凝聚共識、所生成的綜合解決方案,「樹葉」便是十大復興節點最終呈現的樣貌。
譬如,第一個復興節點,是以國寶級古蹟、青井阿蘇神社為中心的歷史活化行動。
這座神社存在上千年,歷史悠久,是當地殘存古蹟建築的代表,也是居民的精神寄託之地。但在洪災期間,神社也泡在水中,淹到鳥居只看得到最頂端的笠木。
為文化遺產營造新活力,除了整修樓門、拜殿、幣殿、迴廊、本殿的5座神殿群「修舊如舊」,並邀請到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設計「青井之杜國寶紀念館」,採用來自熊本球磨郡市房山的杉木建造,以木片層層排列,向傳統茅草屋頂的意象致敬。果然每到參拜季,不少遊客特地為此「衝一趟熊本」,成為現象級景點。
無論孩子或老人,都能自在過活
此外神社周邊也整體營造,將古色古香的疊石,從參道一直延伸至球磨川,將神社的森林與球磨川的水景相連,串成一整條賞玩路線。
因此,區域內的道路被規劃為以行人為優先的親水步道,新建的廣場和公園,則成為市民和來訪者交流的活動場所。到了晚上,著重設置隱蔽式的燈光,營造朦朧美和神祕感。
公共空間的硬體動工了,軟體部分的各式活動也幾乎每兩週一次,令人目不暇給。像是cosplay老牌動漫《夏目友人帳》而辦的妖怪祭,以及沿著河邊、匯聚商家擺攤的城下町夜市等,生活風景十分豐富。
重新打造一個孩子和老年人可以輕鬆駐足,自由自在過活的城鎮,應該就是松岡隼人夢想中的「新人吉」吧。
「地方創生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速度可以加快,」松岡隼人微微一笑說,臉頰上浮現出兩個深深的酒窩,宛如春日裡綻放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