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象級大片《哪吒之魔童鬧海》中,有一段全球華人耳熟能詳的橋段:七色寶蓮重塑肉身。哪吒天雷劫火肆虐後的軀體千瘡百孔,而太乙真人掌中的七色寶蓮,卻成了哪吒肉身重鑄的奇蹟。
那麼,肉身重鑄的神話是否能成真?
最近,一位我很尊重的投資圈大老在朋友圈說,他要「All in」iPSC(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原因在於,iPSC有望打開人類醫療的想像空間,乃至開啟細胞治療和再生醫學的DeepSeek時代。
只要取一塊皮膚或一滴血,提取細胞,進行細胞「重程式設計」,就能改造成多能幹細胞,再進一步培養分化,成為各種身體細胞,例如心肌細胞、視網膜細胞、神經細胞等,最終甚至有望培育出人體器官。
這不就是哪吒的肉身重鑄嗎?
人類對生命再生的想像,本質是對突破生物局限的永恆渴望——從哪吒重塑肉身到如今的iPSC,皆是這一「渴望」在不同維度的投射。
其實,人類早已發現胚胎幹細胞(ESC)的重要作用,胚胎幹細胞具有全能性,理論上可誘導分化為機體中所有種類的細胞。但胚胎幹細胞的局限在於:胚胎幹細胞需從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離獲取,這一過程涉及胚胎破壞,引發關於「生命起始」的倫理爭議。德國、義大利等多國甚至立法限制胚胎幹細胞研究,導致其應用範圍受限。
而iPSC的意義就在於「重程式設計」:透過將成熟體細胞(如皮膚細胞、血細胞)轉化為具有無限分化潛能的幹細胞。相較於胚胎幹細胞,iPSC繞過了倫理爭議,且因為是自體細胞,無免疫排斥風險,為再生醫學、疾病治療、藥物研發領域提供了無限的可行性和想像空間。
免費訂閱【科技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瞭解最新科技動態!
常懷看世界的赤子心,保有敬畏天地的修行意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教授率先提出iPSC的概念。僅僅六年就於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醫獎,他在頒獎典禮致詞說到:「這項驚世駭俗的發現,徹底顛覆了人類看待細胞分化和發育的傳統觀念,教科書從此被改寫。透過重程式設計人體細胞,科學家們已經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癒創造出新的可能。」
若再套用一個神話,可以理解為iPSC是人類肉體的一場「鳳凰涅槃」。鳳凰每500年浴火重生,從灰燼中誕生新生命。這一過程與iPSC技術清除細胞表觀遺傳記憶、重啟發育程式的機制高度相似。理論上,可以修復任何損傷,替換為重新生長的正常組織,iPSC細胞技術使人類解鎖了再造身體組織乃至器官的新技能。
以帕金森病為例,這是一類在過往無實質臨床解決方案的疾病。相對於傳統的小分子、大分子抗體等治療方式,透過iPSC在體外再生健康的細胞,進行替代性療法是一種新的治療模式,有望為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
IPSC技術的臨床轉化正在重塑醫療格局。目前,國內外已有多家企業在 iPSC 衍生細胞治療領域取得突破,多款iPSC來源細胞治療產品處於臨床階段,以中盛溯源為例,其針對膝骨關節炎(KOA)的iMSC產品已進入1/2期臨床研究,通過規模化生產解決傳統間充質幹細胞(MSC)的異質性和成本問題,同時兼具抗炎和組織修復功能。
創新藥物的研發離不開充足的資金支援。最近,iPSC相關項目融資火熱,將有助於實現從實驗室到臨床的大規模轉化,成為再生醫學的核心驅動力。當然,iPSC也會面臨倫理上的挑戰,如iPSC若用於增強人類能力(如智力、壽命等),可能挑戰「自然人類」的倫理邊界,人類開始扮演「造物主」角色。
人類對於iPSC這種「自體細胞,逆天改命」的細胞治療技術的底層邏輯,有著深層的共鳴和期待。但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性遠遠落後於科學技術。」當人類掌握了改造生命的技術,也應形成與之匹配的生命價值觀。願我們在行走人間時,既懷揣著看世界的赤子心,亦保有敬畏天地的修行意。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理事、首席投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