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映照,我們地球仍在銀河中無聲旋轉。
我們—這顆蔚藍星球上的智人(Homo sapiens),卻不願承認,自己逼迫自己,加速走向滅絕的邊緣。
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Sapiens》中描述,人類在歷史長河中,以「想像的秩序」構築了文明,讓語言、神話、貨幣、宗教和帝國誕生。然而,在《Homo Deus》中,他警示未來,人類或許將進化為「科技之神」,但這樣的未來並非全然美好—我們正在以自身的「驕慢」與「無知」,親手葬送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
佛陀早在2500年前便指出,人類的痛苦來自於「五毒」—貪、瞋、痴、慢、疑。這五種心理毒素,如同埋藏在心靈深處的烈焰,無聲燃燒,吞噬我們的判斷、道德與生存智慧。
當這些毒素與當代資本主義的無盡擴張、科技的驟然加速、消費主義的貪婪交織,地球的生態平衡,也開始加速崩解。
五毒與地球的崩壞
貪—無止境的索取,榨乾地球的生命
我們的貪欲,如巨龍般吞噬地球資源,森林化為農地,河川染上工業毒素,海洋被塑膠與石油覆蓋。
人類不斷地擴張、建設,卻忘了與自然共存的道理。
短短幾個世紀,我們燃燒了億萬年的化石燃料,製造出厚重的二氧化碳帷幕,使大氣如蒸籠般灼熱。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警告:如果我們不停止,地球平均溫度可能在2066年前上升超過2.5℃—這將是災難的臨界點。
瞋—憤怒與戰爭,使地球滿目瘡痍
瞋恨,使國與國、族群與族群之間劍拔弩張,戰火不斷。每一次戰爭,土地焦黑,生靈塗炭,能源被無情消耗。全球暖化加劇,乾旱與飢荒更頻繁,戰爭與難民潮相互交織,形成惡性循環。當人類彼此爭奪疆土時,是否曾想過,這片土地本應是孕育生命的樂土?
痴—無知的狂歡,讓我們自掘墳墓
人類往往迷戀科技的進步,卻忽視了其背後的代價。我們自以為能「克服自然」,用基因改造生物、開發人工智慧、建構星際殖民計畫,卻未能解決自身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如何與地球共生。
在極端氣候下,森林大火吞噬澳洲、美國加州,南極冰川崩解,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城市……而我們,仍然活在短視的幻象中。
慢—驕傲與狂妄,使我們無視危機
科學家警告我們:全球暖化的速度比預期更快,然而,許多領袖與企業家卻以「經濟成長」為由,遲遲不願採取行動。我們自認為文明、先進,但在真正的選擇面前,卻不願改變任何習慣,繼續依賴肉食產業、石油經濟與過度消費。
疑—懷疑真相,讓我們錯過最後的轉機
面對科學證據,仍有許多人選擇懷疑,認為氣候變遷不過是「自然現象」,或認為個人的改變無關緊要。然而,地球的每一次溫度上升,都意味著更多生物的滅絕;每一片消失的雨林,都是人類未來少一口可呼吸的氧氣。
如果:您還想更多……
▪全球80億人,每週一日核電效果最佳,能減少約16.54億噸CO2e/年,約年減全球排放的2.77%。
▪全球80億人,每週一日蔬食次之,減排約4.51億噸CO2e/年,約年減全球排放0.75%。
▪全球80億人,每週一日不開車效果最小,僅減排0.225億噸CO2e/年,約年減全球排放0.38%。
上述第二項,應該是成本最低、最易推動的一種方式。
一餐的覺醒,改變地球的命運
總體而言,若全球80億人口,若能每週有一天選擇蔬食,可能減少約10.26億隻動物的屠宰,減少約4.51億公噸CO2e的排放,節省約3170億公升水資源。
這些數字,雖然有一定不確定性,但證據傾向於支持蔬食的環境效益,特別是對氣候變化和資源保護。長期而言,需推廣持續的素食習慣,結合政策措施,最大化減排潛力。
這樣的生活選擇,不只是關於食物,更是一種新的世界觀—
⑴當我們選擇蔬食,我們選擇了對地球動物生命的疼惜。
⑵當我們選擇簡樸,我們選擇了對地球萬物的敬愛。
⑶當我們選擇減少消費,我們選擇了地球永續的未來。(雖然我們知道,我們這個星球,與宇宙所有的星球一樣,總有一天會不再存在)
思考:現在,改變還來得及嗎?
佛經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未來並非無法挽回,而是取決於我們當下的選擇。
當下一次,你望向桌上的一盤菜,請想想,您面前,是一場超越時空的抉擇—
我們選擇以貪欲繼續吞噬地球,還是選擇以慈悲創造新的未來?
這個選擇,不只是為了地球的生存,更是為了人類靈性的復甦。
一念之間,世界趨滅;一念之間,世界續生。
(作者為大小創意齋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