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包含18家連鎖醫院的曼谷醫院集團,是泰國境內股票上市的知名醫院。去年高達159.8億泰銖(約163億台幣)的營業額及13.2億泰銖(約13.5億台幣)的利潤,都是泰國私立醫院的第一名。
除了規模第一,去年曼谷醫院的成長也驚人。營業額成長49%、利潤更成長59%。
2006年,曼谷醫院共接待了來自全球上百個國家的72萬名外籍病人,幾占泰國整年度外籍病患半數,並且貢獻將近四成的營收,今年還預估海外病人的營收比重,可繼續成長為45%。
硬體和軟體〉像藝文沙龍,提供29語言服務
如果說康民醫院,像是個熱鬧的醫療聯合國;那麼已經成立35年的曼谷國際醫院,則是間寧靜、雅致的醫療藝文沙龍。
來到曼谷國際醫院,大門外那座噴泉與藝術雕塑,常引人駐足興歎,以為這裡是一座美術館。
大廳每天還舉辦樂器演奏會,請人來表演鋼琴、拉小提琴,嘗試用濃厚的藝文氣息,打破一般醫院給人的冰冷、閉塞感。
時常帶遊客來此就診的泰國天下旅行社負責人黃時泰嘖嘖稱奇地說,曼谷醫院裡不但會免費供應水果及茶水給來客,「大廳還有現場的音樂演奏,感覺非常高雅。」
目前,這裡一共可以提供多達29種語言的翻譯服務,連菲律賓的塔加路族語、俄文的斯瓦黑利語、廣東話等特殊方言,都包含在內,網站上也有十種文字。
最近才來檢查耳朵的泰國台商聯合總會監事長鄭登煙讚歎地說,「曼谷醫院翻譯真是琳琅滿目,你一到醫院,他們就馬上過來幫你服務。」
病人與家屬〉有專用旅館,還可觀光解悶
其實早在30年前,曼谷醫院就已經開始服務外國病人了。
沿著手扶梯來到二樓的「國際醫療服務中心」,會先看到「日本人醫療服務中心」成立30周年的慶祝標語。
長年下來,目前日本人已經是曼谷醫院數量最多的外籍客戶。為招待這批老主顧,這裡擺滿日本客人熟悉的日式料理、電視頻道,甚至還有日本漫畫。
除了日本病人專區,另一層樓還有歐美、阿拉伯等國際病人門診中心。
為了服務中東病患的宗教需求,阿拉伯門診區還設有祈禱室,讓病患可以在此進行每天五次的定時朝拜。
除了服務病人本身,另一棟大樓也設有38間房的家屬專用旅館,方便彼此探望、照護。往後醫院還打算把周圍四棟建築都搭上空橋走道,讓家屬與病人的來往更方便。
怕家屬陪診太無聊?
來到一樓大廳這裡設有當地旅行社Pink Rose Holiday駐院櫃檯,專門幫忙陪診家屬設計觀光行程。
起步與興盛〉15年前起步,911後中東客大增
成立於1972年的曼谷醫院,發跡時只不過是間不起眼的小醫院,只有5位醫師和30位護士。
今年到任滿25年的曼谷醫院國際門診部主任肯瓦辛(Kanwar Singh),是當初催生國際部門的靈魂人物。
他觀察,曼谷擁有得天獨厚的中南半島核心位置,本來就是各國觀光客的聚集地,因此常有外國觀光客在旅行中受傷或生病,主動上門求診。
發現商機可期,曼谷醫院便在1992年成立國際門診部,嘗試為外國病人推出量身打造的服務。
911事件發生後,這六年來,中東客逐漸棄美國與歐洲,跑到亞洲來,成為曼谷醫院成長最快的客戶群。例如去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的病人總數已占第二高,而營收比重和各國相比,更是最高。
曼谷醫院便靠著外來貴客飛黃騰達。目前在泰國境內擁有18家連鎖醫院,在柬埔寨也有分院,在海外設有十個服務處,直接承攬外國病人。
以位於曼谷市區的總院區為例,外國病人從2002年的2.8萬人,快速攀升到去年近12萬名,預估今年還會再成長30%。而觀光客眾多的芭達雅(Pattaya)分院,更有四成病人為外籍人士,貢獻高達六成的營收。
水準與心態〉有SOP手冊,尊重文化差異
當外國客成為主流,服務水準當然也馬虎不得。
目前由肯瓦辛帶領的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底下有16名醫師與行政人員,負責即時回應、滿足各國病患需求。醫院更研發出一套針對各國病人的服務指導手冊,詳列許多SOP(標準操作程序)供員工參考,以符合解各種不同的文化特性與醫療需求。
他舉例,幫中東婦女看診時,不能碰觸她們的身體,這是回教國家的禁忌!「而且進房前還要先敲門,請護士通知醫生來了,病人戴好面罩後才能進門。」
而Service Mind(服務心態),更是曼谷醫院最重視的一項訓練課程,要求每個人都必須主動為病人解決問題,通過訓練才能接待病人。
比方說,當發現有病人在醫院閒晃、遊蕩時,不管是醫師、護士、行政人員、甚至是掃地的清潔工,都必須主動詢問病人需要什麼協助、是不是在找哪科門診、哪間病房?讓病人不怕在醫院裡迷路。
滿意與糾紛〉病患高滿意度,弭平文化差異
至於泰國人特有的溫和與親切個性,也是令外國病患滿意的重要原因。
曾旅居北京、上海近十年,去年底才到曼谷醫院工作的加拿大籍醫師莫爾頓(Michael Moreton)舉例,不久前有位歐洲病人告訴他,才剛按下床頭的服務鈴,護士在幾秒鐘內就趕過來了。「如果是在我的國家,我大概撐不到護士過來吧!」這位病人嘖嘖稱奇地說。
不過面對林林總總的文化與價值觀,還是難免發生糾紛。
肯瓦辛舉例,幾年前,有位美國大企業的高階經理人來開刀,兩個月後復原狀況良好,病人也很滿意地出院了。
幾個月後,這家企業來要病歷資料,醫院也加以配合。沒想到過了不久,病人卻來抗議,揚言要告醫院侵犯個人隱私權,「這就是文化的差異性,我們沒想到,病人不想讓公司知道他的身體狀況。」
國際急救站〉加入國際SOS,澤及全東南亞
發展至今,曼谷醫院不只吸引醫療觀光客,更加入國際SOS的緊急救援系統,成為泰國知名的國際急救醫院。
現在,當中南半島各國發生重大意外,曼谷醫院都可以用救護車、直昇機、飛機等方式,從鄰國運送分秒必爭的急診病患過來。例如從柬埔寨送達曼谷醫院大約三小時即可,屋頂上也有專用停機坪,比原本走陸路得花六到八小時快很多。此外,他們還有泰國獨有的心臟重診救護車。
為克服塞車問題,曼谷醫院甚至設計出救護用的機車,讓機車騎士先把護士送到現場,為病人進行急救處理,設法增加存活的機率。
15年前的慧眼獨具,努力耕耘外國客戶,並尊重各種文化差異,就是曼谷醫院登上泰國醫療業頂峰的關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