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DeepSeek與ChatGPT差異在哪?前任實習生這麼說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25-01-30

瀏覽數 36,950+

AI專家指出,OpenAI的開放性被中國企業開發出的DeepSeek模型超越。Photo by Levart_Photographer on Unsplash
AI專家指出,OpenAI的開放性被中國企業開發出的DeepSeek模型超越。Photo by Levart_Photographer on Unsplash
00:00
00:00

ChatGPT團隊OpenAI,真的被來自中國的DeepSeek團隊超越了嗎?美國A16Z權威創投安德森,本週感嘆發文指出,美國的模型現在審查竟比中國多!引破百萬瀏覽。再加上OpenAI當年首號實習生、現為輝達資深研究經理比較兩者發展,指證歷歷。讓人擔憂在川普封閉心態領航下,AI美國隊恐輸給中國隊!究竟被超越的關鍵在哪?一文詳解。

美國AI界權威創投、a16Z合夥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在本週二21日,於自己X帳號上感歎指出:「現在,中國的大語言模型竟比美國的大語言模型審查少得多。這會改變嗎?」

接著安德森更轉發AI專家、輝達資深研究經理Jim Fan的貼文,延伸他的擔憂。Fan提出圖表與訓練資料證實,中國企業開發出的DeepSeek模型,其開放性已經超越來自美國的OpenAI。

ChatGPT與DeepSeek的對比引發爭論

「現在反而是來自中國的DeepSeek,正以開源方式,延續OpenAI最初的使命:真正開放且賦能所有人的前端研究。」Fan指出,DeepSeek-R1 不僅開源了一系列的模型,還公開了所有的訓練祕密。他們或許是第一個展現出強化學習飛輪大幅持續成長的開源專案。

這一串討論在X上迅速引來破百萬瀏覽,讓「美國發展AI是否心態已經比中國封閉?」成為這週全球人工智慧業界的討論話題。到底他們認為ChatGPT問題出在哪?會被中國的後起之秀DeepSeek超越。

DeepSeek-R1模型的兩大特色

Fan如何指證歷歷?他分享DeepSeek-R1論文細節與相關圖表,認為從中可以發現兩點事實:

1. DeepSeek公司的新模型,DeepSeek-R1-Zero,雖然在有些方面還不如OpenAI的模型,但它在數學解題方面展現了驚人的學習能力,而且是完全從零開始學起的。DeepSeek-R1-Zero一開始的解題能力比較弱,但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它的解題準確度也愈來愈高。

即使只是嘗試一次,DeepSeek-R1-Zero在訓練後期,也逼近OpenAI-01-0912模型的表現,甚至有可能超越。嘗試16次之後,DeepSeek-R1-Zero的解題能力成長得更快,甚至超過了OpenAI-01-0912模型在嘗試64次的表現。

2. DeepSeek不僅公開模型,更揭露訓練細節,說明這個中國團隊願意無私地將自己的成果開源給所有社群。相形之下,OpenAI近期就沒有類似的開源作法。

由於Fan曾是OpenAI的第一位實習生,他的發言格外值得省思。其實,資深科技記者、《彭博觀點》(Bloomberg Opinion)專欄作家奧森(Parmy Olson),就曾完整記述OpenAI當初靠「開放」初衷,吸引一群熱情天才組成的小團隊突圍Google大公司成功的歷程,這些細節已放入她所著的《AI霸主》(天下文化出版)一書中。

《AI霸主》(天下文化出版)書封,作者為資深科技記者奧森(Parmy Olson)。

《AI霸主》(天下文化出版)書封,作者為資深科技記者奧森(Parmy Olson)。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ChatGPT的轉換器,源自Google內部

奧森指出,ChatGPT的T代表「轉換器」(transformer),是一種能讓機器生成類似人類文本的系統。轉換器已經成為新一波生成式人工智慧不可或缺的關鍵,這種人工智慧可以生成逼真的文本、圖片、影像、DNA序列和其他各種資料。2017年,轉換器的發明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影響,如同智慧型手機對於消費者的影響一樣具有重大意義。

轉換器使人工智慧工程師能做的事情增加,它可以應付更大量的資料、更快速的處理人類語言。但轉換器一開始其實是在Google內部發明出來,只是因為Google高層看不出獲利潛力棄置冷宮。反而是當時才20多名的OpenAI研究人員對轉換器興奮不已,馬上積極投入。

AI霸主如何悄悄換人?

奧森並指出以非營利組織創立的OpenAI所擁有的資源,跟Google相比簡直是小蝦米對上大鯨魚。以下為摘文:

直到2019年末,Google才開始將BERT用於英語關鍵字詞,但是OpenAI的工程師再次感到不安。這裡的工程師大多仍是懷抱使命感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擁有的預算僅是Google大腦或是DeepMind的一小部分。2017年,OpenAI花費在薪資與運算力的費用達到3000萬美元,DeepMind則是超過4.4億美元。

OpenAI的共同創辦人沃伊切赫·薩倫巴(Wojciech Zaremba)後來承認,為了加入OpenAI,他拒絕「近乎瘋狂」的工作邀請,對方提議的薪資是市場價值的2到3倍。其他加入OpenAI的研究人員也是一樣。他們想要與蘇茨克維這樣的明星科學家一起工作,而且很多人真心相信開發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的使命。

「我每天一覺醒來就開始擔心,Google會突然推出比我們強大許多的產品。」一位前OpenAI主管表示,「當時覺得,我們不可能會贏。」

奧特曼需要有一樣東西,讓那些才華洋溢的工程師暫時放下批判性思考。答案明擺在他眼前,那就是通用人工智慧。追求通用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與宗教的激勵機制類似,只要信徒保有虔誠的信仰,就能獲得回報,進入天堂。

OpenAI的科學家面臨的風險與當信徒一樣高。如果他們成功,就能實現烏托邦世界;如果他們失敗,就會導致世界末日。當最終成果是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或者輝煌的勝利,他們如何開發通用人工智慧等問題相形之下微不足道,最終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OpenAI員工相信,雖然這間非營利組織的章程強調與他人合作,但是在道德上他們有優先權,應該由他們首先開發通用人工智慧,並將成果分享給全世界。

有些人認為,如果DeepMind或中國科學家搶先開發出通用人工智慧,就更有可能創造出某種惡魔。

OpenAI已失去初衷

可惜,前實習生Jim Fan眼中看來,如今OpenAI已經失去堅持開放的初衷,甚至被中國超越。更糟的是,Google在去年底推出Gemini新一代模型,獲得使用者廣泛好評,已讓人看到這間矽谷大企業在AI急起直追的態勢;中國模型發展又有後來居上的趨勢。OpenAI面對的挑戰不少。

2022年因ChatGPT驚豔全球的OpenAI,在2025年還能維持當年的榮耀嗎?開源又是否為開發大模型人士該堅持的理念?只能等待奧特曼給出答案。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