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曝與全世界最有錢的人聊天,對方說「多功能機器人」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汽車,並看好多功能機器人一定是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激勵機器人概念股連續多日狂飆,但本土法人盤點特斯拉 Optimus Gen 2 人形機器人供應商多數是中國廠。
科技大老紛紛看好機器人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今年 We, Robot 發表會指出,人形機器人 Optimus 會在家庭穿梭,不僅可請 Optimus 幫忙倒飲料,甚至連除草、照顧小孩、買雜貨等家務都非難事,關鍵零組件均為自製,售價介於 2.8 萬至 3 萬美元。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年在日本 AI 高峰會表示,AI 分成數位 AI、實體 AI 兩種類型,其中實體 AI 是以機器人的方式呈現,並強調 AI 本質上就是機器人,未來人形機器人、汽車、無人機是最有機會率先大幅量產的 AI 終端應用。
魏哲家今年行政院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分享,這兩個月跟客戶有很多互動,並與全世界最有錢的人聊天,對方直言多功能機器人是要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汽車,並擔心晶片供應不足,此話一出激勵台股機器人相關概念股狂飆數日。
人型機器人行動力五大系統
人型機器人的運動執行能力取決於關鍵零組件技術,TrendForce 調查,目前人型機器人各項零組件成本占比,以行星滾柱螺桿占 22% 最高,其餘有複合材料件(含塑料及金屬)9%、6D 力矩感測器 8%,以及空心杯馬達占 6%,零組件領域皆有一定程度的技術壁壘。
法人表示,現階段人形機器人加速普及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動作速度慢,作業效率低,二是在非結構性場景運作穩定度、可靠性偏低,而動力系統決定機器人如何精準模仿人體的運動,從柔性移動到強度要求,執行器直接影響其功能性和可靠性。
法人指出,從線性關節、旋轉關節、控制與感知、靈巧手、其他五大系統來看,目前零組件供應商多數為中國廠,並列出相關或具潛力台廠,包括無框力矩馬達、滾珠螺桿、力矩感測器、位置感測器、軸承、組裝、鏡頭、毫米波雷達、FSD 晶片、伺服系統、電池模組、散熱模組等。
本文轉載自2024.12.26「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